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病,特别是传染病,是养猪生产的大敌。养猪一般都比较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会波及大批猪群甚至全场猪群,引起大批猪死亡。即使不死,也会导致生产缓慢,甚至形成僵猪。另外,猪场在采取检疫、隔离、封锁、消毒等补救措施时,也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何况很多传染病发生以后,是无药可治的。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将会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猪群3个环节,缺一不可。在防疫中,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即告终止。因此在猪群防疫中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净化易感猪群。  相似文献   

2.
猪场接种防疫疫苗,是给生猪接种用生物制品,促使生猪产生特异抵抗力,进而使易感猪群转变为不易感猪群的有效措施.这些年,随养猪规模的扩大,猪病肆虐威胁生猪养殖效益较严重.而有计划的接种防疫疫苗,逐渐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猪预防接种技术要点,分别自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优质高效疫苗;保管保存好疫苗;关注接种猪状态;注意无菌操作;准确合理使用疫苗;留意接种后反应;慎用免疫应激药物等方面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猪等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口蹄疫病毒的复杂性,加上目前环境中的一些不可控制性,使得对该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困难。猪口蹄疫的发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需要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猪群三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一要素,猪口蹄疫病就不会发生,根据这一原理和口蹄疫病的疫原学特点,并基于科学防疫灭病的理念是“防重于治”,必须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建立高免猪群人手,  相似文献   

4.
一、猪场防疫工作要与时俱进"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不易感猪群",是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原理,理论上分析,只要控制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或流行。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采用了三管齐下的策略:既消灭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又对猪场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  相似文献   

5.
<正>猪病,特别是传染病,是养猪生产的大敌。养猪一般都比较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会波及大批猪群甚至全场猪群,引起大批猪死亡。即使不死,也会导致生产缓慢,甚至形成僵猪。另外,猪场在采取检疫、隔离、封锁、消毒等补救措施时,也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何况很多传染病发生以后,是无药可治的。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将会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猪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在防疫中,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即告终止。因此在猪群防疫中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猪场防疫工作要与时俱进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不易感猪群",是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原理,理论上分析,只要控制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或流行.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采用了三管齐下的策略:既消灭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又对猪场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还对大力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小红 《兽医导刊》2016,(16):98-98
猪肺疫,又名“巴氏杆菌病”,为秋季养猪常见多发病。据调查证实:此病目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要在90%以上。而且,不同日龄阶段猪均有发病感染的可能。文章汇总几年来,猪肺疫的流行情况,结合日常防病经验,提出综合防治此病的关键在于:改善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改善饲喂用日料,坚持全进全出,加强猪群护理,接种防疫疫苗,尝试药物预控等等。而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封锁,严格场地消毒,同栏易感猪群,紧急接种血清或疫苗的基础上,尝试遴选药敏药物治疗,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猪瘟 猪瘟仍是当前猪的头号“杀手”,但临床表现非典型化占据主流。这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一个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一个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是呈最急性。  相似文献   

