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周曙东  靖飞 《种子》2006,25(10):99-102
为了适应加入WTO的要求,中国在2000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几年来,以《种子法》为核心,农作物种子工作法律体系基本健全,对促进中国种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通过对农作物种子工作法律体系进行梳理,以及现阶段依法管理种业工作的深入和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认为农作物种子工作法律体系还有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关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庞胜群 《种子》2006,25(6):108-109
1 产业现状 产业应包括物流和组织两层含义,任何一个没有从生产、加工、销售最后到消费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物质流动,缺乏专业化与社会化协作,没有产业化组织及产业化组织不完善的产业只能称之为行业。从严格意义上讲,新疆现阶段加工番茄种子乃至其它农作物种子生产还只是一个行业。并未形成真正的产业。据调查。目前新疆从事加工番茄种子生产的公司多达十几家,规模小、分布散,有些根本不具备种子生产的技术要求,更不具备起码的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设辽宁新型种子市场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种的“多、乱、杂”,经营的“小、全、散”,管理的“政、事、企”不分,科研的“育、繁、推”脱节等问题,树立种子产业观念,树立企业主体观念,树立改革观念,把种业体系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满足农业生产对良种的需求,促进农作物种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1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随着制种产业的发展,甘州区先后制定颁布了《甘州区农作物种子管理办法》、《甘州区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认证办法》和《甘州区种子企业资信评估》,同时成立了"基地协会"、"企业协会"、"种子产业联合会",加快构建全区新型玉米种业体系和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玉米种  相似文献   

5.
1保山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种子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在玉米种子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常规水稻、小麦、大麦等农作物的种子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大春作物制种面积共313.33hm2,同比增加了33.33hm2,总产种量148万kg以上,产值达592万元。  相似文献   

6.
杨治斌  阮晓亮 《种子》2007,26(1):59-62
科学合理构建种子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从种子产业内容、性质、特点出发,提出将种子产业体系划分为3个子体系,即种子市场子体系、种子管理子体系、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子体系,并阐述各子体系的内容特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辛景树 《种子》1997,(5):47-50
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是种子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子产业化链条上起着严把种子质量关的作用。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是实施“种子工程”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种子工程”向纵深发展,努力提高种子质量,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服务。l我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现状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是由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公正性检验机构,依照标准对在我国境内生产、经销的农作物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并出具公正性检测数据的过程。通过监督…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作物种子标准化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和建立现代种业的思路,在制定农作物种子系列标准的基础上,搭建了种业标准化组织管理技术体系架构,为进一步完善现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加快育种成果转化,提升种子质量,推动种业产业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谢泽胜 《种子科技》2000,18(1):15-15
种子产业化是以种子市场为基础,品种为龙头,一体化为载体的产业体系,是种子选育、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县级种子公司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推进,走出有自己特点的产业化之路。1 转变观念,政企分开,形成竞争求生存的条件。政企分开是种子产业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公司和站分开,目的是使管理站真正发挥管理监督作用。鉴于有的地区种子管理和经营部门合了又分,分了又合的现象,站人员来自公司,且又是平级单位,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建议县级不设种子管理站,由地市级…  相似文献   

10.
种子在农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质的种子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完善的种子科研体系则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农业的发展,但我国种业科研体系依然不够完善,管理环节多,效率低,致使整体种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其大量、高速、多样等特点与种业科研体系的建设有机结合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种业科研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种业科研体系建设与管理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