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确立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意义及原则森林经营中的轮伐期,通常理解为采伐、更新、培育、再采伐、再更新、再培育,进行周而复始,长期经营,永续作业的生产周期。过去,我国确定轮伐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森林成熟。随着我国森林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林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仅从森林成熟一个方面研究用材林的轮伐期,已经不适应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并且影响我国的森林经营和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林木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的观点,有效地利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材积生长最佳期,生产中小径材,缩短培育周期,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对森林后备资源雄厚、中龄林比重大、无主伐任务的国营林场切实可行。经5年试验研究表明,林龄25~30年为采伐的最佳期,经营采伐86.43 ha,平均获利润15 678元/ha。为林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达到了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和轮伐期及发展多种经营的目的。为落叶松经营采伐、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所谓林分轮伐期(Rof a fion)的概念,一般理解为林木正常生长,达到可以采伐利用的全过程时间。也有人解释为一个经营单位内,把一定面积的森林采伐后,再次采伐更新起来的同等林木所需的时间。轮伐期一般含有三个概念:一是在林分利用量稳定条件下,周而复始,永续利用的一个生产周期的时间。二是森林经营全过程,采伐—更新—经营—再采伐的时间,三是近似法正林采伐年令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轮伐期是表示林业生产周期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用材林中采取皆伐或伐区式渐伐的经营单位进行永续利用的生产周期。所以,凡是采用皆伐或伐区式渐伐的经营类型,都要确定轮伐期。对于理想的法正林(即各龄级的森林面积相等)来说,轮伐期就是森林成熟龄,或叫森林主伐年令。  相似文献   

5.
根据市场趋势调整林业经营对策,是林业生产的重要课题,而各类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则是重中之重.就此,根据西江林场近10 a来杉木用材林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用土地纯收益法、内部收益率模型、净现值一般模型处理计算,对西江林场杉木林用材林的经济轮伐期作了初步探讨,得出杉木轮伐期为13-15 a.依此可大大缩短杉木林的经营周期,对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益,解决两危问题增强林业生产积极性和活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纸浆材人工林复合轮伐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纸浆材人工林的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复合轮伐期的概念。纸浆材人工林实行复合轮伐期经营的材积收获量,将比单一轮伐期经营高出20%,再加上复合轮伐期生产的大径锯材市场价格高的因素,相应的经济收益将高出更多。复合轮伐期充分利用了地力和林木生长的潜力,它不仅是纸浆材轮伐期和大径锯材轮伐期的复合,也是经营目的的复合,体现了现代林业多目标培育林木的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地确定马尾松造纸原料林的轮伐期,已成为经营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经济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取得最佳的营林经济效益和林与纸相互间的最适生产配合。影响其轮伐期确定的主要因素是培育期的经济因素与营林技术两方面;而轮伐期的确定,实质上是个投资决策问题。由于考虑到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工营造马尾松造纸原料林的生产经营实际,就必须全面地考虑其生产费用支出和生产收入,所以,应采用“土地期望价”法来计算确定其轮伐期。其他树种的造纸原料林轮伐期亦可按此方法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轮伐期是人工用材林的生产周期,为了给用材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在四川珙县、纳溪县进行了杉木短枪伐期的采伐试验。以试验地的杉木生长过程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成熟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自然和经营条件下对杉木实行短轮伐期(12—16年采伐)是合理的和可行的。为解决杉木用材林经营问题提出了较完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林业在马来西亚一直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文中从法律基础、管理体系、轮伐期的确定、森林经营方案制度、采伐审批许可、采伐管理、木材运输以及奖惩措施等方面对马来西亚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加强我国森林采伐管理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湾沟林业局转变森林采伐方式,减少皆伐伐区作业量,加大择伐作业量,推算出了皆伐与择伐经营周期,要比全部实行皆伐经营周期提前八年达到周而复始地轮伐生产周期,提供低价林改造对象作法,为森林经营培育,木材生产管理及低价林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多代经营对人工林林生产力的影响及影响人工林林地生产的因素,并指出,多代经营会使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质量恶化,林地生产力下降。从林业技术措施来说,造成林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轮伐期短,全树采伐利用,火攻清理采伐剩余物和强度整地等。  相似文献   

12.
