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 仔猪出生至断奶,常发生3次下痢疾病. (1)第1次下痢:多为仔猪黄痢期,常发生在仔猪3日龄前后,即早发性大肠杆菌下痢.发病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严寒的冬季和早春发病较多.临床上以排黄色稀粪为主要病症,多是由于圈舍污染,阴冷潮湿,气候剧变,受寒冷和吃初乳不足所致.为此必须及早吃上初乳,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性抗体.  相似文献   

2.
新生仔猪胃肠消化能力差 ,抗病力低下 ,对环境不适应 ,发生下痢 ,严重威胁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存活。为控制仔猪下痢 ,必须摸清和掌握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和其易发的 3个阶段 ,以有利于仔猪下痢的病前预防 ,使其不发病或少发病。1 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从仔猪新生后的哺乳期 ,到断奶后的半个月内 ,通过了应激变化最大的两个关口 ,即仔猪初生关和断奶关 ,遭受了 3次大的下痢侵害 ,是下痢病易发的 3个阶段。1.1 第 1次下痢多为仔猪黄痢期 ,常发生在仔猪新生后的 3日龄前后 ,即早发性大肠杆菌下痢。发病和死亡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严寒的…  相似文献   

3.
<正>新生仔猪肠胃消化能力差,抗病能力低下,对环境不适应,容易发生下痢。仔猪下痢是仔猪的多发病,死猪率高,严重威胁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存活。为控制仔猪下痢,必须先摸清和掌握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和其易发,做好早期预防,使其不发病或少发病,一减少损失,增加收入。仔猪新生后的哺乳期和断奶后半个月内即仔猪出生和断奶易诱发仔猪下痢,可能集中发生三次。1仔猪第一次下痢的出现常发生在仔猪出生后的3日龄前后,即早发性大肠杆菌下痢。  相似文献   

4.
对仔猪腹泻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提高仔猪育成率和断奶窝重影响较大。据本场调查 ,仔猪发生下痢有两个高峰期 ,第 1次是生后 3~ 5日龄 ,第 2次为 2~ 3周龄。仔猪因腹泻而死亡 ,比例极高 ,占整个哺乳期仔猪死亡数的 3 0 %。1 造成仔猪下痢的原因1 .1 疾病原因 :包括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病、沙门氏杆菌。1 .2 保温不够 :仔猪适宜温度 3 0℃ ,在冬季缺乏足够的保温灯、保温板。1 .3 潮湿 :在冲洗猪舍后 ,没有保持适当干燥。1 .4 初乳摄取不够 :仔猪在生后 6小时内必须吮吸到初乳 ,当母猪生病时造成初乳质与量的不足。1…  相似文献   

5.
石彦宁 《兽医导刊》2020,(8):181-181
新生仔猪胃肠消化能力差,抗病能力低下,对环境不适应,容易出现有下痢的毛病。下痢是仔猪的多发病,死猪率高,严重威胁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存活。为控制仔猪下痢,必须先摸清和掌握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和其易发,做好早期预防,使其不发病或少发病,以减少损失,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仔猪下痢,必须摸清和掌握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和易发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1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 仔猪新生后的哺乳期和断奶后半个月内即仔猪初生关和断奶关,是仔猪下痢病易发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新生仔猪消化能力差,抵抗力弱,易发生下痢.为控制仔猪下痢,必须摸清和掌握仔猪下痢的规律和其易发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生仔猪消化能力差,抵抗力弱,易发生下痢。为控制仔猪下痢,必须摸清和掌握仔猪下痢的规律和其易发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仔猪初生期对周围环境反应能力弱,体温调节能力差,行动不灵活,消化机能不完善。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搞好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1抓乳食,把好出生关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初乳,最迟不超过2小时。应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部乳头,使之全部吃好初乳。乳头一经固定,一般直到断乳都不会改变。初生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差,对寒冷抵抗能力差,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在1 ̄3日龄适宜温度为30 ̄32℃,4 ̄7日龄为28 ̄30℃,15 ̄30日龄为22 ̄25℃。实际上,仔猪可以挤堆共暖,室温还可以低一些。要给…  相似文献   

11.
1临床特点1.1仔猪红痢生后3 ̄5d发病。粪便为血色糊状,致病菌为魏氏梭菌,病程短而致死率高。预防可在母猪分娩前15d和30d,分别肌注仔猪红痢菌苗1次,剂量为5 ̄10mL,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对发病仔猪可试用抗生素及磺胺药治疗,但由于病程急,往往来不及治疗,效果均不显著。1.2仔猪黄痢生后10d左右发病,粪便呈黄色糊状,致病菌为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但对猪的球虫病不可忽视。仔猪脱水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磺胺类、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有效。1.3仔猪白痢10 ̄30d的仔猪易发。排白色、灰白色或水泥样糊状粪便,腥臭、仔猪脱水严重。其…  相似文献   

