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氮、磷、钾肥料施用对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朝天椒的增产作用大于磷、钾肥,合适的配施氮、磷、钾增产效果显著,钾素含量较高的土壤栽种朝天椒的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5:1.0~1.1,钾素含量较低的土壤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9:2时增产增收效益明显。研究结果对辣椒专用复合肥的开发应用、指导辣椒合理施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沙壤质棕漠土上进行了葡萄滴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钾配比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函数模型;通过对葡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了葡萄适宜的NPK滴灌用量配比,在葡萄萌芽-开花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0.26∶0.12为好, 在葡萄果实生长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1.54∶1.97较佳.  相似文献   

3.
宣威市紫色土辣椒氮磷钾肥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土辣椒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研究表明,紫色土氮磷钾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磷是限制辣椒产量的主导因子。在施用菜籽饼肥600kg/hm^2,折N31.2kg/hm^2、P2O5 11.7kg/hm^2、K2O 8.1kg/hm^2的基础上,辣椒产量≥20400kg/hm^2的氮磷钾优化组合施肥范围:N=113.9~204.6kg/hm^2,P2O5=145.9~177.2kg/hm^2,K2O=49.3~153.8kg/hm^2,N:P2O5:K2O=1:0.87~1.28:0.43~0.75。建议氮、磷、钾肥适宜用量为:N159.2kg/hm^2,P2O5 161.5kg/hm^2,K2O 101.5kg/hm^2,N:P2O5:K2O=1:1.01:0.64,辣椒最高产量预测值为21961.5kg/hm^2,施肥利润5417.7元/hm^2,投产比1:5.00。适量的氮、磷、钾营养使得养分比例平衡,有利于增加辣椒收果数,提高鲜椒产量,从而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4.
砂壤质棕漠土上葡萄滴灌施肥的NPK追肥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砂壤质棕漠土上进行了葡萄滴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钾追肥配比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函数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和解析,得出了葡萄适宜的NPK滴灌追肥用量配比,在葡萄萌芽—开花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0.26:0.12为好,在葡萄果实生长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1.54:1.97较佳。  相似文献   

5.
对覆膜栽培辣椒进行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效试验,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探索辣椒最佳施肥配比方案和肥料利用率,为辣椒生产提供依据。结果初步表明:合理的配方施肥对辣椒增产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最高经济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均为3356.8 kg/667 m2,对应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7 kg、12 kg、11.25 kg,N、P2O5、K2O最佳配比为1∶0.4∶0.4;覆膜栽培辣椒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7.3%、45.5%、32.2%;少量多施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氮、 磷、 钾肥不同配比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的肥料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 磷(P2O5)、 钾肥(K2O)卡因菠萝分别增产15.5、 4.8和12.6 t/hm2,增产率为16.8%、 4.5%和13.1%,增加纯收入34800、 11000和27600 Yuan/hm2,农学效率分别为39.3、 42.3和29.6 kg/kg; 施肥增产、 增收效果以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K2O>P2O5, 肥料农学效率则表现为P2O5>N>K2O。在 P2(100 kg/hm2)K2(500 kg/hm2)基础上,施氮降低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而在N2(400 kg/hm2)P2(100 kg/hm2)基础上,施钾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 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施用磷肥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对卡因菠萝产量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卡因菠萝目标产量超过105 t/hm2, 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281.27~436.48 kg/hm2、 磷(P2O5)64.03~121.69 kg/hm2、 钾(K2O)428.59~628.55 kg/hm2,N、 P2O5、 K2O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1∶0.15~0.43∶0.982.23。研究结论可为果农从事卡因菠萝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10几年来甘薯氮、磷、钾配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每公顷施N 150~225 kg,N∶P2O5∶K2O比例以1∶0.3~0.5∶0.8~1.2为宜。增产效果N>K>P,旱地明显高出水旱轮作地。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测产统计和228个田间小区试验分析,配方施肥比当地常规施肥每公顷平均增产鲜薯3587 kg和4881 kg,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 ,钾肥在新疆主要棉田土壤上施用 ,对高产棉花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增产效果南疆大于北疆。施钾可提高棉花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在一定氮磷施用条件下 ,最高产量的施钾( K2 O)量 ,南疆为 13 3 .3 kg/ hm2 ,北疆为 146.8kg/ hm2 。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棉花高产 ,其氮磷钾施用比例 ,南疆为 N∶ P2 O5∶K2 O=1∶ 0 .50∶ 0 .4 8,北疆为 N∶ P2 O5∶ K2 O=1∶ 0 .50∶ 0 .53。氯化钾和硫酸钾对高产棉花有相似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葡萄滴灌施肥的NPK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沙壤质棕漠土上进行了葡萄滴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钾配比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函数模型;通过对葡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了葡萄适宜的NPK滴灌用量配比.在葡萄萌芽一开花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0.26:0.12为好,在葡萄果实生长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1.54:1.97较佳。