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胸径与冠幅之间的相关规律,编制了林分适宜密度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胸径生长过程、林分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胸径、间伐木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树高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相关关系式,并据此确定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蓄积量,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选择造林密度及提供营林设计和调查规划参考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定量间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胸径与冠幅之间的相关规律,编制了林分适宜密度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胸径生长过程,林分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胸径、间伐木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树高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相关关系式,并据此确定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蓄积量,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选择造林密度及提供营林设计和调查规划参考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胸径与树冠幅之间是呈正相关的。本文针对郁闭的杉木林分,进一步探讨了胸径与树冠幅之间的相关规律,这对于研究造林初植密度以及通过抚育间伐调节生长密度,提高杉木林经营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分生长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19a生人工杉木林分进行不同抚育间伐措施处理后 ,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种出材量、经济效益等存在明显差异。经 3次抚育间伐的杉木林分上述几个因子高于经 2次抚育间伐和未经抚育间伐的杉木林分 ,说明经过这种抚育间伐处理 ,提高了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5.
抚育间伐对杉木中幼龄人工林林分生长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江西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通过对吉水县万华山林场20 a生人工杉木林分进行不同抚育间伐措施处理后,调查分析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种出材量、经济效益等存在明显差异。科学适时抚育间伐,经2次抚育间伐的杉木林分,上述因子高于经1次抚育间伐和未经抚育间伐的杉木林分,说明了抚育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质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中度Ⅱ间伐处理木荷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最快,两者分别比对照高28.5%和78.2%,其增长量分别较对照高243.9%和326.7%,杉木除强度间伐胸径生长量略高于木荷外,各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小于木荷对应指标值。(2)由于间伐减少了树木株数,林分蓄积量和杉木蓄积量有所降低,但木荷蓄积量明显增加。中度Ⅱ间伐、中度Ⅰ间伐和弱度间伐时木荷蓄积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112.5%和139.8%。(3)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木荷与杉木的径阶分布峰值所在的径阶依次向高径阶方向进级,中度Ⅱ间伐木荷直径分布左偏、尖峭,中大径阶木荷株数多且分布集中,能有效实现大径级材种的培育目标。[结论]对密度较高的中龄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适宜采用强度间伐措施,即间伐强度35%左右,林木密度1 780株·hm~(-2)(木荷杉木株数比约为1:2),在保持林分蓄积量不减小的情况下,促进木荷胸径、单株材积快速增长,以实现木荷大径材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2028株杉木胸径和冠径,选用4种数学模型拟合林木冠径与胸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模型为y=1.114 6+0.120 1x;将林分平均胸径代入该模型即可估算出平均理论冠径,进而可以估算出林分单位面积理论密度;探讨了用林分理论密度确定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并在间伐后的林窗、林隙下套种阔叶树种木荷。对试验地杉木和木荷生长情况进行4 a的持续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分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了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上述生长指标也不断增大。试验还表明,随着杉木林分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内套种的木荷植株胸径、树高、冠幅呈上升趋势,同时间伐后3a内各处理植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较套种时相关指标均有增加。试验说明合理抚育间伐和林下套种,有利于保留杉木和林下套种木荷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对建瓯市徐墩镇1984年营造的杉木人工林开展不同时间和次数的抚育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幼林抚育间伐是杉木人工林经营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是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还是材种出材量、规格材出材量,均表现出间伐三次>间伐二次>没有间伐的林分,同样也表现在经济效益上的较大差异。适当提早首次间伐时间是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武冈林场第二代人工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表明:a.杉木中幼龄林抚育间伐能促进林分胸径、树高、材积的增长,能使林分的速生期延长1-2年,能有效地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木材质量;b.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类型对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以株数间伐强度30-40%效果最佳;c.对培育大径材的杉木林分,可实施三次间伐,第一次在9-11年,第二次在14-16年,第三次在19-22年;第三次间伐能明显促进后期林分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杉木定量抚育间伐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杉木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和林分分化特征,确定了间伐起始期和间隔期。利用优势高与平均高、年龄关系建立了杉木立地指数模型。通过对胸径与冠幅关系的研究,得到不同立地指数睛的杉木基本经营密度N0及饱和密度Nk模型。根据立地指数等确定经营密度指标u得到间伐后保留密度计算模型,并籍以计算间伐强度。提出了利用计算器编程进行间伐设计的新方法,只要输入胸径、部分树高和林龄,各林分因子及间伐技术指标就可从计算器中读出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杉木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和林分分化特征,确定了间伐起始期和间隔期。利用优势高与平均高、年龄关系建立了杉木立地指数模型。通过对胸径与冠幅关系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立地指数下的杉木基本经营密度N0及饱和密度Nk模型。根据立地指数等确定经营密度指标u,得到间伐后保留密度计算模型,并藉以计算间伐强度。提出了利用计算器编程进行间伐设计的新方法,只要输入胸径、部分树高和林龄,各林分因子及间伐技术指标就可从计算器中读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快捷,科学合理,实现了林分因子计算与间伐设计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56-58
采用抚育间伐处理对17 a生中龄杉木人工林进行试验,研究抚育间伐处理措施对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蓄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5 a后采用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1.47%和21.66%;经t检验分析,平均胸径t=8.38t_(0.01)3.707,平均树高t=5.49t_(0.01)3.707蓄积量t=13.93t_(0.01)3.707,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对中龄杉木人工纯林采用抚育间伐技术措施,能有效地促进胸径和树高的生长,对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研究树冠冠幅与胸径、树高和林分密度之间的相关模型基础上,利用林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面积约等于林木树冠面积,胸径生长与树冠营养面积紧密相关的理论,编制了日本落叶松合理经营密度表,为准确地决定间伐抚育的强度、起始期。重复期,以及间伐抚育方法等技术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找出胸径与冠幅之间的回归关系,来推算不同径阶林分的适宜密度指标,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林分的抚育间伐强度.文内具体论述了杨树、泡桐胸径与冠幅关系的最佳回归式及密度表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书振  罗云伍 《林业科学》2000,36(Z1):86-89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1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指数级,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两者胸径差异明显,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两者立木蓄积,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间伐林分部蓄积量(立木蓄积+间伐蓄积)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未间 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其比值,初植  相似文献   

17.
依据收集于福建省柳杉主要分布区的柳杉林分标准地及解析木资料,对柳杉林分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胸径与地径、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与林龄及林分平均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以便揭示柳杉林分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柳杉的造林及营林设计、抚育间伐、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年生马尾松林分抚育间伐2年后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探讨抚育间伐对马尾松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能对当地今后的马尾松林分抚育间伐工作作出科学指导。调查数据表明:抚育间伐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与间伐林的林分密度有关,对单株生长的生长也有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影响,而对林分蓄积生长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杉木林分群体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也同其他植物群体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一个从初植密度到适宜密度直到最大密度的发展过程。而且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人们往往根据立木密度与胸径、胸径与树冠面积的相关规律来推算不同径级林分的适宜密度指标,并以此指标作为确定抚育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20.
人工杉木林抚育间伐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我国南方林区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对不实施、2次、3次抚育间伐试验模式研究表明,采取3次抚育间伐能较好地促进人工杉木林生长,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蓄积和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在杉木主产区和适生区,人工杉木林采取3次抚育间伐模式经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