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雨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机理、酸雨对森林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减轻酸雨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日本酸雨及其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介绍了日本的酸雨状况,从环境生态系统中的水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土壤酸化、森林生长等方面论述了日本酸雨对环境生态系统影响的现状。同时,探讨了酸雨与森林衰退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酸雨对生态系统酸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酸化影响,讨论了生态系统酸化的系列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果园土壤的酸化指标体系,并在最后引出了减少酸雨对生态系统酸化影响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人口激增,城市化发展迅速,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酸雨是化工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身体健康都要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提出酸雨防治对策,旨在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酸化影响,讨论了生态系统酸化的系列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果园土壤的酸化指标体系,并在最后引出了减少酸雨对生态系统酸化影响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抚育改造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目标,抚育改造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抚育采伐与主伐的融合、抚育与改造的结合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体系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解决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急需搞好森林的抚育改造.通过对国内外的实践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持续,森林资源的持续依赖于森林的科学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将是21世纪森林经营模式的最佳选择,而抚育改造则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酸雨及铝能破坏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性,导致植物体中毒染病,从而造成森林植物大面积死亡。要减少和防止酸雨对森林的危害,主要应从消除污染源着手,尽量减少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8.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酸雨形成的原理,通过上海地区的实例分析了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旨在帮助人们认识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酸雨危害森林情况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工业交通发达的欧洲、北美一些国家,由于燃烧了大量石油、煤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形成酸雨,引起大面积森林危害的状况。同时也收集了国内酸雨资料,说明我国也是一个多酸雨的国家,并且已经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危害森林,应该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重点问题之一,对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及其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笔者在分析了目前森林存在的病虫害频发、病虫害种类繁杂、病虫害危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后,提出包括封山育林、林分改造、混交林培育、加大监测防治力度、完善病虫害评估系统等相应对策,将对森林病虫害的可行性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巨尾桉林分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6a定位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树高生长(1~3a)有促进作用,但对3a后的生长量指标产生负效应,炼山后6年生巨尾桉林分的蓄积量和生物量低于不炼山林分;炼山不利于巨尾桉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炼山影响巨尾桉林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在于炼山导致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降低土壤肥力,并进而影响林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从维护地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要求来看,应该尽快变革炼山这种传统的林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明山保护区的酸雨特征分析及气象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酸雨监测信息和气象常规资料,对广西大明山地区的酸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山降水的酸性较强.对影响酸雨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外来污染源的传输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冷空气的影响路径、降水量、大气逆温等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展  王琳  尚鹤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20):6526-6533
外生菌根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试图揭示外生菌根对酸雨胁迫下马尾松生长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共设置四个处理:酸雨对照处理(Control check (CK), 约pH值5.5)不接种,酸雨对照处理接种,酸雨pH值3.5处理不接种,酸雨pH值3.5处理接种。pH值3.5的酸雨处理降低马尾松的生物量,在试验前期降低根冠比,试验中后期则提高根冠比,在试验初期增加了叶面积,但中后期显著降低了叶面积。接种外生菌根菌有利于马尾松幼苗的生长,pH值3.5处理下接种外生菌根菌能提高马尾松幼苗的生物量,外生菌根菌对生物量分配和叶面积的影响与酸雨胁迫的影响是相反的,即外生菌根菌抵消了酸雨胁迫对马尾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平市园林绿化植物抗酸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南方常见的18种园林绿化植物置于不同的pH值酸雨条件下进行模拟酸雨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不同,表现为随着pH值降低植物的伤害程度越大,但1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pH3.5以上的酸雨具有较强的抗性.2)1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酸雨抗性按强弱顺序依次为构骨、海桐、柳杉、竹柏、短叶罗汉松、棕榈、佛肚竹、紫玉兰、桂花、羊蹄甲、含笑、云南黄素馨、沿阶草、鸡爪槭、马缨丹、杜鹃、石榴、九里香.3)18种园林绿化植物受到酸雨危害其表现的症状变化规律性不同,有些植物受害变化急剧,如含笑、棕榈、杜鹃;有些植物在处理初期受害比较轻,但经一定的时间后伤害程度一下变得急剧,如紫玉兰;有些是一下子伤害到较大程度,如马缨丹、沿阶草、九里香、羊蹄甲、云南黄素馨、石榴;有些植物受害变化缓慢,过较长时间才有症状,抗性较强,如构骨、海桐、竹柏等.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中国北方落叶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的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酸雨酸度(重度、中度、轻度和对照)和3个降雨量(自然雨量和增、减雨量30%),以期阐明酸雨对蒙古栎幼苗形态生长、生物量和根系伤流量的影响,探讨中国北方日趋严重的酸雨是否会影响蒙古栎幼苗的生长,为酸雨区森林恢复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 在本实验的酸雨酸度下,酸雨降雨量的增加对蒙古栎幼苗各生理生态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酸雨酸度对蒙古栎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但酸度增加降低了幼苗的根系伤流量;3) 增雨的重度酸雨处理促进了蒙古栎幼苗形态生长和生物量累积;4) 两因素对蒙古栎幼苗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说明蒙古栎对酸雨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考虑选择为酸雨区植被构建的物种。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田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3个生态亚区近20年(1981~1999)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生态亚区农田氮素平均盈余59 59%、39 75%、11 12%;磷素平均盈余40%以上;钾素平均亏缺38%以上。根据3个典型县土壤养分动态变化,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1茬林分密度对2茬2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林场一片29年生第1茬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第2茬杉木林的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杉木林分密度与第1茬林分蓄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茬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茬杉木林,其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的生长量最低.第1茬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不利于对土壤性质具有改良作用的林下植被的发育,导致林地土壤容重显著增大,引起第2茬杉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对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其对地力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立地管理措施.前茬林分密度过大(密度超过1500株·hm-2)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比木麻黄、湿地松生长更快.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到217.17m3·hm-2,总生物量151.85t·hm-2,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增加182.19%、40.16%;9.77%、1.98%;248.03%、41.93%;430.98%、188.41%.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成层性明显,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生态防护效能的发挥.因此,可以把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主要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4种典型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与碳密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4种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类型,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的碳含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哀牢山和长白山植被碳含量略高于西双版纳和鼎湖山,植被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西双版纳总碳密度为250.78 t/hm2,鼎湖山为248.72 t/hm2,哀牢山为530.13 t/hm2,长白山为254.67 t/hm2,其中西双版纳、鼎湖山和长白山植被层碳密度高于土壤层碳密度,而哀牢山土壤层碳密度要高于植被层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