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针对不同地区所产沉香品质差别较大以及传统沉香产地鉴别主要依赖经验判断等问题,研究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特征,探讨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对沉香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为沉香资源品质评价和原产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6批次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沉香为研究对象,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基于"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获得色谱峰保留时间、峰面积信息,筛选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利用指纹特征峰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立沉香产地判别方法。【结果】不同产地沉香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85个特征峰变量分析发现,莞香系沉香的色酮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星洲系沉香的沉香四醇色谱峰极高,其余色酮相对含量较低;惠安系沉香的色酮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莞香系稍低,较星洲系稍高,依其产地地理位置分布,在3个产地中体现出一定过渡性;主成分分析显示,样品基本上可依据产地不同聚合成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训练集和检验集样品产地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结论】不同产地沉香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一定地域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判别沉香产地,为濒危珍贵沉香的产地溯源提供一种新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建立天麻产地的定性模型,并对天麻产地进行鉴别。利用AntarisⅡ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云南昭通、省内非昭通、省外的88个天麻样品,采用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联用马氏距离算法(PCA-MD)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算法(PLS-DA)对不同产地天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CA-MD和PLS-DA模型的判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0.91%和95.45%,PLS-DA模型可以更好地对不同产地的天麻进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桑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以工业区周边桑树及与之对应根基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Mn、Ni、Zn、Cd、Hg、Pb、As、Cu、Cr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级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解析,分析桑树中不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桑树的富集、转运系数分析桑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城郊工业区土壤中Mn、Ni、Pb元素处于清洁状态;Zn、Cd、As、Cr元素处于轻度污染水平;Hg元素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Mn、Cr、As、Hg、Cd污染可能不同程度受燃煤、金属冶炼等因素影响;Pb、Ni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源以及成土母质双重影响;Cu可能与区域交通污染及有机肥施用有关。综合分析认为:桑树对Ni元素综合富集能力相比于其他元素较强,对Zn、Cd、Hg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对Ni、Zn、Cd、Hg具有较强的修复潜力,其中对Ni元素的修复潜力最强。桑树可作为Ni、Zn、Cd、Hg复合污染地生态修复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攀西地区核桃产地土壤、树皮、叶、青皮、壳和仁中镉(Cd)的含量,研究攀西地区核桃对镉(Cd)的积累特性及食用风险。结果表明:产地土壤中检测出的Cd含量显著高于核桃树各器官中该元素的浓度,且存在超出国标限量的土壤样本;核桃叶样品Cd含量均显著高于各点核桃仁;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核桃树皮、叶、青皮、壳和仁并未有明显的富集规律,与其他核桃主要器官相比,核桃可食用部分富集Cd的能力比较弱;内梅罗指数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核桃仁Cd的污染指数P值均1,表示攀西核桃基地试验点的核桃仁样品关于Cd指标未受污染;参照中国现行标准,结合我国居民树坚果的消费量,将其扩大化至推荐值,推算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关于核桃仁中Cd的目标风险系数THQ都远低于1.0,说明核桃可食用部分中重金属Cd含量对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影响目前是风险极低的。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核桃产地土壤和产品的可食用部分仍需要严格抽样监测,以降低污染产品和损害人体健康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鼻分析不同品种的桂花香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圆叶金桂’、‘玉玲珑银桂’和‘朱砂丹桂’3个不同品种的桂花香气进行电子鼻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SIM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方法对电子鼻区分桂花香气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用于区分不同品种的桂花香气,为进一步的调香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桉木和相思木及其属间6种木材的判别分类进行了研究。首先采集了尾巨桉、尾叶桉L11、尾叶桉U6、蓝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共计86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桉木和相思木的分类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回归线基本重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和0.97,模型效果较好,且对未知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100%。为了对属间的6种木材作进一步的判别,采用MSC和Savitzky-Golay平滑对4000~7500 cm-1光谱进行预处理后,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建立判别模型,模型识别率和验证正确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可以对桉木和相思木的不同属进行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集贺兰山东麓产区银川正常熟采摘的霞多丽葡萄,按照常规干白葡萄酒工艺酿造葡萄酒样品,并以昌黎、弥勒、沙城和玛纳斯4个产地正常采摘的霞多丽葡萄所酿酒为比较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定量检测供试葡萄酒样品中的香气成分,感官分析其嗅觉阈值和香气特征,计算香气成分的气味活性值。葡萄酒特征香气成分及其产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香气成分活性的可视化指纹图谱,实现5个产地霞多丽葡萄酒的可视化鉴别。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ICP-OES、GC-MS、HPLC等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甘松药材中甘松新酮、绿原酸、挥发油、常量元素、水分、总灰分的含量。结果 11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水分平均值为9.29%;总灰分平均值为5.98%。11批甘松药材均含有钙、镁、钾、钠4种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 802 mg·kg~(-1)、1 236 mg·kg~(-1)、8 662 mg·kg~(-1)和149.2 mg·kg~(-1),其中来自于泸定磨子沟的甘松样品镁、钾、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10个产地样品。从11个产地甘松药材挥发油中共鉴别出80个化学成分,其中有6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桉叶油醇、4-甲氧基苯乙烯、(1aR)-1aβ,2,3,3a,4,5,6,7bβ-八氢-1,1,3aβ,7-四甲基-1H-环丙烷[a]萘、(-)-亚叶菊烯、白菖油萜、Espatulenol。11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27%,甘松新酮平均含量为0.47%;不同产地甘松样品中绿原酸和甘松新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产于泸定磨子沟的样品中绿原酸含量最高(0.54%),而甘松新酮在乡城二道桥的样品中含量最高(1.86%)。