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美国白蛾为世界性园林检疫害虫。自1979年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美国白蛾以来,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防治和检疫工作,但疫区的范围仍在继续扩大蔓延,目前大连市、山东半岛的荣城县也已发生。因此,加强检疫方法的研究,有效地控制其扩散,是当前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很多,卵、幼虫、蛹和成虫均能随人为活动、木材调运、寄主植物、货物及工具的运输向外扩散传播。据我们几年来调查的情况表明,以木材携带蛹向外传播扩散的危险性最大。因为美国白蛾喜欢在开裂的树皮下、树洞中及木材缝隙处化蛹越夏或越冬,而且越冬蛹的持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之久。因此,加强蛹期的检疫工作是控制其随木材的调运向外扩散的重要环节。我们于1983年夏季在辽宁省凤城县林业局贮木场进行了蛹期原木帐幕熏蒸除害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2.
廊坊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mry)在廊坊地区是新传入检疫性林业害虫,通过对其在廊坊生物学特性调查,提出防治措施。美国白蛾在廊坊地区1a发生3代,存在世代交替现象,各代成虫产卵量、孵化规、幼虫和蛹历期不同,均以第2代产卵量大和历期短。防治上采取综合防治、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治。  相似文献   

3.
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自1979年传入我省,现已有19年。国务院及农、林两部高度重视,对我省美国白蛾防治提出指示和要求。省政府成立了“辽宁省封锁扑灭美国白蛾指挥部”,组织疫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防治,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cu nea(Drury) 1 979年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 ,1 982年在山东省荣成市发现。 1 986年 9月 1日威海市张村镇前双岛村又发现疫情。目前 ,我国美国白蛾的疫情区域大多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在生物防治领域也进行了许多尝试 ,如利用病毒、食虫昆虫、寄生菌防治美国白蛾。食虫昆虫中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就是生防上一个很有希望的蜂种 ,值得各地引进开发利用。笔者通过林间观察并参考他人研究成果 ,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现总结如下 ,供参考。1 利用病毒防治美国白蛾对…  相似文献   

5.
美国白蛾——城市森林的大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在我国北方疫区较广,疫情严重危及城市生态安全,文章根据北京、唐山等地防治经验,总结了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议美国白蛾的入侵途径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对象,也是我国唯——种被农业、林业共同列为检疫对象的害虫,近年来美国白蛾在山东乃至全国许多地区暴发成灾,文章分析了美国白蛾的入侵途径及综合防治措施,并从政府领导、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立法防治等方面探讨了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近年来逐步向我国南方扩散传播,给江苏省苏南地区的防控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明确美国白蛾能否在长江以南地区定殖、爆发危害及其发生规律等问题,该文通过野外随机调查、定点观测、室内观察和灯诱、性诱监测相结合等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白蛾在芜湖地区1 a发生3代,泡桐、臭椿、桃树、枫杨等寄主植物受害偏重;夏季高温对美国白蛾幼虫发育进度、蛹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美国白蛾天敌资源较为丰富。夏季高温和丰富的天敌资源是制约当地美国白蛾虫口密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野外的天敌资源需加以合理利用,以此可有效防控美国白蛾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十九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简介(Ⅱ)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8 美国白蛾[1 1 ,1 7]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 (Drury) ,异名BombyxcuneaDrury、PhalrnapunctissimaAbbot&Smith、CycniabudeaH櫣bn、HyphantriatextorHar ris.、SpilosomamutansWlk .、Hyphantria puctataFitch .、SpilosomacandidaWlk .、Hyphantriapalli daPack .,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 tuoidea灯蛾科Arctiidae白蛾属Hyphantria。我国自 1 979年发现美国白蛾后 ,一直将其做为国内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和检疫封锁 ,1 984年和 1 996年将其列入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1 995年列入我…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幼虫逃匿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白蛾1~3龄幼虫,在脱皮扩大网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能自行逃匿,自然的环境中逃匿率达10.06%。美国白蛾的幼虫逃匿性,使我们在防治检疫过程中,要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达到控制美国白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别在行道树和林地中对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对其空间分布型指数进行的计算也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在行道树上和林地中均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了行道树和林地中的卵块及幼虫网幕在不同虫口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为防治时调查美国白蛾数量,进而确定释放天敌的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保定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入侵危害,美国白蛾危害日趋严重,防治美国白蛾刻不容缓。