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开化县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开化县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品种产量较高,适应性好,抗逆能力强,均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实际产量在10458.0~9254.3kg/hm2,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15"和单季杂交晚籼稻"钱优05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移栽期对连作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15"和"钱优0508"产量随播种期和移栽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6月10日播种、7月20日移栽可获得最高产量,其产量分别达708.24、642.67kg/667m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于2022年在浙江省永康市开展了12个单季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机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59、甬优7860、甬优31、华中优9326和浙粳优1758等6个品种在田间生长和产量表现均较好,适宜在永康市范围内作单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单季晚稻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7的产量最高,为109 944.09 kg/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甬优12、浙优18的产量也较高,分别为10 971.72、10 511.54 kg/hm2,适合在原粳稻的种植区域推广;甬优1512成熟期早,为10月10日,对后作油菜的播种十分有利,因此,也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籼粳杂交稻春优84单季免耕直播不同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籼粳杂交稻春优84单季免耕直播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绍兴市柯桥区籼粳杂交稻春优84作单季免耕直播栽培,播种量在7.50~22.50 kg/hm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单产、纯收益依次递增,生产成本差异较小;播种量超过18.75 kg/hm2时,则单产的增幅趋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杂交晚稻新品种产量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优84、甬优538杂交晚稻新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熟期早于甬优12的特点,产量分别达11 326.5、11 323.5 kg/hm2,居8个杂交晚稻参试品种之首,适于作为绍兴地区单季晚稻主要搭配品种之一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不同杂交晚稻新品种产量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优84、甬优538杂交晚稻新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熟期早于甬优12的特点,产量分别达11 326.5、11 323.5 kg/hm2,居8个杂交晚稻参试品种之首,适于作为绍兴地区单季晚稻主要搭配品种之一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单季籼粳杂交稻谷草比情况,探索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与产量之间的关系,2013-2014年对单季籼粳杂交稻38份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与产量成正相关,平均每195kg干物质可生产100 kg稻谷,每667m~2干物质重在1 000-1700 kg,能生产稻谷540-790 kg,每667m~2干物质重在1700 kg以上,能生产稻谷800 kg甚至850 kg以上;每667 m~2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量:"甬优15"可达1500kg以上,"浙优18"可达1700 kg以上,"甬优12"可达1800 kg以上。谷草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施肥技术、不同农户间均有区别,但38份样品的平均谷草比为0.983,幅度为0.700-1.171。  相似文献   

9.
2013年平湖市单季杂交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平湖市单季杂交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甬优538熟期适中,产量最高,比较适应在平湖市大面积推广。甬优12、浙优18作为超级稻品种,从田间长势、丰产性看,高产潜力大,但需要早播,才能发挥品种的高产水平,建议移栽稻播种期在5月中旬,直播稻播种期在5月中下旬。甬优8号作为粳型杂交稻,熟期早,季节宽,容易栽培。春优84作为新品种,丰产性好,需要进一步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10.
甬优6号系我国第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农科办[2006]36号公告)。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经省级验收,每667m^2单季最高产量843.03kg,连作晚稻最高产量702.6kg。为2008年浙江省、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浙审稻2005020、闽审稻2007020)。适宜在浙江省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和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福建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甬优7850秧龄与移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进行3个密度、3个秧龄试验,结果表明,甬优7850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最佳秧龄为 25 d,移栽密度为 15.0万·hm-2,此时能达到最高产量和理想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甬优6号在闽清县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与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组合,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449.96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3.15%,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各类型晚稻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其土壤肥力同化能力的差异,对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三种类型5个晚稻品种进行无肥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无肥栽培条件下,"甬优12号"产量最高,其次是"甬优13号"和"甬优538","宁81"产量最低;土壤肥力同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14.
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无害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雄  陶开战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31-32,34
介绍了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无害化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示范种植表现。产量最高达11383.5kg/hm2,2006年连晚示范平均产量为9360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单季晚稻甬优9号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在东阳市东阳江镇下街头村进行了单季晚稻甬优9号"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基施碳铵600 kg/hm2、追施尿素150 kg/hm2、基施过磷酸钙525 kg/hm2、追施氯化钾112.5 kg/hm2,折合成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75.2、67.5、6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 400 kg/hm2,其肥料效应和当季肥料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单季晚稻甬优9号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在东阳市东阳江镇下街头村进行了单季晚稻甬优9号"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基施碳铵600 kg/hm2、追施尿素150 kg/hm2、基施过磷酸钙525 kg/hm2、追施氯化钾112.5 kg/hm2,折合成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75.2、67.5、6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 400 kg/hm2,其肥料效应和当季肥料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7.
5个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在南县地区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适宜于南县双季晚稻生产的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以当地双季晚稻主栽超级杂交稻H优518为对照,分析比较籼粳杂交晚稻品种甬优1540、春优84、甬优538、甬优9号、甬优12号等在南县地区的生育期、产量、抗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供试籼粳杂交品种全生育期均长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2、9、6、20和12 d;水稻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产增产6.4%、14.6%、11.3%、5.1%和11.9%;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21.5%、41.6%、33.5%、18.5%和35.1%。  相似文献   

18.
为大面积推广籼粳杂交稻长优2号,开展了不同秧龄对籼粳杂交稻新组合长优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5~45 d秧龄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增加,长优2号的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等均不断减少。长优2号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初步得出本次试验秧龄以25 d为最适宜,其产量为11 856.25 kg/hm~2,显著高于秧龄30 d处理,极显著高于秧龄35、40、45 d等处理。  相似文献   

19.
于2011年进行了籼粳杂交稻单季播栽期试验。结果表明,籼粳交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甬优9号",作单季栽培,产量平均效应均比籼型杂交稻"宜优99"极显著增产,但早播早栽更能充分发挥大穗优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3个碾米品质性状主要决定于组合的遗传特性,但整精米率较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不同播栽期对米粒垩白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农业科学》2010,(4):716-716
<正>连作常规晚粳稻宁82、春江063,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秀水12、浙粳37,连作杂交晚籼稻协优702、协优2226、培两优612、钱优2号、协优中1号、九优9号,单季杂交晚籼稻川香优3203、川农优527,单季常规晚籼稻黄华占,单季籼粳杂交稻甬优12、甬优13,单季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