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时霖 《茶叶》2010,36(1):13-13
《中国西代茶诗选》于2008年进行了一次大修正,并增补了87首茶诗,使茶诗由原来的221首增加到308首,茶诗作者亦由94人增加到134人。此外,还增加了“高士卢仝”、“茶花”两个门类,使由原来的11类增加到13类。这样,使本书更具观赏性和参考价值。本书2009年9月由福建天福茶学院茶文化系出版,作为上课用书。欲购者可与该系的陈茶凤先生联系(手机号:15059660930)。  相似文献   

2.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3.
1.启功《茶诗》中堂此中堂为北京茶叶学会张大为先生于1996年捐赠茶博:"七砣神功说三川,生风枉托地神仙;赵州一语吃茶去,截断群流三字禅."启功先生书法深得爱新觉罗氏家传,笔力劲健,时出新意,结字、章法均严谨端庄、无懈可击.诗中"玉川"指唐代诗人卢仝。据说唐代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分茶     
宋代北苑“斗茶”风习盛行朝野的同时,在民间还流行一种“分茶”的游艺,在当时又称为“茶百戏”,这是一种怎样的茶俗呢?南宋诗人曾提举福建路(署在建州)常平茶事的陆游在《临安春雨初并》一诗中写道:“矮纸斜行困作草,晴富细乳戏分条。”这“分茶”不是寻常的品茗,也不同于斗条,而是一种独特的烹茶游艺。放翁在诗中把“戏分茶厂与“闲作草”并提的。可见这“分茶”绝非一般的玩耍。宋词人向子湮有《洗溪沙》一首,诗是赠赵能持以扇头来乞词,戏有此赠。赵能着棋、书法、分茶、弹琴。词人把分茶与琴棋书画等艺并列,说明此游艺亦为…  相似文献   

5.
吴宽与茶     
(1435-1504),明人,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成化(1465—1486)中会试、廷试皆第一,官终礼部尚书。于书无所不读,作诗文有典则,兼工书法。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文徵明是他的学生。卒谥文定。著有《匏翁家藏集》。曾与著名画家沈周同游苏州虎丘山,自采茶、手煎、对啜,自言有茶癖,写下茶诗多首。一、爱茶之诗吴宽有一首《爱茶歌》汤翁爱茶如爱洒,不数三升并五斗。先春堂开无长物,只将茶灶连茶舀。堂中无事长煮茶,终日茶杯不离口。当筵侍立惟茶童,入门来谒惟茶友。谢茶有诗学卢仝,煎茶有赋拟黄九。《茶经》续编不…  相似文献   

6.
卢仝(约795~835年),唐代著名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年轻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而不愿为仕,隐居少室山,诗文师从韩退之。卢仝对宦官专权极为痛恨,曾作《月蚀》一诗加以讥讽,并和当时六朝元老、江南榷茶史  相似文献   

7.
钱永兴 《中国茶叶》2009,31(9):36-37
中国古代,散茶多用竹木、陶瓷乃至玉器所制茶盒做容器,而饼茶则多用绢纱之类包装。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开篇的诗句:“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说的就是用白绢包装饼茶。茶叶的绢纱包装上,有时会题写相关的诗句。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作有《故人寄茶》诗,其中就提到四川老友寄送的新茶包装上有题诗:“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这可能就是茶叶商标的雏形。另据研究者称,  相似文献   

8.
汪星yi 《茶叶》2001,27(1):21-22
1.启功《茶诗》中堂此中堂为北京茶叶学会张大为先生于1996年捐赠茶博:"七砣神功说三川,生风枉托地神仙;赵州一语吃茶去,截断群流三字禅."启功先生书法深得爱新觉罗氏家传,笔力劲健,时出新意,结字、章法均严谨端庄、无懈可击.诗中"玉川"指唐代诗人卢仝。据说唐代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  相似文献   

9.
郑谷与茶     
郑谷(989~1061),唐代诗人,字守愚,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篇》。 郑谷有茶诗(主要是有茶之诗)十余首,综述如下。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峡中,相当今湖北宜昌、远安、宜都等县地。小江园为一种名茶,《广群芳谱·茶谱》:“峡州小江园……皆茶之极品”。作者在峡中尝到了“小江园”这种名茶,认为它可以和安徽宣城的鸦山茶、四川的鸟嘴茶比美。这种“小江园”名茶的特色是:干茶呈浅黄色,煎后茶汤呈浅绿色,如果酒后饮上一杯,更觉茶味隽永。  相似文献   

