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发展论丛》2000,(9):21-21
第一条 为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发挥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95-98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重点。一号文件连续十几年关注农村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的需求则是重中之重。金融支持是农户收入增长的强有力保证,特色优质的资源要得到合理的开发就必须依托金融支持才能得以良好地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也需要农村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基于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和农村金融对农户的支持,本文从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资金不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我筹集、财政支持、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三方面对乌苏市农户收入的影响和利弊,针对乌苏市农户投入生产资金不足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发展论丛》2000,(9):19-20
第一条 为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发挥信用社支农作用,根据《贷款通则》等有关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陈伟健  苗齐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6):180-179
从生猪养殖农户角度归纳影响农户信贷约束的因素主要为三类:基本特征、养殖行为、信用情 况,采用Heckman 两阶段法,先通过Probit 模型分析生猪养殖农户的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然后估计农户信贷 需求数量,与农户实际获得的信贷数量之间的差额即为农户信贷需求缺口。实证分析显示:在农户基本特征变 量中,户主年龄和劳动力数量都对农户信贷约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养殖行为变量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 和生猪养殖年限对农户信贷约束都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信用情况中,借款情况和违约情况都对农户信贷 约束产生正向影响,抵押情况对农户信贷约束产生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获得足额贷款农户的信贷数据做 OLS 回归,估计出农户的信贷需求缺口为5 169.4 元,样本地区农户信贷约束比率为16.87%。  相似文献   

5.
贷款保证保险在我国推行已久,其对农户信贷获得与信贷渠道选择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南京市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贷款保证保险参与情况以及信贷获得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贷款保证保险对农户的正规金融偏好具有正向影响,投保贷款保证保险有助于农户获得更多的正规信贷配给。据此,本研究建议加大对贷款保证保险的宣传力度,结合地区特征实施差异化的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完善农户征信系统,使贷款保证保险进一步发挥作用,提升农户正规信贷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6.
从农户信贷行为研究的角度,以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作为因变量,农户特征变量、社会资本等作为自变量,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1 665户农户作为调研样本,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行为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当前农户获取信贷资金更倾向于非金融机构,同时银行在信贷支持中更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年龄、上学人口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的需求具有正向影响;正规信贷更倾向于贷款给有工资性收入的群体,非正规信贷具有"中性",更倾向于贷款给劳动力多的家庭;与村、镇干部以及邻里的关系程度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供给呈现为正向影响。研究认为解决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创新开发土地流转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完善农业保险等,这些举措也是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了了解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实际满足情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状况和农户金融需求情况,得出农村信用社并不能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户信贷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农贷款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打好2008年信贷支农工作第一仗,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新年伊始,山西省昔阳县信用联社立足一个“早”字,对信贷支持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做到了“情况早调查、工作早安排、资金早筹措、贷款早发放”,并积极构建起春耕信贷支农“绿色通道”。截至2008年2月末,全县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60643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4800万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2450万元。全县信用社1屹月份累积发放农业贷款20025万元,累积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406万元,取得支农贷款的农户达到2万户,农户贷款面为全县农户总数的33%。现已发放春耕备耕贷款4700余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5400万元,其中:发放3000多万元贷款支持1.6万户农户备回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投放资金500余万元,支持2000余户农民发展蔬菜大棚生产;投放资金1200余万元,支持2000余户农民发展养殖业,保证了全县农民备耕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打好2008年信贷支农工作第一仗,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新年伊始,山西省昔阳县信用联社立足一个“早”字,对信贷支持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做到了“情况早调查、工作早安排、资金早筹措、贷款早发放”,并积极构建起春耕信贷支农“绿色通道”。截至2008年2月末,全县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60643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4800万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2450万元。全县信用社1屹月份累积发放农业贷款20025万元,累积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406万元,取得支农贷款的农户达到2万户,农户贷款面为全县农户总数的33%。现已发放春耕备耕贷款4700余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5400万元,其中:发放3000多万元贷款支持1.6万户农户备回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投放资金500余万元,支持2000余户农民发展蔬菜大棚生产;投放资金1200余万元,支持2000余户农民发展养殖业,保证了全县农民备耕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对甘肃省肃州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农户小额信贷存在资金供求矛盾大、额度小、期限短、贷款使用方向单一和具一定风险等问题。