不同轮伐期和不同林分密度以及不同轮伐期组合和重复采收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轮伐期对伐桩的萌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林的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对伐桩萌芽力和萌芽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林分的材积和生物量总产量(种植后8a)随轮伐期的延长而减少。研究证明,大叶相思实生林萌芽更新的首采轮伐期以4a为最佳。②矮林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叶相思幼态化。在种植后5~6a内对这一树种进行第二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与第一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以9a为一个经营期来说,以萌芽更新方式经营2代与3代其更新效果和林分总产量相当。为减少营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经营两代即可,轮伐期组合以4+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延长桉树人工林轮伐期,培育中大径材林,不仅契合国家储备林的培育理念,也能提升桉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桉树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阐述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培育现状,分析了延长桉树人工林轮伐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延长轮伐期的可行性策略:1)金融机构强化桉树人工林认知,适当延长涉林贷款期限;2)林业主管部门澄清桉树种植诸多误解,加大延长轮伐期宣传工作;3)相关国企、国有林场率先延长轮伐期,作好桉树科学经营示范。研究可为推动广西桉树人工林延长轮伐期、加大中大径材林培育力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伐方式是林业扩大再生产和森林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关键。如何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森林生物学特性确定合理的采伐方式,是当前木材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区木材生产比较集中的牙克石林区,自1978年推广“一次采育伐”以来,在生产实践中争论较大。为了在理论上相互切磋,在学术上增进交流,本刊将陆续选登有关采伐更新方式的一些文章,从生产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态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藉以寻求适合我区自然、经济特点的采伐方式,指导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重新核定木材的年产量,确定企业的建设规模是总体设计工作的关键。原总体设计虽已确定了木材年产量,但其设计均末经国家审批,因此对开展“五定”的林业局,要重新以新的资源数据为基础,根据已确定的经营区,进一步研究确定采伐方式,更新方式、更新树种等因素,以林场为单位,合理计算其轮伐周期,经营周期,和合理的“一本帐”木材年产量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森林采伐限额中的不足,从抚育性质采伐限额、控制皆伐面积和采伐限额总量、木材生产采伐限额、非林业用地和公路两侧树木采伐、伐后更新等方面提出了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年对热带薪材林经营管理及林分采伐更新等的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营技术,包括抹芽定株(保留2~3株/桩萌条)、追肥(复合肥300g/株)、采收更新的轮伐期(一般4a左右,超短轮伐期1.5~2a,桉树类与相思类树种的混交林约3年采收相思类树种)、采伐方式(短轮伐期薪材林皆伐、乔薪结合择伐或间伐)、采伐季节(避开雨季,最好时期为冬季,其次为夏季)、伐桩高度(桉树类约10cm、相思类约60cm高)以及其它与更新相关的林龄、桩径、树种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区的箭杆杨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在南北疆平原用材林中占有很大比重,现大多为幼林,部分已进入中龄期,面临着怎样合理地间伐利用的问题。 箭杆杨的生长周期,过去大都习惯以林木的自然成熟为标准,大约20—22年进行择伐利用。随着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经营者林业商品经济意识的增强,单纯以自然成熟考虑轮伐期已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要求,必须更新旧的观念,采取符合社会新要求的观念,现就此谈点认识供参考。 一、箭杆杨林最佳经济轮伐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对热带薪材林经营管理及林分采伐更新等的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营技术,包括抹芽定株(保留2~3株/桩萌条)、追肥(复合肥300g/株)、采收更新的轮伐期(一般4a左右,超短轮伐期1.5~2a,桉树类与相思类树种的混交林约3年采收相思类树种)、采伐方式(短轮伐期薪材林皆伐、乔薪结合择伐或间伐)、采伐季节(避开雨季,最好时期为冬季,其次为夏季)、伐桩高度(桉树类约10cm、相思类约60cm高)以及其它与更新相关的林龄、桩径、树种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短轮伐林业     
一、概况近十几年来,短轮伐和极短轮伐林业在美国、加拿大颇受重视。所谓短轮伐就是对一些速生阔叶树种,通过密植、集约经营,在2—15年即进行砍伐,以获得最高生物量;极短轮伐是在1—2年即进行采伐。短轮伐和极短轮伐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立地条件,在短时期内,得到最高产量。这种经营主要是生产木浆、饲料和燃料。试验表明,通过短轮伐经营的杨树,每公顷生物量为10—20炉干吨,而天然林仅为3炉干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