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1年,我们开始在牟平区姜格庄镇浅海探索浅海底播投石增养殖刺参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浅海底播投石增养殖刺参”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从2003年起, 我们实施了山东省科技厅“浅海底播投石增养殖刺参技术开发”课题,在总面积180hm2(2700亩)的项目区  相似文献   

2.
浅海滩涂是我国沿海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如何全面合理高效地开发这一资源,这是目前国内外海水增养殖专家们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本文作者围绕浅海滩涂开发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九十年代浅海滩涂开发的方向以及九十年代浅海滩涂开发的对策等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广东沿海三湾——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总面积2880平方公里,其中5米深以内浅海面积43.5万亩,10米深以内浅海面积130万亩。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水质清新,浮游生物丰富,特别是软体动物种类多,平均生物量达到228.30克/米^2,是广东沿海开展贝类增养殖的三个优良海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三湾的贝类增养殖,  相似文献   

4.
浅海滩涂是海水增养殖的主要场所,文章综述了开发的重酌情处理,国外开发简况,我国概貌及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简述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动向。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南方鲍鱼工厂化养殖主要是从台湾省引进九孔鲍和中国南方杂色鲍两个品种组成。但由于种质退化和病害的蔓延,中国南方鲍鱼养殖损失惨重。皱纹盘鲍与日本鲍进行杂交繁育成功.推动着广东、福建皱纹盘鲍浅海增养殖的不断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有限的浅海水域已成为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锦州浅海毛蚶底播增养殖成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概述应用“毛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在浅海毛蚶底播与增养殖成效的调查中得知,毛蚶生物种群的恢复与高效增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30年来,河北省海洋水产业实现了从单一的捕捞业向以增养殖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水产增养殖产量已占到水产品总产量的68%,其中贝类增养殖的快速发展是一决定性因素,其占养殖总产量的比重已达49.2%。目前我省海水贝类增养殖主要有两大模式:一是浅海筏式养殖,主要养殖海湾扇贝;二是通过底播贝类苗种进行浅海与滩涂增养殖。贝类增养殖不仅提供了大量优质、健康的绿色海洋食物,同时又对减排大气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试验期间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文蛤半人工采苗、文蛤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文蛤、青蛤等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贝类增养殖面积6万亩,生产文蛤苗种320吨,生产商品文蛤2360吨,增养殖区内现有文蛤526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并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浅海文蛤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蛤是贝珍品,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乱捕滥采,使资源量大幅度下降,虽经几年的护养管理,但因科技含量低,投入少,资源恢复慢。为提高浅海文蛤增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东营区海洋与渔业局分别在东营区与河口区开展浅海文蛤增养殖试验,共开发面积1000亩,总产文蛤156t,青蛤24t,实现产值251万元,效益145.6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枫 《齐鲁渔业》1987,(3):52-52
青岛海岸线长730公里,有20多条较大河流入海,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水深2-10米的浅海面积86.7万亩,有效放养面积5万多亩;滩涂面积563万亩,可供增养殖面积11万亩,增养殖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洋牧场开发研究是国内外水产增养殖研究的新课题,已引起国内外水产增养殖专家们的兴趣和重视,特别是海洋牧场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搜集了有关日本海洋牧场开发方面的有关文献,对日本海洋牧场开发研究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浅海滩涂广阔,沿海又有许多河流注入,营养盐类和有机碎屑丰富,适宜鱼虾贝藻类的栖息生长,对开展海水增养殖生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鲍养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我国鲍养殖的主要种类、常见的养殖模式、人工育苗以及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就当前鲍增养殖面临的病害和种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我国鲍增养殖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史氏鲟是《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II保护物种,我国采取了人工增养殖放流等技术措施进行资源养护。在史氏鲟的幼鱼培养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所投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史氏鲟机体病变。由于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对史氏鲟病害的系统研究还未开展,历来关于史氏鲟病害的报道较少。目前,  相似文献   

16.
刺参人工育苗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刺参(Apostichopas jaPonicus Se-lenka)的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刺参人工育苗生产的发展,育苗场的数量和  相似文献   

17.
徐君卓 《海洋渔业》1998,20(2):49-53
<正> 海水增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国土资源和生物资源,浅海滩涂是这两种资源的重要基地,它不但是海洋渔业的发源地,而且是“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下发展增养殖的前沿阵地,被称之为“宝海”、“银滩”。  相似文献   

18.
加快我省海水增养殖业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省海水增养殖业发展中,应注重深入研究增养殖生物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病害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加快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的研究,为未来增养殖业的发展,储备高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促进外延发展和优化养殖结构;加速增殖型渔业技术开发,恢复已衰退的渔业资源;以名特优品种增养殖为龙头,发展优质高效渔业,加快我省增养殖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254.37km.滩涂面积6.5万hm^2(公顷),-10m等深线浅海面积约234万hm^2,文蛤等贝类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发文蛤增养殖的浅海达6.7万hm^2。海域富营养,无污染,初级生产力高.滩涂贝类生长繁殖密度大,是全国著名的自然文蛤苗种及成品蛤生产基地,为我区进行浅海贝类增养殖,建立文蛤育苗、生产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20.
鲍鱼、海参、扇贝俗称海珍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的欢迎。为了尽快地把海珍品的生产发展起来,利用人工造礁开发浅海海底及人工放流苗种进行增养殖是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