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用牛津杯法测定了15味蒙药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种蒙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又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经口灌服蒙方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有8味蒙药对两种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2 mm,最大达到22 mm。3种蒙方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Ⅱ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分别为0.125 g/mL和0.25 g/mL,MBC均为0.25 g/mL。口服不同剂量方Ⅰ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对两种蒙药复方进行乙醇回流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层浸膏、乙酸乙酯层浸膏、正丁醇层浸膏和水母液浸膏,并分别对各种提取物进行奶牛乳腺炎两种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用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又以两种致病菌的混合菌感染小鼠,灌服蒙药复方提取物以测定其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蒙药复方的体外抑菌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层浸膏和正丁醇层浸膏内,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6.88 mm,最大达到21.61 mm;对两种致病菌的MIC和MBC最低可达到0.031 5 g/mL和0.062 5 g/mL;两种蒙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内抗菌成分重要集中在石油醚层浸膏和水母液浸膏内,对小鼠死亡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可达87.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篦齿蒿(Neopallasia pectinata)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篦齿蒿各种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小鼠,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表明,篦齿蒿各种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是体外抗菌的主要活性部分。篦齿蒿提取物对链球菌感染小鼠体内抗菌效果较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体内抗菌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内,对小鼠死亡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可达75%。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蒙药对畜产品主要病源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抑菌活性较高的蒙药复方。采用牛津杯法和两倍稀释法测定了15种单味蒙药对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宝日·温度苏、朝您·哈日莫各2个单味蒙药对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大于15.00 mm,最大达20.85 mm,同时摸索确定了5种不同的蒙药复方。  相似文献   

5.
探讨7味药食同源中药水提取物及其联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将其应用于抑菌喷雾剂。采用水提法提取药液,用纸片扩散法测得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以“棋盘法+中药互配”筛选对上述致病菌具有较强协同抑制作用的药物组合,并确定适宜的药物配伍制备抑菌喷雾剂。结果显示,7味药食同源中药对3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五味子、金银花、牡丹皮、肉桂、白芍和山楂的抑菌作用较强,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50~26.50 mm,最低抑菌浓度(MIC)<250.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0.00 mg/mL;其中,五味子的抑菌作用最显著,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1.25 mg/mL、15.62 mg/mL、250.00 mg/mL。互配试验结果表明,10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对3种供试菌的联合抑菌作用各不相同,牡丹皮和肉桂的配伍组合对大肠杆菌以及肉桂和五味子的配伍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均≤0.50,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中肉桂和白芍、牡丹皮和白芍的配伍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将金银花用50%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后取水相,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建立小鼠尾静脉注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模型检测其对小鼠体内的保护率,并采用比色法研究其对细菌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比活性的影响。结果: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能降低小鼠人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金银花能极显著降低细菌体内SDH比活性(P<0.01)。结论: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是通过降低SDH比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黄芪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以确定黄芪提取物的体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通过灌注黄芪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种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黄芪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注小鼠,然后再用金银花提取物灌注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灌注金银花提取物后,可显著降低各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说明金银花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均匀设计方法将5种中药有效成分组成10个组方,用试管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平板计数法计算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10个组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茵作用。结论:复方10即金银花提取物2.2mg/mL、黄芩苷8.75mg/mL、甘草甜素7.63mg/mL、蒲公英提取物6mg/mL、鱼腥草提取物1mg/mL,对2种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选取蒲公英、黄芪等24味中药及组成的两个复方制剂进行浸液制备。分别利用单味中药和两个复方制剂对致奶牛乳房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各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蒲公英、复方制剂一、复方制剂二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特润舒都乐"中最佳的抗炎免疫成分复方,试验测定了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单菌最低致死浓度(MLD)及混合菌液80%MLD;并以80%MLD的混合菌液感染小鼠,给小鼠灌服正交试验设计所得蒙药复方中的抗炎免疫成分复方,测定其在体内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液的80%MLD(腹腔注射0.1 mL/只)为大肠杆菌1.0×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8cfu/mL和链球菌0.5×109cfu/mL;最佳蒙药抗炎免疫成分复方为A2B2C3D1E2F1G3,即A、B和E采用中剂量,C采用高剂量,D、F和G不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浓度系列稀释法,应用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3.13,1.56,0.78 mg/m 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6.25,1.56,1.56 mg/m L。说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引起奶牛乳房炎常见的4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为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有效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有效中药抑制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药敏片法测定黄芩等22味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浓缩为生药1 g?mL-1,测定2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和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白术、丹皮等5味中药均属中度敏感。选取体外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芩和地榆加上白术、丹皮组成不同比例复方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复方Ⅱ和复方Ⅶ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佳,其MIC和MBC均为31.25 mg?m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17味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本试验以山东省某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乳样中分离和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药敏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确定金黄葡萄球菌对17味中药的药物敏感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此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的中药两两组合制成双联中药复方,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双联中药复方的分级抑菌浓度(FIC)。[结果]黄芩、连翘和五倍子3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表现为高度敏感;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7.813 mg/mL和15.625 mg/mL;连翘和五倍子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625 mg/mL和31.25 mg/mL;黄芩+连翘、黄芩+五倍子、连翘+五倍子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的检测结果均为15.625 mg/mL,且双联中药间均表现无关作用。[结论]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后,其抑菌效果未必增强。  相似文献   

