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决滴灌系统造价高、耗能高,渗灌系统易堵塞、堵塞后难发现、难检修的缺点,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果园节水灌溉技术—膜片式多孔灌溉水技术。通过对不同孔径、孔距的毛管,在不同水压力下毛管泄流量的测定,确定出水压力与单孔泄流量的关系为q=kH~X,然后利用勃拉修斯公式计算最大毛管长度,表明允许毛管长度与孔径、孔距关系非常密切;采用计算所得的毛管长度,现场测试其流量偏差率,测度结果总体能够满足要求,膜片式多孔灌能够在经济比较落后,水源缺乏且有微小水源的干旱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多孔管极限长度的计算是基于出流量相等的假定进行的,实际情况是管道水流存在水头损失,出流量不相等。因此,本研究在出流量相等及不等两种情况下,对多孔管极限长度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研究在一行双管布置条件下,不同供水方式对毛管极限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行双管、双侧供水可显著增加毛管的极限长度,减少支管用量,节省投资。该研究可为微灌毛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滴灌布的布置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法,分别选取3个灌水小区,以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滴灌系统中的滴头作为研究对象,各灌水小区内布设相同滴头设计流量下的两种不同滴灌布置方式.滴头设计流量分别为1.8、2.6和3.0 L/h;支管管径分别为75和90 mm,3种滴灌带的管径均为16 mm,滴头距均为30 cm.从毛管进口处开始依次为A、B、C、D、E分别计算出5点处的毛管水头,计算出管道系统压力,从而筛选出最适合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最佳滴灌带布置方式.[结果]不同滴头设计流量和不同滴灌带布置方式下,毛管上的工作水头和系统工作压力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在设计条件下最佳模式应为1膜2管布置方式,滴头流量为2.6 L/h.[结论]在此种布置方式下棉花对水分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可以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毛管供水长度与管径、供水压力、蓄水时间、不同规格末级导水微管水量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关系.[方法]通过不同低压条件下单条供水毛管上各蓄流灌水器的流量观测试验,得到不同的供水管长度与直径,不同的供水压力下的蓄流灌水器出水流量值以及分析了蓄流灌水器出水量均匀度.[结果]当其它影响因素相等条件下,灌水均匀度随供水毛管铺设长度的减少而增加,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灌水均匀度随供水时间延长而增长;末级导水微管管长为3.5m,管径为4 mm的微管最合理.[结论]当供水压力从30~ 60 cm变化时,供水压力对灌水均匀度没有太大影响,并且灌水器均匀度都能达到0.9以上.这表明蓄流灌溉方式是解决和处理自然低水头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差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形坡度是影响滴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重要因素。计算不同地形坡度条件下滴灌毛管铺设长度时,要分析地形坡度对铺设长度的影响。根据滴灌系统灌区实际布置,计算灌水小区水头损失,推导流量偏差率公式,进而计算灌水小区进口压力。结果表明:地形坡度对毛管铺设长度影响明显,地形坡度0.05时,逆坡毛管铺设长度减少一半,顺坡增加1倍。而采用灌水小区进口压力新的计算方法,灌区小区压力计算结果与实际更吻合。  相似文献   

6.
改进一种对由支、毛管均为顺逆坡铺设时所构成的灌水小区的水力计算详算法。该法将用于一条毛管水力计算的详算法扩至整个灌水小区,将一条毛管在支管上双向布置位置选择扩至小区内均为顺、逆坡布置的支管和所有毛管,通过计算机快速求出各管段、各孔口的压力、流量值。通过实例计算表明,灌水小区内灌水器流量的平均值等于灌水器设计流量,满足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同时,该计算方法可为微灌灌水小区压力、流量的确定和设置压力(流量)控制(调节)设备提供理论设计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5,(10):185-186
为了研究滴灌毛管环状布置和树状布置方式下管网的压力流量分布规律,本文以工作压力、毛管布置形式、环(树)数为试验因素,采用全处理安排试验方案,研究了两种毛管布置方式下管网的流量分配情况、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压力下环状管网各毛管的流量分配比树状管网各毛管的流量分配更均匀;三种工作压力下环状管网毛管各测点压力值高于树状管网毛管相应测点压力值,且环状管网各测点压力分布变化幅度较小。因此,采用毛管环状布置有利于提高管网均匀度和系统压力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膜上灌的多孔均匀出流软管的灌溉系统.经过试验研究,给出了在不同工作压力和流量条件下的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的管径、出水孔径和最大输水长度的求解图.  相似文献   

9.
滴灌是温室大棚美国提子灌水最理想的技术,它具有节水、增产、降温、省工、高效等优点。一、简易滴灌制作在棚首建容量为3~5立方米、高度1~3米的蓄水池,在水池出水管口安装闸阀和水表,用38毫米塑料管做棚内毛管管道,与水池出水管相接。支管与毛管的布置形式有两种:1.沿棚长布设毛管:在棚口用25毫米塑料管做支管与毛管垂直连接,并在支管上安装闸阀;在棚内与毛管平行、与支管垂直,每1米间距安装1条管径为15~20毫米、长度与棚长等同的塑料管,管壁上扎有孔距为35厘米、孔径1.0~1.3毫米的塑料细管做毛管,组成简易滴灌网系,在毛管上用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多口出流管道(支、毛管)允许最大长度的计算公式的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以毛管与灌水器的布置形式为依据计算毛管允许的最大长度。  相似文献   

