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以柞蚕蛹为材料的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经多次试验,找出了适宜蛹虫草生长的温、湿度等条件,培育出了蛹虫草,人工培养的蛹虫草营养丰富。经测定,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无素,其功能和作用与冬虫夏草相似。  相似文献   

2.
向前 《陕西林业》2007,(5):33-33
柞蚕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吐丝昆虫,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人工饲养、利用的历史。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生命周期要经历精卵、幼虫、蛹(茧)、成虫4个发育阶段。柞蚕在野外生长,以柞树叶为食,在有天然或人工柞树林的地方均可放养柞蚕。  相似文献   

3.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  相似文献   

4.
柞蚕蛹胶囊饲料及不同性比对饲养蠋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降低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人工饲养蠋蝽Aram chinensis的饲料成本,研究柞蚕蛹胶囊饲料制作;在室内分别用柞蚕蛹和其胶囊饲料饲养蠋蝽,观测其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变化,比较两种饲养方法的饲料成本;同时比较分析柞蚕蛹胶囊饲料饲养蠋蝽时,3种雌雄性比对蠋蝽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柞蚕蛹胶囊饲料饲养时,蠋蝽的成活率、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与直接用柞蚕蛹饲养的均无显著差异,且饲料成本降低50%。用柞蚕蛹胶囊饲料饲养蠋蝽时,雌雄性比1∶1与3∶2配置间的产卵量及产卵次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雌雄性比2∶3配置的,雌雄性比3∶2是人工饲养蠋蝽的最佳性比。  相似文献   

5.
柞蚕病害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天敌昆虫.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10多年来的人工大规模繁蜂的实践,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柞蚕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失败的原因,阐述了柞蚕病害对繁蜂和小蜂个体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控柞蚕蛹期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柞蚕雄蛾口服液给大鼠灌胃,以观察其对大鼠体内过氧化脂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柞蚕雄蛾口服液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与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技》2021,46(2)
利用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提供的柞蚕蛹,于2018~2019年,分别于第一代美国白蛾蛹期、第二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蛹期、第三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放蜂4次。观察表明:柞蚕蛹室内出蜂量大,2018年平均出蜂量为3 612头/蛹,2019年平均出蜂量为3 988头/蛹;柞蚕蛹室外出蜂率也较高,平均出蜂率达80%以上。自然条件下柞蚕蛹出蜂率受蚂蚁、鸟类影响较大,受其它因素影响较小。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较高,比对照区高60%以上。放蜂效果较明显,叶片保存率比对照区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8.
柞蚕蛹胶囊饲养蠋蝽对其捕食枸杞棉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胶囊饲养的蠋蝽Aram chinensis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功能的影响,在室内分别测定柞蚕蛹和柞蛹胶囊饲养不同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种内干扰效应.结果表明:2种饲料饲养的同一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无显著差异,均符合Ho...  相似文献   

9.
将柞蚕雄蛾有效成份制成粉剂,灌注大白鼠,对大鼠血清葡萄糖及胆固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血清蛋白质含量(P〈0.05)。说明柞蚕雄蛾粉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同化作用,对机体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 ,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通过 8种不同的人工繁蜂寄主的选择 ,选出了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的繁蜂替代寄主 :柞蚕蛹、赤松毛虫蛹和黄粉虫蛹 ,以柞蚕蛹最佳。通过人工大量繁殖与释放研究 ,找到了合适的繁蜂方法、放蜂时间、放蜂量、蜂虫比和放蜂次数。 5a来共繁殖并释放小蜂 8.5亿头 ,累计防治面积1.2 8万hm2 ,放蜂防治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到 5 6 .85 %~ 6 8.92 % ,天敌总的寄生率达 89.86 %~ 94 .6 0 % ,使美国白蛾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报导了用柞蚕蛹人工连续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处理间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柞蚕蛹为寄主的寄生率有着显著的差异,而连续扩繁继代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即没有出现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柞蚕蛹繁育周氏啮小蜂过程中坏蛹病原菌的传播机制,本文设计了9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坏蛹病原菌传播的媒介;坏蛹病原菌不能通过空气传播,也不能通过接触传播;降低坏蛹率的关键措施是对白蛾周氏啮小蜂雌成蜂及其产卵器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3.
舟蛾金小蜂寄生黑带二尾舟蛾、杨二尾舟蛾老龄幼虫和蛹,自然寄生率9%左右。该蜂个体大、寿命长、繁殖快。利用柞蚕和黑带二尾舟蛾蛹可繁育。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白杨透翅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白杨透翅蛾在北京地区为害杨树目前所有栽培树种,每年发生一代,偶有二代,以幼虫在树干遂道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2.白杨透翅蛾主要营两性生殖,偶有孤雌生殖现象,雌虫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当天就可以交配产卵,成虫借助雌虫腹部末端8-9节节间膜背面伸出的乳头状性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气味招引雄虫来交配,每只成虫一生只交配一次,未发现重复交配现象。3.用0.5%的Thio-TEPA丙酮溶液浸蛹,有50%左右的蛹不能羽化,羽化的雌虫不产卵,通过生殖系统的解剖发现,雄虫睾丸比正常的小,雌虫卵巢管发育不全,甚至有些半边卵巢完全不发育,卵巢管内卵细胞稀少,半数以上不能成熟,4.天敌:幼虫阶段有啄木鸟和寄生蜂,蛹期有镰刀菌属真菌,螨类和蚤蝇科寄蝇。  相似文献   

15.
油松球果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球果瘿蚊(Cecidomyiaweni)Jiang严重危害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一年生小球果,并可在雄球花序上取食;该虫在辽宁兴城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地表越冬。发现其蛹寄生蜂天敌3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新种1种:球果瘿蚊短喙金小蜂(Capeliaconi)Yang。越冬代油松球果瘿蚊蛹总寄生率可达209%。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均对杀灭其成虫有效,可降低一年生球果受害率44%~56%。  相似文献   

16.
牡丹江产柞蚕雄蛾粉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牡丹江产柞蚕雄蛾粉做了有效成份分析、药理、毒理及临床初步研究,证明牡丹江产柞蚕雄蛾粉中含有效成分为α-脱皮激素、β-脱皮激素和保幼激素Ⅱ,无毒性,具有雄性样药理作用,临床观察 150例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 90. 7%,显效率为 44. 7%。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以虫制虫、无污染、无公害生物防治的目的,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能达到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论述了选用优质的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方法。采用“三刀削茧法”,将柞蚕茧有蚕蒂的一端两侧用刀削两个孔口,另一端削一个孔口,孔口直径1.5~2cm为宜,削口时不能破蛹,削口不宜过小,能使种蜂进入。人工繁育和释放周氏啮小蜂,增加了林间蜂种的种群数量,提高了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增强了自然界小蜂持续控灾的能力,有效恢复和改善了林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初步探明了引起原蚕死蛹的主要病原体是Serratia属和Bacillus属细菌及BmNPV病毒.在蚕种生产中,蛹的死亡率出现2个高峰期,即削茧期和化蛾前1~4d;造成死蛹以及影响发病率的主要因素是蚕期多食水叶和蛹期高温。在生产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使死蛹率下降到2%左右。  相似文献   

19.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桉袋蛾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迅速﹑准确鉴定桉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雌雄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410头桉袋蛾蛹的护囊形态特征发现:雌蛹护囊长锥状,末端排泄口较尖,雄蛹护囊长筒状,末端排泄口平截。雌成虫体淡黄色,头胸部黑褐色,雄成虫触角双栉齿状,具翅,均呈黑灰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