9.
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仔猪及育成猪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 1 流行特点 猪是惟一的易感动物,不分大小性别均易感,以怀孕母猪和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并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精液传播而感染.将感染猪,特别是隐性感染猪引入易感猪群是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善,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饲养密度过大等是本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疫病仍然是养猪业的最大制约因素,控制猪病的流行和蔓延,要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但实际生产中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片面狭隘地认为,防疫就是对猪进行疫苗注射,只要进行了疫苗注射,就可高枕无忧,万事大吉,而忽视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那场不堪回首的“高热病”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对它的恐慌心理渐渐地淡薄了,那个一时说不清的“蓝耳病”也被暂时搁置一旁,许多猪场都理性地认识到,对于过去的猪病防治工作需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训。于是积极地改善猪场的环境条件,加强猪群防疫、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2.
董悦平 《中国猪业》2008,3(7):35-35
猪所喘病双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猪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尤以哺乳仔猪和幼猪易感,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气候骤变,猪群拥挤,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常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那场不堪回首的“高热病”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对它的恐慌心理渐渐地淡薄了,那个一时说不清的“蓝耳病”也被暂时搁置一旁,许多猪场都理性地认识到,对于过去的猪病防治工作需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训。于是积极地改善猪场的环境条件,加强猪群防疫、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防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现在全国统一用NVDC-JXA1株,对变异毒株有较高保护力(该疫苗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超过80%,据农业部对疫苗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健康猪场经合格疫苗免疫注射后,均未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但其对经典毒株有无交叉保护力,目前有关疫苗研制单位正进行后续试验。笔者指出,现在许多养猪场(户)在听说有国家调拨苗后,就放松了对经典毒株的免疫,误认为只要使用了国家调拨苗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不管对高致性的,还对经典的“蓝耳病”都能交叉保护。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从2003年开始,许多专家通过临床及血清学调查后发现.猪场相当普遍地存在“蓝耳病”感染率、且发病率非常高,后虽然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出现,但猪群中经典“蓝耳病”高感染、发病的现状并没有消失。猪一旦感染了“经典蓝耳病”后,会造成猪肌体免疫系统的破坏,而沦为其他疫病的易感群,使猪群极易感染环状、猪瘟或伪狂犬或细小病毒病等病毒病,导致动物肌体的进入叠加性恶化,继而又会面临各类细菌病的攻击,造成混合、多重感染而大量死亡,使兽医无力回天(在临床上一些人误把上述情况也认为是“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的结果)。这不仅会让养猪企业蒙受惨重损失,也会直接威胁到国家动物防疫的整体效力。况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娘家”是源于“经典蓝耳病”,因此,若让“经典蓝耳病”处于不设防的状况中,就等于是在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提供庞大的“后备军”,后患无穷。因此,建议政府专业主管部门也要强化养猪业对经典“蓝耳病”的防范,科学专业的引导养殖户在免疫经典“蓝耳病”程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防疫。  相似文献   

15.
猪蓝耳病又被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1临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的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  相似文献   

16.
1猪瘟仍是当前猪的头号“杀手”,但临床表现非典型化占据主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一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一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是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甚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猪瘟防疫新途径,改变过去季节性集中防疫存在的弊端,实现常年对45日龄以上仔猪进行预防注射,使猪群免疫密度常年保持高水平,控制猪瘟病的发生和流行,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我县于1990年开始在全县进行了“猪瘟免疫程序改革”,以下简称“免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实施“免改”工作情况简要如下。为确保“免改”工作顺利进行,接着县政府制定的防疫“双包、双保、双向”的“双轨”原则,(即“观包”是乡政府包防疫密度,兽医站包免疫密度;“双保”是乡政府保承包费兑现,兽医站保病死率;“双向”是县…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吴县市某种猪场在苗猪窝阉同时注射猪“三联苗”防疫时,导致大群仔猪过敏反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该场按免疫程序,35~40日龄苗猪阉割时猪“三联苗”防疫,母猪同时防疫。按此免疫程序1997年11月以来已防苗猪1700余头,未出现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水疱病又称猪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是一严重威胁,必须十分重视本病的预防工作。本病仅猪易感,牛、羊不易感。剖检猪水疱病无“虎斑心”。  相似文献   

20.
病毒驯化是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实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内猪场的养殖环境和现有水平,认为蓝耳病的控制需从“驯化”入手:让某一种蓝耳病血清型在猪群中成为优势毒株,让猪群中所有个体对这一血清型产生免疫,停止排毒,以便让病毒失去新的易感宿主,找不到继续增殖的场所,确保蓝耳病不暴发,尽量降低蓝耳病对生产造成的损失。驯化手段有二:一是统一感染,感染源包括发病猪血清、商业化疫苗、本场分离的蓝耳病自家苗;二是加快猪自身的病毒血症清除。阻止带毒猪排毒,包括封群、饲喂泰乐菌素。淘汰带毒猪。维持猪场内蓝耳病感染的动态平衡,还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减少外源性血清型蓝耳病对现有猪群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是尽量减少猪群内部蓝耳病的交流传播,以防蓝耳病病毒产生变异和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