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肥用量对紫云英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 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 60 kg·hm-2)、钾(K2O 60 kg·hm-2)肥,氮(N75 kg·hm-2)、钾(K2O 60 kg·hm-2)肥和氮(N 75 kg·hm-2)、磷(P2O5 60 kg·hm-2)肥用量,在施N 0~112.5 kg·hm-2,P2O5 0~90 kg·hm-2和K2O 0~90 kg·hm-2范围内,紫云英产量随相应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N、P、K各养分施用的最高增产率分别为65.0%、27.8%和44.5%;从养分效率看,中量水平的氮(N 75.0 kg·hm-2)、磷(P2O5 60 kg·hm-2)和低量水平的钾(K2O 3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中量水平的养分用量(N 75.0 kg·hm-2、P2O5 60 kg·hm-2和K2O 60 kg·hm-2)有利于各养分效果的发挥.结果说明,施肥对紫云英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是影响紫云英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学说、组分有机体功能特点决定生态系统功能观点及一些中间观点的提出使生态学界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各异,但关键种的丧失会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是肯定的。对结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来说,关键种能稳定生态系统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波动带来的压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间关系的研究亦未形成共识,一般看法是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但也有与之不同的看法,认为多样性与稳定性间无任何关系。对局部多样性、区域多样性及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改变及其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比较后认为,应为不同物种提供适合其繁殖条件的局部试验地块,用个体小的物种来控制区域生物多样性及通过各种自然试验方法增加不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4^2-、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4^2-/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13.
小麦大豆间套种植对磷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恩和  张福锁  黄鹏 《土壤通报》2000,31(3):130-13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作物间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差异较大 ,单作大豆形成Ca2 -P的比例显著提高 ,形成Ca8-P和Al-P、Fe-P的比例也比相应单作小麦少 ,说明大豆能减缓肥料磷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固定 ,减少磷素向无效的Ca10 -P和O -P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三川河流域农地土壤肥力的评价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川河流域属于国家8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随着治理的进展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对耕地土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流域内不同耕地土壤肥力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了不同类型农耕地的肥力状况,并划分了农地的类型,为不同类型农地土壤肥力的调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延庆县康庄地区3种人工植被(林带、片林、杏园)不同部位的风速、积沙量、积沙形态特征以及林地土壤养分的观测与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防风、阻沙效益及土壤改良效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迎风面1H~10H范围内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大为25.6%;在林内距迎风面1H~7H范围内杏园防风效能最大为70.0%;在背风面1H~20H范围内防护林带防风效能最大为32.3%。其阻沙量从小到大序列为:林带、片林、杏园;在植被的作用下其积沙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三种植被的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杏园改良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三川河流域属于国家8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随着治理的进展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对耕地土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流域内不同耕地土壤肥力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了不同类型农耕地的肥力状况,并划分了农地的类型,为不同类型农地土壤肥力的调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土区水库库岸坍塌,不仅侵蚀了大片耕地,影响到库区居民住宅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给水库带来严重的淤积危害。本文结合晋中地区开展水库库区及其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实践,在调查塌岸危害、分析塌岸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工程、化学三种措施相结合,以植物措施为主,岸顶、岸坡、坡脚三级综合防治的方法。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节省投资,便于实施,效果显著,是库区塌岸防治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和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坝系相对稳定是指在一定频率的暴雨洪水条件下,淤地坝能够保持工程安全和坝地作物保收,实现对洪水泥沙的控制利用。本文从淤地坝工程的防洪标准、坝地淹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及淤积厚度的关系考虑,提出黄河中游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洪水频率为2%,坝地允许淹水深度为80cm。通过坝系相对稳定指标和相对稳定临界值的分析计算,得到了黄河中游地区坝系相对稳定的条件:坝地面积与坝控流域面积之比达到0.04~0.05时,即达到相对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9.
把植物防护后的边坡土体看作由土和根系组成的根-土复合体,建立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从而增强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和边坡病害的发生。为边坡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莫干湖流域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莫干湖流域污染的调查研究发现,食品加工业,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导致莫干湖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流域土-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为进一步开展莫干湖水库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