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及后续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西市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00.2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8.73万亩,荒山造林49.2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项目覆盖全区19个乡镇289个村5.65万户24.82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67%,  相似文献   

2.
万盛区退耕还林成效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盛区于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投人资金1.1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8万亩,其中:坡耕地还林7.8万亩、荒山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涉及全区8镇、53个行政村、492个合作社、2. 3万户农户。通过退耕还林,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双增长”目标,也对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坡中段,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98个行政村360个村民小组16674户,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森林覆盖率85.6%。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9.4万亩,宜林荒山7.9万亩。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宁陕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响应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截止2006年底,共完成国家下达退耕还林指标751.2万亩,总体合格保存率约95%,工程涉及全市所有县区、乡镇,以及44.37%的农业人口。榆林的生  相似文献   

5.
略阳县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坚持"四个到位",两年时间共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6.4万亩,占任务6.3万亩的100.1%,按规定完成了1999年退耕还林第一轮政策兑现.  相似文献   

6.
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巴彦淖尔市开始实施,截止到2005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248.9万亩(退耕地造林7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还林175.9万亩。刻山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全市的森林面积,促进了生态建设,同时也调整了农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工作目标。巴彦淖尔市通过调查研究,采取八项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7.
信息荟萃     
退耕还林工程 开始全面启动 全国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近日召开。会议决定,2002年我国将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新增退耕还林面积34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993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先行试点以来,共涉及20个省(区、市)400个县,5700个乡镇,2.7万个村,410万个农户,1600万农民。三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245.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8.
总结经验 求实创新 推动林业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生态建设重点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六年(2000-2005)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3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5.6万亩,宜林荒山荒沟造林55.9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122万亩的108%,使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42776户  相似文献   

9.
封山禁牧是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晋西吕梁山西麓的石楼县,是山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退还面积最大的县份.2000年该县被列为山西省16个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以来,到2003年底,4年各种林业工程总计造林4.06万hm2,其中退耕还林工程3.50万hm2.全县林地面积累计增加到8.9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6.40%,林木覆被率达到31.50%,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控制,年减少注入黄河的泥沙量216.70万t.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退耕还林村委已达到130个,占农业户数的43.10%,占农业人口的44.10%.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99年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至今已有20年,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全国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占人工林面积11.8亿亩的42.5%;增加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占人工草地面积2.25亿亩的2.2%。2014年,为加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家作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到目前为止,国家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鸿升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6年来,工程实施规模由《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时的424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近8000万亩,工程实  相似文献   

11.
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地处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包围之中。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万人。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6.8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5.38万亩,荒滩地造林19.8万亩,种草1.62万亩。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石家庄市井陉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规范工程管理,严格规划施工,高标准完成退耕还林任务8.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7万亩,匹配荒山造林4.4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6个乡镇、167个行政村、3038户。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井陉大地生态面貌显著改善,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苹果、核桃、杨树等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范工程管理。自2002年开始,井陉县严  相似文献   

13.
余遵本  王胜男 《安徽林业》2009,(6):23-23,29
2000年初,中国政府作出了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重大决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地处中部生态脆弱地区的安徽省也于2002年拉开了这一宏大生态建设工程的帷幕.弹指一挥间,十年磨一剑.到2009年,安徽省共完成工程面积87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3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65万亩,封山育林8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成功实施,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极大地改善了安徽生态面貌.据测算,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使安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据对地处皖西大别山区的岳西县退耕点观测,还林2年的退耕地土壤侵蚀量比不退耕的坡耕地减少66%,比裸地减少80%,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4240吨下降到1800吨,退耕还林的巨大生态效益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绿了荒山,富了农民,这是昌宁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成效的真实写照。昌宁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08年底,全县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7万亩、荒山造林4.7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覆盖了全县13个乡(镇),109个村,涉及农户13475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7月9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公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年来,我国已累计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分别占人工林面积、人工草地面积的42.5%、2.2%,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在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2014年,国家作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6年来,全国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工程实施规模由规划的4240万亩扩大到近8000万亩,实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以来,长丰县抢抓政策机遇,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县有林地面积大幅度增长.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为1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5万多亩.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实施退耕还林已有5年了.5年来甘肃省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退耕还林工程之中,较好地完成了任务.2003年是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任务总量达80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00万亩,荒山造林400万亩,比前4年645.7万亩任务的总和还多1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四川省邻水县从1999至2005年共实施退耕还林11.4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14.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生态林59234亩,占52%;兼用林19114亩,占17%;经济林35652亩,占31%。根据2005年对补助到期经济林进行效益调查,1999—2000年栽植面积到期11800亩,其收益大于每亩230元的仅280亩,占到期面积的2%;2001年栽植面积到期1700亩,其收益均小于每亩230元。经调查,邻水县未留定口粮田的退耕户基本没有。退耕还林后,退耕户外出打工或就近转移劳动力约8万人。客观评估退耕还林成效自1999年以来,邻水县退耕还林工程建…  相似文献   

19.
黄山区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没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12.17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6.67万亩,荒山造林3.4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2.1万亩.  相似文献   

20.
祁门县有低产山坞田2.6万亩,是退耕还林主要造林基地之一.2002年首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坡耕地造林中大约有40%属低产山坞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