12.
<正>各种原因引起仔猪腹泻对养猪业的威胁一直存在,令养殖户颇为头疼,笔者通过调查和实践,对仔猪腹泻易发阶段和综合防控措施分析总结如下,希望对养殖户解决此类问题起到一定作用。1仔猪腹泻的三个易发阶段1.1第1个易发阶段为仔猪黄痢多发期。常发生在仔猪新生后的3日龄前,即早发性大肠杆菌腹泻。发病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严寒的冬季和早春发病较多。临床上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病症,多是由于圈舍污染,  相似文献   

13.
<正> 猪轮状病毒病也称猪轮状病毒腹泻,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1 发病情况2009年4月7日,某养猪场饲养60头可繁母猪,都已怀孕,3月9日至4月6日,有7头陆续产仔,仔猪出生后吃过初乳,突然上吐下泻、排水样稀便等,并于2天内陆续死亡。2 病例介绍截止4月6日,已分娩母猪7头,发病情况和症状如下。病例1为长大二元杂交初产母猪,3月9日产仔14头,仔猪产后1小时内吃上初乳,吃初乳后2天内陆续出现突然呕吐,随即出现水样或糊状腹泻。下痢为乳白色、黄白色、灰色或暗黑色,并带有小块未消化的乳凝块,有恶臭味。发病后期由于脱水,粪稍粘稠,体温降低,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体重迅速下降,其中有6头于发病后2天内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14.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死亡率在1.8%左右,而在这些死亡的仔猪中,第1周内的死亡率占85%。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压死、冻死、饿死和下痢。因此,做好仔猪生后第1周内的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1保温防压寒冷对仔猪的直接危害是冻死,而寒冷又是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可在产栏内设仔猪保温箱,内吊一只250 w的红外线灯泡,在第1周内仔猪最适合的气温是28~32 ℃。2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而且仔猪在生后24 h内,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非常有效,所以应尽早地让仔猪吃到母乳以获得抗体。3固定乳头为避免放奶时乱…  相似文献   

15.
1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1.1传感染性下痢 1.1.1大肠杆菌感染动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即携带该菌.但不发病,当机体受不良外界环境刺激、消化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后,大肠杆菌乘机繁殖,产生致病作用。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仔猪白痢病、仔猪黄痢病和水肿病。仔猪白痢以仔猪排出具有特殊气味的乳白色、灰白色或青白色糊状软便为特征,有时可见吐奶。仔猪黄痢以仔猪排出带有腥臭味和黄色糊状软便或黄色半透明稀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仔猪出生后一周内,主要应抓好猪的成活。初生仔猪一周内死亡率很高,其主要原因为冻死、压死、饿死或下痢死亡,因此必须做好保温、防压、固定乳头,让仔猪吃足初乳。  相似文献   

17.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如能在这一关键时期,及时进行科学喂养,将会提高仔猪断奶重和成活率,加快生长发育。一、初生防下痢。在仔猪生下来未吃初乳前,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或链霉素进行第1次口腔滴服,每头20滴(2~5万单位).以后每天1次,连用3天。或用注射器经口腔注入复方氟酸混悬液0.5毫升,以防下痢。二、3田防贫血。从3日龄起,将硫酸亚铁25克,硫酸铜1克,酵母片1克,冷开水1000毫升,混合溶解,过滤后分别于3、5、7、10、15日龄满眼1次,每次1毫升。或取深层红壤上放于猪舍一角,让猪自由啃食,可防仔猪贫血。三…  相似文献   

18.
李军文 《广东饲料》2016,(11):47-48
正1吃足初乳必须确保出生的仔猪能在6小时内吃上初乳,以吸收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抗病力和活力。仔猪在吃初乳前,用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母猪乳房乳头。对自己找不到乳头的仔猪,需要人工辅助找到乳头(图1)。  相似文献   

19.
仔猪下痢多种多样,但按其病因可分为细菌性下痢和非细菌性下痢,下面就此详细分述. 一、仔猪细菌性下痢: 1.原因;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中包括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和仔猪水肿病等。仔猪刚出生时没有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母体的抗体才能传递给仔猪,并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但是,母  相似文献   

20.
1一般规律 1.1仔猪黄痢 常发生在仔猪新生后的3日龄前后,发病和死亡率高,各季均可发病,但以严寒的冬季和早春发病居多,常以成窝发病为特点,是以排黄色稀粪为主要病症的传染病。多为圈舍污染消毒不彻底,阴冷潮湿,气候骤变,受寒感冒和吃初乳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