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遗传关系,获得稳定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子标记,使用MISA软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全基因组1 761个scaffolds进行搜索,共获得9 745个SSR位点,平均11.40 kb出现一个SSR。在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基元出现频率最高(83.06%),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10.62%);除单核苷酸重复基元外出现次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T/AT(5.36%)。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SSR位点长度小于12 bp分布最为广泛,占总SSR的59.67%,长度大于30 bp的最少,共有114个,仅占1.17%。研究表明,利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数据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为进一步开发马铃薯腐烂茎线虫SSR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严重为害马铃薯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严重制约着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在陕西省范围内调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分布,发现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不仅发生在陕北地区,商洛地区也有发生。在此基础上,鉴定出为害马铃薯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为C型,提出了脱毒种薯自繁与选用、高温处理、轮作倒茬、贮藏期管理、清洁田园、科学用药等适合陕西省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陕西省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严重为害马铃薯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对陕西省马铃薯产业为害严重,且为害范围,为害程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全省范围系统调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分布,结果发现该病害不仅发生在陕北地区,商洛地区也有发生。再此基础上,鉴定出为害马铃薯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为C型,提出脱毒种薯自繁、检测与选用、高温处理、轮作倒茬、贮藏期管理、科学用药等适合陕西省的防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综合防控技术,以期减少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培养根结线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在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上培养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根结线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在所有4种供试马铃薯品种上均能较好地繁殖,在大西洋和958品种上繁殖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个供试品种;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均可在马铃薯958品种上进行良好繁殖,但不同根结线虫的繁殖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南方根结线虫的繁殖最好,而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vention,IPPC)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11(InternationalStandardforPhytosanitaryMeasures11,2001,ISPM11)并参考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andMediterraneanPlantProtectionOrganization,EPP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指导标准(EPPOStandardPM5/3GuidelinesonPestRiskAnalysis—PestRiskAssessmentScheme),对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相似穿孔线虫、鳞球茎茎线虫、甜菜胞囊线虫、水稻茎线虫、椰子红环腐线虫和松材线虫这8种检疫性线虫传入黑龙江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表明,相似穿孔线虫传入黑龙江省具有高度风险,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鳞球茎茎线虫、甜菜胞囊线虫、和松材线虫传入黑龙江省具有较高风险,水稻茎线虫风险较低、椰子红环腐线虫无风险。应该加强对风险较高的几种线虫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09,(6):51-52
<正>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ARS)开发出一个马铃薯新品系能够抵抗哥伦比亚根癌线虫(CRN),CRN可以  相似文献   

7.
腐烂茎线虫侵染马铃薯块茎与甘薯块茎危害症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打孔法接种腐烂茎线虫至马铃薯与甘薯块茎上观察比较发病症状及线虫定植情况。研究显示:马铃薯受线虫危害后,周皮变褐变黑,皱裂,切开病组织内部症状腐烂变色,同时由于马铃薯内部含水量大,有部分坏死组织发软,病变组织部位的表皮容易脱落;而甘薯受线虫危害后薯块失水重量减轻,组织内部变褐呈褐白相间干腐状,周皮部位呈现一圈坏死组织,与马铃薯周皮不尽相同;镜检马铃薯坏死组织线虫发生量不大,原因可能与坏死组织营养严重流失,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线虫生存有关;镜检马铃薯表皮层组织显示,有大量成虫和卵聚集在表皮层下的薄皮细胞里以及皮孔处,这对解释腐烂茎线虫对环境的适生性有一定意义;而在甘薯中线虫主要集中发生在髓部的干腐部位,发生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上腐烂茎线虫危害症状及线虫的侵染分布情况,通过室内在马铃薯上接种腐烂茎线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腐烂茎线虫至马铃薯薯块上表现的症状除了马铃薯块茎表皮容易剥离外,其他症状表型如部分组织软化、变暗变黑、内陷外等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镜检块茎坏死组织可见线虫发生量不大,原因可能与坏死组织营养严重流失、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线虫生存有关;镜检块茎表皮层组织发现有大量成虫,大龄幼虫和卵聚集在表皮层和皮孔下的薄皮细胞及组织中,这对解释腐烂茎线虫对环境的适生性有一定意义;同时,在降低线虫数量方面,马铃薯病残体块茎以及表皮坏死组织应彻底清除,以有效降低线虫发生量。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根际3种植物线虫种类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从马铃薯根际采集分离鉴定的3种植物寄生线虫:剑状拟滑刃线虫Paraphelenchus aconitioides Talor&Pillai,1967、光尾类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 leiocauda Sher,1970和卢斯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loosi Loof,1960,3种皆为中国马铃薯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鉴定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分离,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特征值,通过茎线虫线粒体COⅠ通用引物、ITS区通用引物及A、 B生物型的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地区采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种群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为B型,关中地区为A型。形态特征值数据显示雌成虫体长、体宽均大于雄成虫,A型的体长、体宽均大于B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陕北不同地区的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合阳、兴平的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与分子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是植物侵染性病害,被我国列入植物线虫检疫对象名录。植物线虫病害没有明显的病状特征,常与一般的缺水、缺肥和一些昆虫分泌毒素引起的症状相混淆。加之线虫个体细小,肉眼难以看见,为害部分又在地下,因此不宜觉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以夺取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来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能力,而马铃薯植株会因体内缺乏养分或因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代谢产物如酶、毒  相似文献   

12.
