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肖伟 《新农村》2007,(5):8-9
杭州市余杭区新农村建设一年多来,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和农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农村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该区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80.2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2%;农业总产值44.5亿元,增长8%;农产品加工产值41.5亿元,增长32.5%;农产品出口创汇10.8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收入9735元,增长10.2%。[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2008,(2):4-5
一、200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成效 2007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市心,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农牧业产值1106.8亿元,首次突破干亿大关,其中农业产值701.6亿元,比2006年增长12%,牧蛇产值415.2亿元,增长46%。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庆阳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六项行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为主线,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7.5亿元,较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较上年增长17.5%。  相似文献   

4.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2007年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手段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用现代制度管理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路子,确保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目标的实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临安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自2003年全面启动,到目前止,已完成了662个行政村的村庄编制规划工作;完成了8个示范村、81个重点整治村和71个一般整治村的建设工作。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连续三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以9%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实现农业总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63元,比上年增长10%。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广大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一个贫困县为例,查找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繁荣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是打造白山特色品牌、构建白山特产名城的需要。为了把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77-77,88,105,108,116,118,138,141,158,207
毕美家主任指出2007年安徽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7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继续抓好“一个中心、五个坚持”(即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坚持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坚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粮食总产稳定在55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长7%。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新时期农信社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信社支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三农领域。向现代市场化的三农领域进军不多:二是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农业生产。向农村新环境建设、农民新生活消费进军不够;三是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军不够。因此,农信社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丽水农业科技》2007,(1):F0002-F0002
2006年,全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源头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业行政执法,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农业总产值70.69亿元,实际增长3.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69元,比上年增加297元,增长7.7%。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近年来,驻马店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驻马店市农村经济实现总收入39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8.2元,比上年增长10.5%。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安图县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整合各方面力量,实施重点村屯整体突破战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一、科学审视县情,找准症结,确立了点面结合.整村推进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实践,安图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档次,龙头企业建设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东省平原县积极探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全县乡镇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1104个,发展会员5.8万名,涉及农户7.1万户,资产总这4120万元。合作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优化升级。200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0.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80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则文  张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02-17703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衣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保证。提出新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力转移、新农民的培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经济对新农村建设具重要意义,建设新农村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从3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建设懂经济会经营的领导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政治保证;发展特色农业,走产业化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环境,打造发展平台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模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意义。以下就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谈一些认识。1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龙头企业与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存在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龙头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兰溪市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来抓,因地制宜,大力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农战略和无公害生产,质量、科技和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序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较快地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提高幅度不低于10%,2004年达到4590元,比2003年增长11.2%。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农业科技》2007,(3):56-56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克服特大旱灾等困难,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业增加值预计增长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比上年增加26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川东边缘丘陵腹部,全县幅员面积794km2,属典型的浅丘农业生产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区位优势,紧紧抓住隆昌县作为"内江川渝经济合作试验示范区"的良好机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亿元,增加值19亿元,增长3.9%;粮食总产量26万t,出栏生猪72.5万头、小家禽1 381.6万只,水产品2.6万t;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45.7亿元,增长17.8%;转移农村劳动力2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 657元,增加1 145元,增长20.8%.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可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发展农村沼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可以使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