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杰  刘玉梅 《北方牧业》2006,(20):27-27
<正>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用龙胆泻肝散治疗奶牛各种疾病171例,有效158例,显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97%。1 方药龙胆泻肝散源自《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组成。本方专为肝胆实火或湿热下注而设。方中龙胆草泻肝经实火,除下焦湿热为主药;辅以栀子、黄芩泻火清热,助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利尿,引湿热从尿而出,从而可助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方中主、辅药皆为苦寒之品。为使其不致苦燥伤阴,并防止肝胆火盛,耗伤阴气,故加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以和肝;甘草调和诸药;柴胡疏肝胆之气,诸药合用,有泻肝火、利湿热之效。2 病案举例2.1 奶牛黄疸2003年7月26日,阿镇红海子村徐黄毛1头5岁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实热的有效方剂,在临床上我曾试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均获良效,体会较深,兹录如下,请同行指教。一、方剂组成和方义龙胆泻肝汤是由龙胆草、黄芩、山枝、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等十味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酒炒)、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酒炒)、当归(酒炒)、柴胡、甘草。为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的良方,主治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诸病。笔者用此方加减用于临床辨证治疗疑难杂症,皆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为清泻肝火、利水渗湿之方。由酒炒龙胆草、炒黄芩、酒炒栀子、泽泻、白木通、当归、酒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组成,主治肝胆实火所引起的目赤肿痛,以及肝经湿热下注引起的尿淋浊、涩痛、阴肿等。近几年,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通过辨证施治,灵活加减本方治疗动物的急性结膜炎、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或炎症等,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系治疗肝实火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各种病症的主方。近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用龙胆泻肝汤试治牛湿热泻泄32例,治愈30例,治愈率达95%。1龙胆泻肝汤组方龙胆草60克、黄苓30克、栀子30克、泽泻24克、木通30克、车前子30克、当归30克、柴胡30克、生地45克、甘草15克、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方名,最早见于金·李杲所撰《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黄、当归各3分,柴胡、泽泻各1钱,车前子、木通各5分组成,为粗末,水煎,空腹服。后来沿用的是录自《医方集解》一书。多数医者认为,此方出于东垣之手。方以龙胆草为君,旨在泻肝火,应用以汤剂为主,故得“龙胆泻肝汤”之名。其组成、炮制和剂量历代略有差异,见下表。中兽医多引用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简称《局方》)或清代《医宗金鉴》方。  相似文献   

7.
<正>1龙胆泻肝膏木通、龙胆草、生甘草各50 g,生石决明、珍珠母各100 g,生地黄、菊花、钩藤、泽泻、白芍药、牡丹皮、赤芍药、柴胡、夏枯草、山茱萸、炒知母、炒黄檗、山栀子、黄芩、山羊角各60 g,蜂蜜250 g。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 m L,每日3次,温开水适量送服。可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适用于肝郁化火,急躁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干汤在兽医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本方由龙胆草45克,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生地各30克,当归25克,车前子20克,甘草15克组成。笔者应用于治疗牛鼻衄、血汗、血淋、便血、等兼有舌红、苔黄、便秘或下血,尿赤,脉弦、滑、洪、实、数等出血证,疗效较为满意。一,鼻衄十里甸乡甸河村第六生产队一头黄色公牛,1982年5月7日来诊。病牛鼻流鲜血,阵出不止,头抬高后,则从口而出,经治无效。症状:食欲减退,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9.
宫颈糜烂是子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变,若不及时治疗病程长易诱发子宫颈癌。龙胆泻肝汤是李东垣《兰室秘藏》之方,后世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黄芩、栀子、甘草三味,用于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是治肝胆实火或湿热下焦的常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UPLC-PDA法对黄芩苷、栀子苷和龙胆苦苷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CSH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为分离柱,柱温35℃;以甲醇-水(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为254 nm;通过保留时间、光谱图和峰面积等参数对3种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PDA)测定龙胆泻肝散中主成分黄芩苷、龙胆苦苷和栀子苷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每1 mL含龙胆苦苷8μg、栀子苷5μg和黄芩苷10μg的对照品溶液信噪比≥3为检出限,每1 mL含龙胆苦苷16μg、栀子苷10μg和黄芩苷20μg的对照品溶液信噪比≥10为定量限,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目标物理论塔板数高,色谱分离度好,分析速度较快,节省时间,适用于龙胆泻肝散中3种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