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别山地区横跨三省三市26个县(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山区、落后地区,同时又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流传着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在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的今天,大别山地区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在回顾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开发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一些构想: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大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推出精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是红色革命的重要区域,对比国内其他红色革命景点地区,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阻碍了其红色旅游的发展。本文在对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红色文化的片段式开发、产品功能的陈旧、民营资本投资意愿不足、开发偏离市场导向是大别山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产品要求、开发理念、目标导向、政策扶持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最后以湖北省大悟县装八寨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对象,做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拓展红色旅游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对红色旅游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特征.从提高竞争力、适应旅游者需求变化、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确认了红色旅游联动开发的必要性,从旅游资源基础、区位条件、交通运输和政策条件等方面论证了利用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的可行性.根据红色旅游的新定义,从资源联动和区域联动2个层面提出了黄冈市红色旅游联动开发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地均密度和人均密度的指数得分法,选取5大类11种主要旅游资源对大别山地区黄冈、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级市进行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处于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内的四市人文类资源较自然类更为丰富,同时又各具特色;其中安庆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竞争力最强,其余依次为六安、黄冈、信阳。最后,基于比较结果初步定位四市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大别山31县(市、区)3大类6个基本类型的184个旅游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选取旅游资源丰度、组合度以及整体优势度为指标并借助GIS对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富特色,然而其空间分布及整体优势很不均衡;旅游资源总丰度优势主要集中在大别山4市交界处,新县、潜山县、红安县、岳西县、金寨县和寿县尤为突出;大别山县域范围内存在旅游资源"诅咒",旅游资源优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劣于旅游资源贫乏区。提出了行政上要打破行政壁垒,采取大别山连片集中开发战略,经济上要加大对旅游资源中等和劣势区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使大别山旅游经济增长逐渐由资源驱动型向资本驱动型转变,开发上要实施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培育增长极,带动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旅游开发不足,缺乏新意,红色旅游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不能很好的发展.通过对兴安县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现状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通过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休闲旅游和生态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资源配备布局整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兴安县旅游.  相似文献   

7.
杨敏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85-188
旅游区域联合开发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陕甘宁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具特色。本文从分析陕甘宁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区域联合开发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运用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的模式,并具体就陕甘宁红色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1-2003),对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在分别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数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黄冈市旅游发展概况,得出整体评价结果.并根据相关评价结果,从总体目标与动能定位、主题和形象定位、总体布局、重点工程4个方面提出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以期促进黄冈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刚  时玉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45-10747
概述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五大特色,分析当地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都归属大旅游的范畴.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本文从分析江西省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入手,阐述了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开发的对策,为整合江西的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俊 《湖南农业科学》2016,(10):100-102
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分析其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优势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绿色生态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良好;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欠佳,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人才严重缺乏。结合长岗镇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具体路径,即深挖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探索市场化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红色资源的旅游价值、加快绿色生态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是提升区域红色旅游竞争力、克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资源及区位优势等使得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需要利用人文融合、加强组织管理等对策来实现区域红色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信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条件,提出以战略联盟思想整合信阳旅游支撑系统,从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形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角度对信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将红色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形成红色旅游是新时代旅游业升级转型之路。红色旅游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有着较高的价值和效益,但存在品牌效应弱、基础设施不完备、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和管理水平规范化不足等问题。在分析红色旅游内在价值和发展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型“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沉浸式旅游体验、挖掘红色精神时代价值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以期为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付修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87-8788
从红色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西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红色景区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江西省 红色生态建设也存在诸如红色资源遗存保护意识不足、环境景观遭破坏、红绿色资源整合效果 不明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基于此,首先应该整顿目前红色旅游景区遗留下的生态问 题;其次,要组建旅游协调规划机构,来对江西红绿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开发多样性的生态旅游 产品,深度挖掘红色景区生态文化,以期促进江西省红色景区生态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产联动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各地兴建了大量的乡村旅游项目,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和产业链的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多产联动发展模式。在分析现有旅游资源和市场基础下,通过有效联动、整合及优化区域间及区域内产业要素,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冲  张晓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04-6906
论述了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及优势劣势,对目前现状从资源整合、市场营销、农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4个独特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型旅游非优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相关设施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推动作用较小,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区域。伴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成熟旅游地容量受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或者是尚未启动的非优区开发带来了机遇。以辽宁省朝阳市大平房镇为例,分析导致旅游"非优"现状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发展型旅游非优区开发的理念,并提出了具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孙潇 《农学学报》2019,9(8):80-84
产业融合是农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民俗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本着“生态环境立镇、休闲旅游富镇、地区文化强镇”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发展道路。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千家店镇民俗旅游发展状况,发现千家店镇具有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具备良好的民俗旅游发展基础,其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存在景区与民宿缺乏融合、域内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完备、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缺乏反馈交流等问题,据此提出从完善公共和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经营水平,成立民俗旅游合作社,强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民俗旅游”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推进千家店镇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