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平凉市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凉市25年(1984~2008年)的小麦条锈病病情和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影响本市小麦条锈病越夏菌量、秋苗发病、翌年春季流行趋势的主要因子,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本市小麦条锈病越夏菌量、秋苗发病、翌年春季流行趋势预测模型.回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率达73.9%~82.6%.对准确预测小麦条锈病短、中、长期发生流行趋势,指导当地乃至全国冬麦区适期开展综合治理、及时控制其为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2014年湖北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具有秋苗见病偏早,春季流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流行范围广、鄂北、鄂西北麦区发生重的特点。并从菌源、气候、小麦品种等方面分析,秋冬陕西、甘肃等地秋苗发生重,菌源多,湖北冬季温湿度适配度较低,不利于病菌冬繁,4月份长期阴雨,较常年偏低气温是条锈病流行为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90年作者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秋苗菌源动态、越冬情况及其春季流行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是导致春季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海拔1600~1800m及其相邻的部份地区秋苗发病严重或较重,是发病基地或菌源基地,亦是治理的关键地区。其治理的配套关键技术包,括改制控害、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适期晚播和粉锈宁拌种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技术。其中通过改制,建立新的农业生态体系,兼与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调节播期相结合,构成综合的生态治理工程,并不断优化,便有可能实现持久控害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流行趋势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取决于寄主的感病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三大因素[1]。寄主的感病性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在生产实际中,寄主的感病性的变化幅度较小,比如甘肃小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保持在85%左右,是一个极为有利的状态,理论上全省小麦条锈病年年都应该大流行,但事实并非如此。多年来,全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却在轻发生至大流行之间急剧变化[2],由此可见,菌源数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关键。菌源数量大,气候条件有利小麦条锈病就严重发生流行,反之,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就轻。因此,本文选择菌源数量即小麦条锈病越夏发病面积和秋苗发生面积作为预测因子,并结合气候条件预测翌年全省和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小麦秋苗条锈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9─1992年陇南地区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普遍,某些年份病情严重,菌源量大,是我国广大冬麦区重要菌源基地。其菌源传播范围包括甘、川、陕、晋、冀、鲁、豫、鄂、苏北和皖北等大部或部分地区,并可能影响浙江、湖南、江西及福建等地。1990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大流行,湖北谷城县秋苗病情与陇南秋苗病情相比为高度正相关(R=0.9964)  相似文献   

6.
1 小麦苗期病害防治:我省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等,常在秋苗上发生,形成中心病株,暖冬潮湿麦田,病害发展形成中心病团,到严寒期间(元月),病菌潜育越冬,是第二年病害流行的主要菌源。因此,在小麦播种前没有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的麦  相似文献   

7.
2019—2020年度小麦条锈病在咸阳市流行,发生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2.7%,表现出秋苗发病早、范围广,冬季部分病菌持续繁殖扩展,春季4月扩展迅速,后期为害严重等特点。分析认为,2020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菌源基数高、暖冬及春季适宜的降水天气、主栽品种整体抗病性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2006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采取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82.57万hm2。其中鄂北地区(襄樊、十堰市)约占50%。2005年冬至2006年春,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菌源量大,加上本省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条锈病在鄂北为中等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其他地区为1~3级,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0.1万hm2。1发生特点1)秋苗见病早。秋苗始见小麦条锈病的时间是1980年以来27年中的第2个早见病年份。2005年11月15日在襄樊市的枣阳市环城办事处普查30块麦田,发现病田1块,病点4个,病叶5片。见病时间仅比见病最早的特大发生年1990年晚2d,比2004年早21d。至11月底,全省先后在枣…  相似文献   

9.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以来新疆各地植保站对小麦条锈病的系统调查结果,结合调查统计资料,分析了1990年以来新疆小麦条锈病的年度发生变化趋势,明确了近年来的主要发生区域.初步阐述了该病在新疆越夏、秋苗感染、越冬和春季流行的独立周年循环规律,首次提出新疆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5种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分析认为,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是导致该病近年来严重流行的主要因素.对进一步摸清该病在新疆的流行规律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绵阳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绵阳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很频繁,其流行频率比陕西关中常发区还要高,只要有一定面积的感病品种,条锈病就流行。秋苗发病早,密度大,菌源多,病菌在冬季可不断侵染繁殖、扩展蔓延,没有明显的越冬阶段。在春季,锈病流行早,发展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达到高峰,病情严重。因此,认为这类流行区可向其它麦区提供菌源,起到菌源传播的桥梁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品种抗性退化和综合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