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品种2年生嫁接苗为材料,探讨5种不同尿素施肥量对苗木光合特性差异的影响,为薄壳山核桃良种壮苗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薄壳山核桃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限制值、空气CO2浓度、空气温度、叶片温度、相对湿度、叶片饱...  相似文献   

2.
薄壳山核桃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基于荧光SSR标记结合高通量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稳定、准确的薄壳山核桃基因分型体系,用以分析各品种间亲缘关系并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薄壳山核桃品种鉴定与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品种选育与推广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选取薄壳山核桃及其近缘种54对SSR引物进行初筛,最终确定10对标记合成荧光引物用于后续分析。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利用软件统计位点数据并计算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利用SSR标记间的相互组合构建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等位片段的转化对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聚类,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 ]10对荧光SSR标记共扩增出68条等位片段,平均为6.8个;位点Cc19最多,有12个等位基因,位点BFU-Jr19最少,有3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291 0~0.843 5(平均为0.588 3)。优选的4对核心引物Cc19、PM-GA31、PM-CIN4和PM-GA41组合能完全区分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25个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62~0.99之间,并聚类成2个大的类群,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聚类在一起,部分品种聚类不能与遗传背景完全对应。[结论 ]与传统的显性标记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相比,荧光SSR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薄壳山核桃品种指纹图谱切实可行,通量大且速度快,结果稳定可靠,通过标记组合可有效的对不同品种进行区分。在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中,建议增加杂交亲本数量,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效率更高的标记,以便最大程度地揭示薄壳山核桃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山核桃良种育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5个山核桃品种(系)嫁接苗为研究对象,2021年12月采集山核桃穗条,于2022年4月嫁接,同年7月使用光合测定分析仪测定嫁接苗的光合参数,使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不同品种(系)间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指标,并进行了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5个山核桃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EW)、光化学猝灭系数(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最大光合效率(Fv/Fm)、成活率、苗高及叶片数量等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n与Tr、实际光合效率(Y)极显著正相关,与Ci、气孔导度(Gs)、Fv/Fm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薄壳山核桃花粉授粉增强山核桃果皮光合能力的分子机理,为花粉直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山核桃花粉(记为hp)和薄壳山核桃花粉(记为pp)授粉的山核桃果皮为研究材料,在山核桃果实快速膨大期(授粉后65天,65DAP),对不同花粉授粉后山核桃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叶绿素合成、光反应、碳同化等通路的基因富集分析,结合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筛选出增强山核桃果皮光合能力的相关基因。【结果】65DAP时,pp授粉的山核桃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分别是hp授粉的1.31倍(P=0.047)、1.12倍(P=0.000 43)、1.65倍(P=0.036)和1.23倍(P=0.001 3)。转录组测序共产生32 908条scaffolds,并从1 894个差异基因(P<0.05,foldchange>1.5倍)中筛选出66个与山核桃果皮光合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叶绿素合成通路及光合固碳途径中,其中叶绿素合成途径中镁螯合酶编码基因(CHLH)、镁-原卟啉单甲酯环化酶编码基因(CRD)和叶绿素b还原酶编码基因(NYC)表达量明显上调,脱酶叶绿酸编码基因(PAO)表达量则显著下降;光合碳同化途径中有16个基因以及Rubisco活化酶编码基因(RCA)和碳酸酐酶编码基因(CA)表达量均明显上调;与光保护相关的42个基因表达量也明显上调。【结论】在山核桃果实快速膨大期,薄壳山核桃花粉授粉的山核桃果皮中的镁螯合酶编码基因(CHLH)、镁-原卟啉单甲酯环化酶编码基因(CRD)、叶绿素b还原酶编码基因(NYC)、捕光蛋白编码基因(LHCⅡ)、光修复相关蛋白编码基因(PSAN、PSAB27、STN7)和38个热激蛋白编码基因(HSP)、Rubisco活化酶编码基因(RCA)以及碳酸酐酶编码基因(CA)均显著上调,表明薄壳山核桃授粉的山核桃果皮光合能力的增强与其叶绿素合成、光能捕获和碳固定等光合作用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外观形态和光合特性参数,并结合DCMU[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抑制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质量的影响,探讨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作用对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贡献,为充分挖掘薄壳山核桃假果皮光合增产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授粉后80和120天测定果实的干/鲜质量、表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假果皮叶绿素(Chl)含量、Ru BPC(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从7月15日(相当于75DAP)开始用DCMU对果实光合作用进行抑制处理,每周处理1次,直至9月12日果实收获时,分析DCMU处理对果实果长/果横径、果仁干/鲜质量和含油率的影响作用。【结果】1)从授粉后80~120天,薄壳山核桃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和表面积分别增加了579. 33%、447. 74%和227. 39%(P0. 01); 2)从授粉后80~120天,PAR=1 300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表观光合速率(P_g)显著降低了24%,但其气孔导度(G_s)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3)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63. 15%(P0. 05),其Ru BPC与PEPC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6. 25%和48. 78%(P0. 05),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4) PAR=1 801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5) DCMU处理薄壳山核桃后,其果实果长和果横径分别减少5. 07%和4. 56%(P0. 05),果仁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减少12. 29%和14. 97%(P0. 05),含油率减少2. 48%(P0. 05)。【结论】随果实发育进程,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能力明显降低。从授粉后80~120天,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RuBPC酶和PEPC酶活性明显降低是Pg显著下降的原因;而叶绿素荧光参数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果实发育期间其假果皮光合机构稳定。DCMU处理后果实大小以及果实品质明显下降,薄壳山核桃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物质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侧枝下月牙形剥皮技术分别对波尼、马汉、威斯顿品种的薄壳山核桃进行剥皮,探究剥皮技术前后生长量的差异;再以波尼作为授粉树,分别对马汉和威斯顿授粉,探究剥皮技术对马汉和威斯顿品种的薄壳山核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枝下月牙形剥皮技术对薄壳山核桃的树高、米径和地径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此技术显著提高了波尼、马汉和威斯顿品种薄壳山核桃的侧枝径的生长量,且该技术明显增加了马汉和威斯顿品种薄壳山核桃的产量。认为侧枝下月牙形剥皮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及产量。  相似文献   

