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杨主泉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36-139,182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从客源市场的区域分布、层次结构、出游时间和生态旅游意向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根据资源特色设计不同类型产品,多渠道宣传促销,开拓潜在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21世纪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基本模式。本文针对海岛旅游资源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海岛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湖南省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分类描述了高望界的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森林动植物景观、气象天象景观、人文景观等景观资源;对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的旅游活动.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适应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5.
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条件分析,在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7.
浅谈广西森林公园建设及森林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林区之一,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1.33%。1988年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北海冠头岭森林公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广西目前共建有各类森林公园43个,其中国家级16个、自治区级21个、县级6个,分布全区各地,且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森林生态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以安徽地理景观和森林生态景观特色为基础,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功能、分布格局,提出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山地因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和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及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性,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含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故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复合体。文章以秦皇岛东西连峪旅游景区为例,从景区条件及现状、总体构思与布局、项目功能、生态旅游产品等多个方面对山地型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给予论述。期望打造一个以地区型农业生产作为基础,集多种观光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山地农业观光园,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大明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在严格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既可增加保护区经济收入,又可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而达到社区共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可划分为水生植被、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植被和湿生木本植被4个植被型、11个群系组、44个群系,其中洲滩沼泽化草甸植被分布面积较大,永久性水生植被分布面积较小。通过对主要湿地植被群系结构研究分析,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群落主要由湿地草本植物组成,其湿地植被的外貌季节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廖银海 《绿色科技》2015,(1):306-308
指出了鹤庆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开发出来的很少,需要通过科学分析自身现状,做出科学规划来谋求发展。分析了新华景区内的新华村和周围地区各景点的旅游资源条件和地理区位,对新华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探讨,并提出了今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社区生态旅游是将社区发展融入到生态旅游中,以保证社区的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文章探讨川东北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及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川东北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模式和措施,对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待发展的地区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论述了生态旅游对环境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并对生态旅游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引导生态旅游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省峡江县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森林数量、布局等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峡江县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目标、总体布局以及建设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按照规划实施,至2020年峡江县城市森林覆盖率将由2010年的60.5%升至68.0%,建成区绿地率由44.6%升至49.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9.9%升至5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2.2m2升至15m2,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将得到更大发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将显著提高。该规划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县级城市森林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森工老林区的林业发展,已步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轨道,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中,发展生态旅游已成新宠。伊春林区继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后又陆续建立了一批森林公园或类似于此的诸多山庄、渡假村等。由此,就伊春林区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及生态旅游功能的发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一大热点,在开发中面临着如何丰富、深化其内涵的问题.我国是一个竹资源丰富的国家,该文就竹资源在发展生态旅游中的价值从竹子的观赏造景功能、文化承载功能、旅游商品开发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县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笔者以山西省长治县为例,探讨了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评价法在生态县建设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长治县生态县建设综合指标在2008年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发展能力较弱,部分指标与生态县建设的指标要求差距较大;到2010年长治县的综合指标有明显的增幅;在2015年将逐步达到综合指标的要求;到2020年,长治县的生态建设将会稳步向前,部分指标会超出指标要求,并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论述山区综合开发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向全社会,立足系统,着眼多维。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目标是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基础理论,“护源”+“三Z”开发投入模式、PRA调查法模式、体验式开发模式.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等,归纳了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典型区域类型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