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樱椒别名朝天椒、小辣椒等,7—8月份是三樱椒生长的主要季节,该季节正是多雨高温,各种的病害发生也比较频繁,导致三樱椒的品质和产最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该文针对三樱椒的病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防治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病毒病是三樱椒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发生普遍,防治困难,严重危害三樱椒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病后辣椒整株受害,可减产30%~80%,严重时甚至绝收。侵染三樱椒的病毒种类多,症状复杂,主要有4种,即黄瓜花叶病毒(由多种蚜虫传播)、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病株汁液接触传播)、马铃薯Y病毒(蚜虫传播)、马铃薯X病毒(叶液接触传播)。在三樱椒田中,以烟草花叶病毒发生最早,以后黄瓜花叶病毒逐渐增多,达到发病高峰,同时出现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西华县三樱椒种植面积达1.07万hm~2,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三樱椒种植有增加的趋势,2017年种植面积突破1.13万hm~2。由于三樱椒生长季节处于高温高湿阶段,病虫害发生严重,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目前保证三樱椒高产稳产的关键,现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主要病害(一)病毒病1.症状。症状最常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斑驳花叶型,植株矮化,叶有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叶  相似文献   

4.
枣树的病虫种类很多,常因病虫危害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枣树栽培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一、病害及防治(一)枣疯病。又称丛枝病、病原为类菌原体。1、症状地上和地下均可感病,该病主要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药物防治研究的新方法王克日(郑州林业部泡桐研究开发中心,450003)植物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是仅次于真菌病害的重要病害。因其病原不能进行体外培养,无法进行室内药物抑菌试验,因而限制了该类病害防治技术的进展,至今对这两类病害尚...  相似文献   

6.
<正>朝天椒又俗称"三樱椒",河南省柘城县是"中国三樱椒之乡",常年栽植面积40万亩左右,三樱椒生产已成为柘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与经济来源。壮苗培育是三樱椒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础措施。壮苗标准为:苗高18—20cm,展开真叶12片左右,根系发达,茎粗3—5mm,节间长1—2cm,叶片肥厚,无病虫害,苗龄60—70天。结合多年三樱椒育苗生产实践,现将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成果介绍     
成果主要内容:该研究首次报导了发生在香蕉上的类菌原体病害(暂定名为香蕉簇矮病),并经介体昆虫(香蕉冠网蝽)传病和抗菌素治疗试验,确认其病原是类菌原体(MLO)。系统地进行了流行病学的研究,初步提出了一整套简便易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在14多公顷试验地上,连续  相似文献   

8.
烟草丛枝病传播途径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烟草丛枝病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确定其传播途径及有关传媒昆虫,对防治十分重要,本研究发现并证实烟盲蜷和烟蚜是烟草丛枝病主要传毒昆虫.  相似文献   

9.
正柘城县把发展三樱椒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县三樱椒常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柘城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中国辣椒之都"。"柘城三樱椒"成功注册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柘城三樱椒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2.8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致富,已成为柘城强县富民的特色大产业。小麦三樱椒套种栽培模式,已成为当地主要的间作套种模式之一,其主要套种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国外芝麻病害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在国外,印度、苏丹、埃及、墨西哥、南朝鲜、泰国、布基纳法索和美国等国家是芝麻的主产国。在近30年内,世界芝麻种植面积逐年有所增加,但芝麻籽粒单产无显著增长,平均每公顷只有600公斤左右。单产之所以不高,病害是重要原因之一。芝麻病害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病害有11种,病原分属于类菌原体、病毒、真菌、细菌。各主产国对这些病害都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进展。一、类菌原体病害由类菌原休引起的芝麻病害只有一种—变叶病。该病是印度芝麻生产上毁灭性的病害。此外,在泰国、缅甸、巴基斯坦、苏丹  相似文献   

11.
三樱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柘城县位于豫东平原,全县7亿平方米耕地,常年种植三樱椒1.5亿平方米,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由于三樱椒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投资小,效益高,种植三樱椒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为提高三樱椒产量,我们采用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一、地膜覆盖栽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5个朝天椒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朝天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系数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侧枝数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而提高,转而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品种间产量潜力差异明显,大角三樱椒>柘椒一号>新一代三樱椒>半簇生子弹头>日本三樱椒。柘椒一号、大角三樱椒、新一代三樱椒、日本三樱椒4个品种12 000株/亩的处理产量最高,半簇生子弹头10 000株/亩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三樱椒是河南省南阳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三樱椒种子进行30~300 mmol/L NaCl溶液处理,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生长及光合速率变化。结果表明,在30~60 mmol/L NaCl轻度胁迫下,有利于三樱椒种子萌发。随着NaCl胁迫浓度提高,三樱椒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萌发时间推迟;在0~90 mmol/L NaCl浓度范围内,三樱椒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显示,在90 mmol/L NaCl浓度以下,三樱椒的生长及生存受影响不大,NaCl浓度超过180 mmol/L时,三樱椒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4.
朝天椒,是一种辣味强、植株紧凑、椒果向上生长的簇生型小辣椒;是我县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但在辣椒栽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极易感染病毒病。据调查,其发病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时高达90%,甚至绝收。近年来,随着病毒病这一毁灭性病害的严重发生,我县辣椒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所下降。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现将其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田间主要症状三樱椒病毒病田间典型症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心叶枯死,田间症状表现为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斑,心叶枯死,造成顶枯;二是茎上有浓绿短条斑,落  相似文献   

15.
一、育苗育苗移栽是三樱椒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是为了延长三樱椒的生育时间、培育壮苗、提高复种指数、减轻低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采取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一)育苗时间三樱椒从出苗到现蕾一般需要柘  相似文献   

16.
聚合草矮缩病是一种由类菌原体(MLO)侵染所致病害。该病扩展蔓延迅速,抑制生长,严重影响聚合草的生产。用抗菌素处理是鉴别植物类菌原体病害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查明不同抗菌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使用方法对病株的作用,寻求经济可行的防治方法,1982—1985年相继进行了室内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盆栽试验表明用50ppm的四环素浸根24小时防效最佳,田间试验证实,根侧穴施四环素工业废渣作基肥,地上部生长期喷施50ppm工业四环素5次,平均增产23%,产值净增收17%。  相似文献   

17.
桉树黄化病病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黄化病是一种黄化型病害,通过其病株组织的超薄切片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在韧皮部筛管细胞内发现有类菌原体。类菌原体为多态形,园形或椭园形,大小直径为92~640毫微米,单位膜厚度为10毫微米。这是在国内外首次在桉树病害上发现类菌原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三樱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樱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皇甫自起,常守乾,李秀花(柘城县农业局,柘城476200)近几年来,随着三樱椒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日益猖獗,常造成落叶、落花、落果,大幅度减产。我们对其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三樱椒又名朝天椒,辣味强,具有形态均匀、色泽暗红、油亮光洁、辣度适中、香味浓郁、肉皮厚、耐储运等优点。河南省柘城县三樱椒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是中国三樱椒之乡、无公害三樱椒生产基地,2017年柘城三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麦茬三樱椒是柘城县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一种种植模式,适合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干椒350 kg,2022年全县推广面积6万亩。  相似文献   

20.
1月中旬,华北地区最大的三樱椒集散地—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红灿灿的三樱椒堆积如山,家家户户忙着晾晒、装袋,满载三樱椒的三轮车、四轮车来回穿梭……三樱椒购销两旺,椒农们笑容满面,三樱椒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年来,赵康镇把三樱椒当作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协会组织引导、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营销力度、打造产品品牌等措施,着力推进三樱椒产业发展。目前,全镇三樱椒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60%。2010年,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