结论不同产地甘松药材中的挥发油、常量元素、绿原酸和甘松新酮成分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产地的气候、生长环境、土壤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目前国外使用的方法一般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本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挑选判别因子,在此基础上用“判别分析”中的不同方法对所抽取的样品进行判别,通过对不同判别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探索以多元统计分析为数学工具作林火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土壤镉、锌、铅复合污染对芹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红壤中Cd、Zn、Pb复合污染对芹菜生长及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对Cd、Zn、Pb的吸收除了受到添加该元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且受共存元素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元素间的浓度组合,即在某一点共存元素对重金属元素的拮抗或协同作用最强;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添加元素对芹菜干质量及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重金属元素从土壤向芹菜的迁移率大小顺序是Cd>Zn>Pb,Cd最易于被植物吸收;在酸性土壤中,芹菜对Cd、Zn的吸收量随土壤Cd、Zn添加量的增大而相应增加,但迁移率呈下降趋势;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对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明确四川核桃褐斑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四川中江核桃果园自然发病的核桃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回接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结合孢子形态学、ITS序列和gdp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核桃褐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分离得到6种真菌,回接只有菌株ZJ5能使核桃发病;孢子形态和多序列比较分析将菌株ZJ5鉴定为链格孢菌;调查明确了核桃褐斑病的发病规律。[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核桃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并揭示了该病原菌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及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的组成。[方法]采用HPLC-M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油茶物种和9个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4种甘油三酯,主要为OOO(三油酸甘油三酯)、OOL(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OP(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等不饱和甘油三酯,其中,不同油茶物种果实OOO、OOL含量较高的均为浙江红花油茶(21.18%、17.70%),OOP含量较高的为普通油茶(14.62%);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OOO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66号(45.83%),OOL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8号(21.05%),OOP含量较高的为长林53号(16.90%),含量均超过10.00%。不同油茶物种和品种果实甘油三酯的综合排名与其含油率排名均存在差异。[结论]结合含油率与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油茶物种果实中,浙江红花油茶表现较优,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长林21号表现较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指纹图谱构建、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苦楝种源果核和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 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沿海到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覆盖中国陆地的三分之一[1],集中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不同无性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结论]基于山核桃营养成分特点,探讨了山核桃无性系选育利用方向,并综合筛选出大源4号、高岭8号和高岭4号3个优质果用无性系,徐坑89号高档食用油无性系及大源2号、大源4号2个高氨基酸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凉山州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四川省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农家类型的坚果为样本,研究其表型丰富度和变异特点,为其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核桃和泡核桃居群的330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18个坚果表型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8.46%59.47%,平均为35.26%,单果质量极大(20.0 g)和极小(5.0 g)的资源均占一定比例;该地区坚果资源在《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核桃属》中所描述坚果表型性状的基础上,新增了3个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和1个核仁皮色特征;居群遗传性状Simpson指数为0.201 0.855,Shannon-Wiener指数为0.649 2.873,说明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2)18个坚果表型性状的居群内变异均大于居群间,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6.0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凉山州坚果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或气候条件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结论]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资源坚果表型丰富度高,是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2.56%,变异幅度为4.17%26.25%;(4)水青树叶表型变异与年均日照时数、7月均温及年均降雨量等环境因子有关,变异呈现出随经度、纬度、海拔的梯度渐变规律;(5)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聚类,可将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分为3大类。[结论]水青树天然种群间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种群内变异程度较低,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缩减,适应能力较差,这可能是导致水青树濒危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拟对Thb HLH1所识别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鉴定,进一步揭示Thb HLH1调控抗逆基因表达的机理。[方法]利用以转录因子为中心的酵母单杂交系统鉴定Thb HLH1所识别的顺式作用元件;将元件与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报告载体(p CAM-Cis),通过基因枪法将报告载体与效应载体35S∶Thb HLH1共转化烟草叶片,在盐、干旱胁迫下比较GUS酶活。[结果]鉴定出2段能够与Thb HLH1转录因子结合的DNA序列:分别为CCGAAA(LTRE1)和TGAC(WRKY710S)。[结论]在盐或干旱胁迫下,Thb HLH1通过与LTRE1或WRKY710S元件作用来激活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取4种主要优势树种幼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器官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闽粤栲天然林的更新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碳氮分析仪与HNO3-HCl O4消煮法分别测定幼树的干、根、枝、叶中的C、N、P含量的质量分数,在不同器官C、N、P含量差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计量比变化的对比分析研究幼树不同器官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主要优势树种幼树叶片中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器官,而根与干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较低;不同器官的C∶P远高于C∶N与N∶P,其中,N∶P最小且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变化,不同器官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均差异极显著。[结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主要优势树种不同器官对C、N、P的选择与吸收存在差异,其叶片C含量最高且高于全球尺度和全国尺度,但N、P含量较低;幼树不同器官的C∶N、C∶P高于平均水平,而N∶P16;闽粤栲天然林主要优势树种幼树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与生长速率均较低,幼树的生长更新主要受N、P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可能受到P元素缺失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分子数据确定印楝属内3个种及云南省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变异类型的遗传背景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方差分析、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印楝、泰楝、菲楝以及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变异类型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小叶面积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9~21.50 cm2,变异系数为51.70%,其次为种子宽与小叶对数,二者变异幅度分别为0.47~0.95 cm和7.00~12.33,变异系数分别为30.34%和30.31%;主成分分析显示,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小叶基部偏斜程度、小叶叶形、果实长、小叶面积、复叶长度、小叶对数.对印楝属植物和外类群近缘属植物川楝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印楝属植物可以归为2个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印楝、泰楝、变异类型,第二类群只包含菲楝;第一类群又可分为2个小分支,印楝和变异类型聚为1个小分支,而泰楝单独聚为1个小分支.[结论]印楝属植物叶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类型与印楝遗传相似度最大,但是否为印楝的变种或印楝和泰楝的杂交个体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