10.
我在本刊1985年第二期上写的《苏东坡与茶》论述了有关他的茶诗、茶词和茶文三个方面。对于茶诗,我觉得写得太少了,意有未尽,特再写一续篇,以供茶人们研究、欣赏。东坡写有茶诗近八十篇(包括詠茶之诗和有茶之诗),内容大体可分为:名茶、名泉、议论、立传、怀念陆羽、自比卢仝、煎茶、饮茶、茶叶生产、茶具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3月25日为著名茶诗专家、杭州余杭茶人钱时霖(1934~2013)三周年祭日,他生前与姚国坤、高菊儿合编的《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上、中、下三册),经过三年多编校,最近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小32开精装,共收集三代茶诗作者1158人的茶诗6080首,其中唐代665首、宋代5298首、金代117首。这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丰富的唐、宋、金三代茶诗集成。这些茶诗全部从《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全金诗》中选出,准确完整,出处详细,富有文献和学术价  相似文献   

12.
一、源远流长中国是茶的祖国,源远流长。因此,“茶”也就很早地渗透进祖国的古代文学如诗词歌赋之中。远在西晋时代,著名文学家左思(约公元250一350年),便在他的《娇女诗》中写入了茶:“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该诗被陆羽收集在他的《茶经》之中,因此,《娇女诗》可以说是祖国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申田 《福建茶叶》2016,(11):302-303
北宋诗人黄庭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茶爱好者和佛教信仰者。其一生创作的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茶的诗作,并且在创作的时候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结合在一起,将宋朝的禅茶文化展露无遗。在《全宋诗》中,黄庭坚关于茶的诗作就有五十五首之多,本文将从黄庭坚的茶诗作品中略作分析,以此探究黄庭坚的禅茶思想。  相似文献   

14.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2013,39(2):119-119
石濑茗翁建大功,八百茶诗咏茶人;茶树培育乃高手,选注茶诗又创新;钱江陨落一茶星。注释:[1]钱时霖同志生前自号。[2]钱时霖同志一生创作“咏茶人”茶诗800余首,参见《中华茶人诗描》(中国农业出版社)及《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中国文化出版社)。[3]钱时霖曾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4]1989年选注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古茶诗选》(浙江古籍出版社)。[5]钱之遗著《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代卷·金代卷》,收集茶诗6097首,全书百余万言,正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中。  相似文献   

15.
乔惠全 《福建茶叶》2024,(2):174-176
朱熹茶诗的篇目存在争议,而争议的根源之一在于茶诗如何定义。广义茶诗可以界定为所有与茶有关的诗。以广义茶诗而论,《全宋诗》中可辑出朱熹茶诗18首,篇名没有争议,朱熹诗辑佚未见茶诗,故而现存朱熹茶诗共计18首。较之《唐宋茶诗辑注》和《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朱熹茶诗定为18首更为准确。朱熹茶诗篇目的确定为朱熹茶诗的注释、评析提供了确定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陆游的茶缘     
单滨新 《茶叶》2002,28(1):48-49
陆游 (公元 1 1 2 5 - 1 2 1 0 ) ,字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纵观放翁《剑南诗稿》( 1~ 8册 ) ,涉及茶的诗竟有 30 0余首 ,蕴藏着绚丽多姿的茶文化 ,可谓是一部“续茶经”。陆游的茶缘渊源深远。笔者拟从人——时关系、人——地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等人——境系统的角度 ,分析一下促成陆游茶缘的几个客观因素。1 经济政治——个体社会化的社会基础“茶为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六之出》)战国或秦代以后 ,茶由药用逐渐演变为日常的饮料。两晋、南北朝尚茶品饮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7.
四、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并序〔说明〕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唐长安元年),762年(宝应元年)卒。关于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论述甚多,本文略不再赘。本诗是李白应宗僧中孚为玉泉仙人掌茶专作的诗篇。李白遗诗很多,现存的尚有九百多首,其中有多篇吟及茶茗,但真正茶诗,唯此一首。由于本诗是一首茶事诗,虽一般《太白  相似文献   

18.
陸放翁与茶     
陆游是南宋的大诗人,他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主张坚决抗金,但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一生创作诗歌很多,曾有“六十年间万首诗”之称。今尚存九千首。在他的诗篇中,写到有关于茶事的诗也是十分多的,目前搜集到的茶诗,已有320多首。从这些诗篇看,放翁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把他的诗篇粗略地概括一下,可列为九个方面。一、以陆羽自比,曾写过茶经在放翁的诗篇里,曾多次出现过以陆羽自比的诗句,如下可见。  相似文献   

19.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20.
陆德彪 《茶叶》2001,27(2):16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学识广博,因为不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仕途坎坷,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品为大家所熟悉和赞美。 龚自珍的茶诗茶词甚多,47岁时所作的《会稽茶》便是其中的佳作。《会稽茶》诗云: 茶星夜照越江明, 不使风篁(指龙井)负重名。来岁天台归楫罢, 春波吸尽镜湖平。 在《会稽茶》诗前有一段长200字的序言,作者在序言中赞美会稽茶“秀颖似碧螺而色白,与浓绿者不同,先微苦,涤脾,甘甚久,与龙井骤芳甘不同,凡所同者,山水芳馨之气也。”认为会稽茶的质量“乃在洞庭(指碧螺春)、龙井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