8.
对富源县域内2个薄壳山核桃引种点栽培的薄壳山核桃生长量、开花结实特性、果仁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在富源县生长发育正常,对气候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嫁接苗定植6 a时部分植株开始初果,10 a时产量最高,达3.3 kg/株;富源县薄壳山核桃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开花盛期品种间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存在雌雄花异熟性,在时间上不完全重合,应根据品种开花特点实行多品种配置栽培;富源县薄壳山核桃种仁富含油脂、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初步分析认为,富源县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发展薄壳山核桃,以海拔低于1 800 m区域最适宜。  相似文献   

9.
正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俗称碧根果、长寿果,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是世界重要的干果及木本油料树种。种植薄壳山核桃经济价值高、受益期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湖南为薄壳山核桃较适宜种植区之一,在上世纪先后几次从国外引入多个品种,但部分品种表现不佳,结实晚、产量低,后代变异  相似文献   

10.
薄壳山核桃果园良种配置方案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解决山核桃发展的盲目性,给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的特性,对生产中常用的品种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提出了新建薄壳山核桃果园优良品种配置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介绍了适合山东地区栽培的薄壳山核桃品种,并对其生长结果性状进行了观测,同时结合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山东省薄壳山核桃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引种到山东地区的30份薄壳山核桃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山东地区引进的薄壳山核桃品种资源遗传背景的认识,为以后山东地区薄壳山核桃的品种选育在分子层面提供理论基础.总体上,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2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381个,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6.9%,其中有...  相似文献   

