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模型DSSAT3数据库组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介绍了DSSAT3模型的结构与功能,组建了黄土高原地区DSSAT3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品种参数数据库,包含了28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数据、60种主要农耕土壤土种特性数据和7个作物136个品种的遗传特性数据,覆盖了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还特别介绍了CERES-小麦和CERES-玉米模型品种遗传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取值范围,为DSSAT3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DSSAT 模型预测宁夏春小麦产量演变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DSSAT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小麦模型,在排除虫害和病害影响条件下,以宁夏永宁站永良4号春小麦为样本进行品种参数调试及模拟验证,确定品种参数.宁夏平罗站同一品种15年生育期特征及潜在产量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产量值、开花天数预测结果较好,生理成熟天数模拟误差较大.宁夏黄河灌区25 km×25 km共计39个格点1961~1990年Baseline气候情景(无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及构建的2011~2100年A2(CO2约1%的中高排放)、B2(CO2约0.5%的中低排放)气候情景潜在产量模拟对比结果表明,Baseline气候情景下39个格点的平均潜在产量6 428 kg/hm2,A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35、5 869、5 21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为3%、8%、19%.B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19、5 977、572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3%、7%、11%.高排放的减产率比低排放要大. 相似文献
3.
宁夏山区小麦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宁夏山区各气象站1957~2002年的气候资料及同期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小麦产量和气候要素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以及小麦产量与气候要素的关系.采用常用的墨西哥帽小波(Mexican Hat)函数,分别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小麦单产气候产量和气候要素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分高、提取了小麦单产气象产量和气候要素时间序列的波动周期,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54~2002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小麦单产在波动中增长.气候产量与5月份降水量有明显的正相关.中部干旱带小麦气候产量具有4年左右、8年左右和16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且以8年左右的周期最为显著.5月份降水量有4年左右、8年左右、16年左右和32年左右4个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以8年左右、16年左右和32年左右的周期性振荡最强.气候产量和5月份降水量在4年和8年的振荡周期上有同位相,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宁夏南部山区小麦单产在波动中稳步增长.气候产量与5月份降水量有明显的正相关,与5月份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反相关.宁夏南部山区小麦气候产量有4年左右和8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以4年左右的周期性振荡最强.5月份降水量有4年左右、8年左右、16年左右和32年左右4个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以8年左右、16年左右和32年左右的周期性振荡最强;5月份平均气温存在着8年左右和16年左右2个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以16年左右的周期性振荡最强.气候产量与5月份降水量4年和8年的振荡周期上具有明显的同位相,与5月份平均气温8年的振荡周期有明显反位相.气候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及宁夏中部干旱带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6个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研究了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河西地区春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小麦各个生育期都灌水(CK)相比,苗期、拔节期、抽穗期以及苗期+灌浆期不灌水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的累积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苗期、苗期+灌浆期不灌水对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的累积量影响最大。在平均氮肥水平下,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以及苗期+灌浆期不灌水春小麦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5.63%、11.88%、13.67%、10.38%及34.06%。因此,苗期不灌水和苗期+灌浆期不灌水对春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抽穗期不灌水、拔节期不灌水和灌浆期不灌水。施氮对不同生育期灌水的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的累积量、收获指数(HI)、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和产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沟垄集雨结合不同时期补灌措施的集雨保墒效果,2013-2015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设置不同补灌模式(全生育期不灌溉、前期(拔节期)补灌、后期(抽穗期)补灌、前后期均补灌)结合补灌方式(集雨补灌和传统畦灌),研究集雨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补灌模式可有效改善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尤其对0~40 cm土层提高较为明显。在2013-2014年(枯水年)灌水量减半的情况下,前期补灌和全生育期不灌溉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相对应的畦灌处理,分别提高了2.6%和6.2%,其余处理和对应的畦灌处理相比无增产效应;在4种补灌模式下,集雨补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的畦灌处理,其中前期补灌最为显著,分别提高8.5%和105.1%。