15.
冯将  王鲁 《中国兽药杂志》2017,51(12):30-35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及其主要药味拆方组合的抗炎、镇痛、抑菌活性。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及冰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渗透试验观察其对炎症的影响;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及热板法试验观察其对疼痛的影响;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中药复方组及拆方组合不能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P>0.05);中药复方组、拆方组合都能极显著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但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痛反应时间无明显的延长 (P>0.05);中药复方在0.63 mg/mL浓度以上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其MIC为9.375 mg/mL。然而,拆方组合抑菌效果不明显。结论:中药复方及其拆方组合具有一定的镇痛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最佳抑菌组方,试验采用牛津杯法从乳房炎患牛乳样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再从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的9种有效成分中筛选出4种对这2种细菌均有最佳抑菌效果的成分;根据抑菌圈直径,结合L8(2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成分组方,再根据L9(34)正交试验优化用药剂量,进行体内抑菌试验,选出保护率最佳的抑菌组方。结果表明:抑菌组方与盐酸环丙沙星的抗菌保护率均为62.5%。说明抑菌组方体内抑菌效果与盐酸环丙沙星相当,并且获得了治疗奶牛乳房炎纯天然蒙药抑菌成分复方。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皿稀释法研究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方Ⅰ、方Ⅱ、方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2和0.01 g/mL,说明方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方Ⅰ、方Ⅱ;三种中草药方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为0.01 g/mL,说明三种方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相近;方Ⅰ、方Ⅱ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方Ⅲ对这两种菌抑菌效果相近;对大肠杆菌来说,中草药单方有效成分经定向提取后组方其抑菌效果比复方总提物好.  相似文献   

18.
大蒜提取液具有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通过牛津杯法抑菌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蒜提取物均为高度敏感,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50mg/mL和25mg/mL,MBC值也分别为50mg/mL和25mg/mL。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8味中药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来自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以金银花和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值均为15.63mg/mL,其MBC值为31.25mg/mL和62.5mg/mL;芙蓉花对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效果最强,MIC值为31.25mg/mL和15.63mg/mL,MBC值为62.5mg/mL。本试验结果,对临床用药选取合适的中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为体内用药的浓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银杏叶复方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用银杏叶复方制剂与抗菌药物对畜禽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银杏叶复方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5、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1h.抑菌试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银杏叶复方制荆表现为高敏,大肠杆菌对银杏叶复方制荆表现为低敏.银杏叶复方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25g/mL、0.05 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