本试验通过调查其主要危害的树种确定其寄主范围,室内测定几种作用机制不同化学药剂对美国白蛾致死率,为今后治理检疫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和菊酯类药剂防治效果最好,致死率100%;活体生物类农药中,阿维菌素对美国白蛾的防治药效较差,5 000倍液第二天致死率仅为45%;生物代谢产物苦参碱,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途,致死率100%,但幼虫死亡时间长;有机磷药物药效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通过在辽宁省国营新民市苗圃进行的防治美国白蛾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 600倍液7d后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具有高效、低毒、易降解、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和触杀、胃毒、熏蒸性质,是新一代高效广谱环保杀虫剂,林间应用防治美国白蛾2~3龄幼虫时推荐稀释1 600倍。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回顾及今后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概述了自1979年我国丹东地区首次发现美国白蛾至今十年多来,该虫在我国发生、危害及防治概况;并对今后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和治理措施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美国白蛾适应性强、食性杂、危害严重,在春季雨水充沛的年份,其防治工作尤其困难。阐述了美国白蛾的基本常识并对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从加强检疫、营林措施、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美国白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商河县2008年美国白蛾大暴发后,经过2009年的全力防控,虫情得到了极为有效防控,2009~2013年虫株率均稳步控制在0.1%以下。在美国白蛾整体上处于较轻发生情况下,为了探索飞机防治和非防状态下美国白蛾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我们自2012年第1代幼虫期开始,在商河县选择3个乡镇的33个村,连续两年进行飞防与非防试验区的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商河县美国白蛾发生与防治概况2006年9月,商河县首次发现美国白蛾传入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生物药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效,本试验选用HycuNPV与BT复配,在湖北大悟县开展美国白蛾幼虫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单一HycuNPV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施药7、10、13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6.71%、67.96%、99.88%。用单一HycuNPV防治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施药7、10、13、15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7.3%、40.67%、80.33%、91.67%。HycuNPV与BT复配防治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施药7、10、13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95.44%、99.88%。HycuNPV与BT复配防治美国白蛾第三代幼虫施药7、10、13、15 d后校正死亡率为43.33%、76.67%、91.33%、96%。均说明HycuNPV与BT复配致死速度快,明显快于单一HycuNPV。防治第一代与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试验结果一致,但防治第一代效果更好。HycuNPV与BT复配,增效作用明显,还可显著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7.
病毒和细菌类生物制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效果均在74%以上。生物防治能有效地保护人居环境不受污染,保护自然界天敌,形成自控的生态系统。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预防美国白蛾传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Hyphanriacunea(Drury)〕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它适应性强、繁殖快、防治难度大。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山东地区首次发现,1982年传入山东省威海,1984年在陕西省武功县境内的5702厂发生。近几年,美国白蛾发生区域在国内...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作为域外害虫和世界性检疫害虫,其对园林植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针对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其危害程度,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防控。文中分析了美国白蛾的主要特点,并对发生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发源地北美洲分布于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并有黑头型和红头型之分。通过调查美国中东部13个州的美国白蛾发现:美国中东部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区,黑头型分布占优势,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红头型分布占优势,黑头型分布比率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红头型则正好相反;在调查所涉及的5个生态省中,大陆性气候阔叶林较适合黑头型生存,东南部混交林更适合红头型生存。基于美国白蛾黑头型和红头型在幼虫形态、网幕结构、地理分布和寄主偏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我国美国白蛾防控提出假设:如果美国白蛾黑头型进一步传播到我国南方省区,其危害程度可能要弱于其在我国北方的危害,如果红头型传入我国,尤其在南方地区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应加强检疫,严格控制美国白蛾红头型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