11.
低压微孔地埋管灌溉技术要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地上滴灌与渗灌技术优势,提出并进行了地下低压微孔管灌技术要素试验研究,结果认为,条件许可的地方工作压力选择1.57~2.35 kPa 变水头,管径20 m m ,孔距60 cm ,孔径0.7 m m 为最佳管道技术要素;微孔管内的悬浮物质及固体物质易于清洗;管道各孔口出流均匀,土壤湿润理想;并可方便施肥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人工水车灌溉存在的费用高、影响畅通,以及现有的滴灌技术用于中央绿化带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滴头堵塞问题,提出了利用大孔管自压微灌的中央绿化带灌溉思路;并以云南保腾高速公路某段中央绿化带为例,进行了变孔径大孔管自压微灌系统设计,通过水力学模型及MatLAB软件进行了包括初始水头、孔间距、孔径等计算以确定工程方案;最后应用中央绿化带实体模型,对设计灌溉方案的灌溉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满足微灌技术要求,为中央绿化带植物生长提供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对日光温室高效水肥系统进行试验和改进。对高效水肥系统中水管网耐压性能以及灌水器流量进行试验,验证了系统中各管路系统压力良好;单位时间内各滴头平均流量符合设计要求,高于标定流量。对系统中传统的PE管打孔器进行了改进,减少了PE管与旁通连接处漏水的可能性;对滴灌带的排布方法提出了优化方案,简化了安装工序,使安装效率提高了60%以上,使该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100%。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精量施水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适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王米.又能同时施水、施肥的小型播种机。该机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和农业技术要求,调节每穴施水量、施肥量和播种量;种子和肥料分开,避免了肥料烧苗;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具有鼠道特征,实现了自动覆土,防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15.
单孔PVC微喷灌管喷水量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种不同的工作压力下,采用直径为40 mm,壁厚为2.4 mm,孔径分别为0.9、1.1、1.3、1.5 mm的PVC微喷灌管,进行单孔流量及近似射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近似射程最远的孔径为1.3 mm的微喷灌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VC微喷灌管单孔喷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旋转式喷灌有本质区别,但与微喷带相似.为此,采用微喷带的评价指标来描述PVC微喷灌管的喷水量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大棚育秧的基础上,研究了无纺布覆盖和地膜打孔覆盖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与对照相比秧龄、株高、叶长、根量和百株干重有明显或显著增加,并且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同对照相比明显提高了苗层温度,地膜打孔覆盖育秧偶尔会出现35℃的高温,但通过加大打孔密度、通风可以避免高温和秧苗徒长。因此,在寒地大棚育秧与地膜打孔和无纺布覆盖相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流穿越管道泄漏后油品在水中的迁移扩散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有限体积法,选取标准K-ε湍流模型,建立河流穿越管道小孔泄漏的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柴油在水域中的迁移扩散过程,并分析比较不同泄漏孔径、泄漏速度和水流速度条件下的油品体积分数和扩散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泄漏速度、泄漏孔径和水流速度不仅直接影响油品在水中的扩散轨迹及迁移方式,而且会改变油品在水中的体积分数和扩散范围,该研究可为建立河流穿越管道漏油应急预报系统提供理论畚考。(图10,表1,参10)  相似文献   

18.
沼液穴灌土壤水分运移的交汇入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沼液浓度(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4、1∶6、1∶8、CK)和穴孔直径(3、5、7 cm)对沼液穴灌土壤水分运移交汇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入渗时间内,累积入渗量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沼液浓度条件下,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随穴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随入渗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穴孔直径及入渗位置,沼液浓度越大,土壤入渗速率越小;在相同入渗位置,随穴孔直径的增加,土壤入渗速率逐渐增加;Kostiakov入渗模型准确描述了累积入渗量随入渗时间增加而增加的关系,且模型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9;沼液浓度相同时,土壤含水率为22%等值线以上的面积随着穴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率为22%等值线以上的面积随沼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沼液穴灌交汇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及土壤含水率分布受沼液浓度、穴孔直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简化灌水质量指标推求的方法。[方法]根据膜孔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研究相同流量不同次灌水的水流推进和消退规律,基于充分供水条件下膜孔灌入渗规律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膜孔灌大田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推求膜孔灌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的方法。[结果]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水流推进加快,消退变慢,积水消退时间明显延长;膜孔灌田面水流推进和消退曲线满足一元二次函数关系。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畦首渗水时间变化不大,尾部渗水时间变化较大;研究提出的简化灌水均匀度计算公式,能简单而有效地求得大田膜孔灌灌溉质量指标。[结论]该研究为膜孔灌技术要素设计和灌水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