13.
美国薄壳山核桃大树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薄壳山核桃用途十分广泛,包括果用、油用、材用、园林绿化等。藕塘国有林场引进美国薄壳山核桃作为优良木本油料经济林进行了培育,并对所引进的品种进行移栽,效果良好。基于此,重点探究了美国薄壳山核桃大树移栽技术,提出了其大树移栽的要点及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1 a生薄壳山核桃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浇施不同浓度尿素溶液对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等12个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为培育薄壳山核桃优质砧木提供合理施肥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分别浇施0.3%、0.6%、0.9%浓度尿素溶液和对照处理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的净光合速率等12个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程,并采用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明显“午休”现象;各生理生态因子与净光合速率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空气相对湿度是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决策因子,气孔限制值也是重要的决策因子,蒸腾速率是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浇施不同浓度尿素溶液的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具有比不施肥苗木更高光合效率,以0.6%浓度尿素溶液具有更高净光合速率;提高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和限制苗木的蒸腾速率是提高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净光合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薄壳山核桃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德、新昌两地调查了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初步查明薄壳山核桃病虫害62种,其中虫害59种,病害3种。发生较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薄壳山核桃黑斑病、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病原按柯赫法则,根据病原菌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Speg.)。薄壳山核桃黑斑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还提出了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的经济性状、原产地及其分布、引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生态要求、品种类型、繁育研究等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提出薄壳山核桃的发展趋势,以期能为我国林农在选择发展薄壳山核桃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授不同花粉的山核桃果实发育期间外果皮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探讨花粉授粉对山核桃外果皮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其与果实干物质形成的关系,初步揭示花粉直感使山核桃果实增大的光合生理机制,为探寻进一步提高山核桃产量的技术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2种授粉组合[山核桃×山核桃(hp)和山核桃×薄壳山核桃(pp)],于授粉后不同天数测定2种花粉授粉山核桃果实的光合面积、干质量、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1)薄壳山核桃花粉(pp)授粉的山核桃果实显著大于山核桃花粉(hp)授粉的果实,且外果皮颜色更绿。果实发育前期(授粉后50~73天)和后期(授粉后103~120天),pp授粉果实表面积和干质量的日增量均显著高于hp授粉果实。授粉后50~85天,pp授粉果实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hp果实。2种花粉授粉山核桃果实的干质量日均增量与其单果的光合速率日均增量之间呈显著相关。2)果实发育过程中,pp授粉果实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hp果实,且果实的叶绿素含量与其外果皮的光合速率呈显著相关。3)在一定光强(1 265μmol·m~(-2)s~(-1))下,pp授粉果实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高于hp授粉果实。果实发育过程中,hp授粉果实外果皮ETR达到峰值的光强强度显著低于pp授粉果实外果皮ETR达到峰值的光强强度,且在果实发育后期(授粉后103~120天),hp授粉果实外果皮ETR达到峰值的光强强度显著降低,下降幅度约为50%。在果实发育后期(授粉后103~120天),hp授粉果实外果皮的Y(NO)显著增加,pp授粉果实外果皮的Y(NO)无明显变化;且在授粉后120天,与hp授粉果实外果皮相比,pp授粉果实外果皮具有较高的Y(Ⅱ)和较低的Y(NO)。【结论】授粉后50~73天,pp授粉的山核桃果实干质量快速增加主要是由于其较大的光合面积和较高的光合速率;授粉后103~120天,pp授粉果实干质量快速增加主要是由于其较大的光合面积。果实发育后期(授粉后103~120天),hp授粉的果实较易受到光损伤,而pp授粉的果实具有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这可能是pp授粉果实生物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薄壳山核桃优良的经济性状、在原产地美国的栽培情况以及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等情况,阐述其生物学特性、生态要求、品种类型及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杂交育种等方面研究概况,指出薄壳山核桃的栽培与种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水浸提法提取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2种植物的叶片内含物,研究其对刺槐、萝卜和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浸提物明显抑制了3种受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其幼苗的生长;生长7 d的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SOD活性、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通过氯仿热回流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鉴定了2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胡桃醌,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片中所含有的胡桃醌含量高于山核桃。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云南省薄壳山核桃良种基地建设是发展薄壳山核桃种植的基础性工作,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趋势。从品种选择、生产规模、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及优势等5个方面提出了薄壳山核桃良种基地建设工艺设计中的采穗圃和采种园的具体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