旨在对陕西榆林8个县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进行特异性分子鉴定,明确该地区线虫病害的种群类型,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和特异性引物DdS1/DdS2 (A型)、DdL1/DdL2(B型)进行基因扩增、测序、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陕西榆林8个采样点线虫病害种类均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并且这8个地理种群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来源腐烂茎线虫致病性差异,采用盆栽试验,对分离自马铃薯(DXP2、HLJP1 和SXP1)、党参(TCC1)和当归(WYA3和HZA3)的6个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每个群体分别接种马铃薯、甘薯和党参(500 条/盆,3个重复),60 d后统计病情级别和繁殖系数。结果表明,6个群体均可侵染马铃薯,4个群体可侵染甘薯,所有群体均未侵染党参。不同群体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马铃薯线虫群体对甘薯和马铃薯具有较强致病性,党参线虫群体可侵染马铃薯和甘薯,但病情级别和繁殖系数较低。当归线虫群体只侵染马铃薯,且致病性和繁殖系数极低。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铃薯根际滑刃属4种线虫记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从中国马铃薯根际采集分离和鉴定的4种滑刃属线虫Aphelenchoides spp.:印度滑刃线虫(A.indicus Chawla,Bhamburkar,Khan Prasad,1968)、单性滑刃线虫(A.unisexus Jain Singh,1984)、狭尾滑刃线虫(A.angusticaudatus Eroshenko,1968)和坡尾滑刃线虫(A.tumulicaudatus Truskova,1973)。这4种线虫均为在中国马铃薯上的首次发现,其中单性滑刃线虫和狭尾滑刃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腐烂茎线虫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关于腐烂茎线虫的研究起步较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不会在我国发生,因此也缺少系统的调查和鉴定。现如今因腐烂茎线虫所引起的甘薯茎线虫病以及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已成为我国甘薯和马铃薯产区的重要病害。文章主要介绍腐烂茎线虫在我国基因型以及特殊效应基因的研究进展,为腐烂茎线虫与植物互作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腐烂茎线虫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检疫进口荷兰郁金香和我国山东牡丹出口时发现的茎线虫,经形态鉴定,分别为鳞球茎茎线虫和腐烂茎线虫。用截获的两种茎线虫对6种不同的寄主植物进行致病性测定表明,截获进口的鳞球茎茎线虫能使郁金香、水仙和风信子发病,但不能侵染洋葱、马铃薯和甘薯,初步诊断该线虫为郁金香小种;截获出口的腐烂茎线虫能使郁金香、甘薯和洋葱发病,但不侵染水仙、风信子和马铃薯。通过两种茎线虫的检疫和鉴定,提出了对茎线虫应实施的植物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腐烂线虫与甘薯茎线虫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马铃薯腐烂线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以及由该线虫引起的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列举了世界上关于甘薯种质资源抗线虫机制和线虫致病机理研究的新进展。马铃薯线虫的口针分泌物具有致病作用,可诱导抗病品种的组织产生抗病过敏反应;甘薯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的周皮木栓层和一些特殊形态结构是阻止该线虫侵入和扩展的屏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溶剂制备植物提取物,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提取物对马铃薯茎线虫的生物活性及毒力排序;结果表明:银杏、马缨丹、曼陀罗、毛曼陀罗、蓖麻、苘麻和万寿菊提取物对马铃薯茎线虫具有较强的活性;不同提取溶剂提取物杀线虫活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系统毒力测定,进一步筛选出了银杏的甲醇提取物对所试线虫活性高于其他处理并分析了一些提取物的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1~2004年,对中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线虫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分离鉴定出7个纽带亚科线虫,其中6个是马铃薯上的新记录种。笔者对其中4个种:松树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Mamiya,1968)、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Steiner,1914)Golden,1956]、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Cobb,1890)Sher,1961]和明茨螺旋线虫(H.minziSher,1966)的形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上几种纽带亚科线虫记述(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1年-2004年,对内蒙古、黑龙江等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线虫进行了采样调查。依据形态特征从所采集的根围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出了7种中国纽带亚科线虫,其中6个种是马铃薯上的新记录种。本文记述其中3个种:巨尾器盾线虫(Scutellonema megascutatum Peng&Siddiqi,1994)、亮头盾线虫(Scutellonema clariceps Phillips,1971)和细尾盘旋线虫(Rotylenchus tenericaudatus Liu,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