2014-2015年(丰水年),除集雨前后期均补灌处理外,前期补灌、后期补灌和全程不灌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对应的畦灌处理,分别提高4.5%、7.4%(p0.05)和4.9%;在四种补灌模式下,除集雨前后期均补灌和不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对应的畦灌处理相差不大外,其余各补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畦灌处理,最大增幅分别为3.8%和114.7%。可见,沟垄集雨结合适量补灌措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畦灌试验,分析春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及水分盈亏量,评价不同畦灌处理下的灌水质量及节水增收效果。结果表明:畦灌小区50m×2m与漫灌(CK)相比较,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78%,产量增加了13.08%,具有一定的节水增效作用,结合各地实际生产情况合理推广利用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DSSAT模型陕西杨凌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SSAT作物模型模拟了不同降水年型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对比分析不同生育期灌水对产量、WUE以及土壤蒸发量等的影响,从而确定关键灌水期;并在综合考虑产量、WUE、总灌水量、灌水次数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1) 冬小麦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四水中以返青水最为关键,其次为拔节水,最后为越冬水和灌浆水;当不灌返青水时,冬小麦产量和蒸腾量显著降低,土壤蒸发量显著升高;(2) 不同降水年型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产量、WUE、作物蒸腾量等表现为丰水年略大于平水年,二者显著大于枯水年;而灌水边际效益表现为平水年>枯水年>丰水年;(3) 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的冬小麦最优灌溉制
度分别为枯水年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水75 mm和50 mm,平水年返青期灌水75 mm,丰水年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水25 mm。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量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溉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春小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溉量为4 286 m3/hm2(常规对照灌溉量4 495 m3/hm2,减少209 m3/hm2)未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灌溉量为3 6 70 m3/hm2(比常规灌溉量减少825 m3/hm2)对春小麦生长产生了部分不利影响,但没有使产量明显降低;灌溉量为3 060 m3/ hm2(比常规对照减少1 435 m3/hm2)使春小麦株高降低、干鲜重减少、产量明显减少,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正常年份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适宜灌溉量在3 900~4 200 m3/hm2,尚有200~5 00 m3/hm2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麦后不同牧草种类种植效益及潜力研究,探索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在对宁夏引黄灌区2010—2019年10 a主要农业气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的8种牧草(苏丹草、小黑麦、冬牧70黑麦、燕麦、箭筈碗豆、草木犀、高粱、油菜)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地力提升3个二级指标,净收益、产投比等12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近10 a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值分别为10.5℃、37.0℃、-19.0℃;年均≥0℃和≥10℃积温分别为4 269℃、3 569℃,增温速率为211.71℃·10a-1;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日照时长均值是2 933 h,倾向率为-10.36 h·10a-1。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灌区春小麦后复种的8种牧草综合分析表明:油菜在三级指标C1~C8(实际产量占理论产量比值、水资源产出率、氮肥产出率、磷肥产出率、产量、净收益、产投比、粗蛋白量)中表现较高,其效益值分别为0.35、0.35、0.10... 相似文献
10.
宁南扬黄灌区最优混合施肥对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三因素最优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苜蓿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磷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氮肥较小,钾肥最小。产量大于850 kg/667m2为优域,在63套方案中,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产量大于850 kg/667m2的农艺措施为:施氮肥5.524~7.805 kg/667m2、磷肥10.86~12.856kg/667m2、钾肥0.583~3.749 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微喷灌灌水量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喷灌模式下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5年10月开展了大田试验。以"小偃22号"为供试品种,研究高水W3(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60 mm)、中水W2(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40 mm)、低水W1(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20 mm)和全生育期不灌水W0 4个处理下冬小麦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处理的生长指标呈上升趋势,处理W1、W2、W3的籽粒产量分别较处理W0增产17.75%、35.78%和36.72%,但W2和W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处理W2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最高,较处理W3提高了0.22 kg·m~(-3)和0.01。综合对比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得出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40 mm为冬小麦最优灌水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