由此提出应给农村信用社更宽松的融资环境,为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提供政策性支持,尽快建立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尝试“中额”农户信用贷款,打破农户小额信贷期限管理的限制和积极拓展农户小额信贷领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河南、四川3省2010年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和信贷抑制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农户由于收入来源、产业结构等较大差异,信贷需求数量和用途明显不同:东部江苏省农户贷款主要用于水产养殖等生产经营,年借款的平均规模较大;中部河南省农户贷款主要用于造房子和子女上学,年借款的平均规模较小;西部四川省农户借款大部分以造房子为目的。在信贷抑制程度上也存在差异:江苏省信贷抑制农户占比35%,河南省20%,而四川省高达44.5%。缺乏抵押或担保、银行/信用社要求苛刻等仍为主要的信贷抑制原因,而农户家庭收入提高、住房总价值增长、存在打工收入等都会有效降低其信贷抑制情况。建议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抵押担保机制,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施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有5年。在实施的过程中,同以往其他贷款一样,出现了呆帐、坏帐、道德风险和产业风险测算不准、信用调查不实和评级不准等问题,不仅造成了信用社的贷款风险过大,而且也使农户贷款愈加困难。及时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信合保险这种新的金融实体,通过开展信合保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对改善农户生活水平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开展信合保险也能健全农村的信贷保险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1~2007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年末余额数据,采用BASS模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和联保贷款余额具有BASS模型的增长机理,可以用BASS模型对这2种贷款的动态增长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2种小额信用贷款已经都处在了增长速度不断下降阶段,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都属于内部影响或者称示范效应主导增长型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4.
兰敏  刘亚相  王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97-6999
当前我国农村联保贷款的发展遇到了困境,联保贷款率并没有如理论预期那样持续增长,而是时起时落变化很大。本文从联保贷款参与者的有限理性出发,利用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与联保贷款密切联系的各因素,如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连带责任、所投资项目风险的相关关系,求出农户自愿参与联保贷款的必要条件,并由此解释农户联保贷款过程中的演变进化路径。这些结论在指导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和农户根据所投资项目风险的高低参与联保贷款团体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决策树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进行小额贷款时信用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户贷款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估模型,并对信用评估模型进行了实证,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从而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户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姣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52-1054
分析了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的违约风险存在的成因,主要是小额信贷管理水平低,缺失规范制度;小额信贷业务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的征信制度导致评级失真;借款人信用不确定引致违约风险。分别建立了静态的和动态的博弈模型,对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只要能保证农户违约所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潜在损失N、小额信贷机构追讨成功的概率Q、小额信贷发放机构追讨成功会对农户施加惩罚的成本S都增大,在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就必须要增加一种约束机制———可置信的战略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健全关于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信用奖惩机制;加强信贷员在小额信贷实践中应有作用的发挥;广泛推行农村"小组联保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贷资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但当前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不足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因此,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将有利于解决农村信贷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顾福珍  王吉恒  房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56-10657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基于区域差异、经济活动内容与规模的差异等,分析了我国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主体,在金融需求上具有多元性、层次性的特点,需要不同的信贷方式和信贷机制进行满足。基于此,提出了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差异化发展的定位选择:村镇银行应该主要设立在中西部地区以及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主要扶持维持型农户、市场型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积极创新贷款品种;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可设立在具备发展潜力,经济与金融缺乏协作地区,立足于个体经营者、微小企业和农户,不断探索贷款品种和方式的创新;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和相对闭塞的边远地区,适宜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服务于农户和微小企业,尤其是贫困农户,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并积极开展业务咨询服务,帮助社员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9.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背景下,利用对新疆乌鲁木齐县155户种植大户资金借贷情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户资金借贷发生率、借贷金额、借贷渠道、借贷方式及借贷用途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乌鲁木齐县种植大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估计种植大户借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借贷可得性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贷款效率等。  相似文献   

20.
何频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1):1670-1673
中国农民对合作金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目前仍存在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产权监督缺失等问题。应利用股份合作制来解决农村信用社的治理模式问题,通过引入投资股、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产权监督机制,强化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披露,努力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