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湖羊产羔性状的微卫星标记与其产羔数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O arAE101、BM 1329、BM 143和O arH H 55以及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O arH H 35标记对湖羊的产羔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湖羊的5个微卫星位点都达到了高度多态水平(PIC>0.5),这5个微卫星位点可以用于湖羊产羔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位点中O arAE101、BM 143各基因型产羔数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M 1329、O arH H 35各基因型产羔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O arH H 55、BM 1329各基因型产羔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对今后湖羊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湖羊产羔性状的微卫星标记与可能生产力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OarAE101、BM1329、BM143和OarHH55标记以及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OarHH35标记对湖羊的产羔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湖羊的5个微卫星座位都达到了高度多态水平(PIC〉0.5),5个微卫星座位可以用于湖羊产羔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基因座中OarAE101、BM143各基因型产羔数生产力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OarHH35各基因型产羔数可能生产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0.01〈P〈0.05),BM1329、OarHH55各基因型产羔数可能生产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OarAE101标记中107/113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为最大,与基因型103/113、107/107、101/111、113/113、107/111和103/103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01/101和103/107之间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显著(O.01〈P〈0.05),与115/115和111/111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在OarHH35标记中139/139的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为最大,与基因型139/141、139/127、137/125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27/127、125/125和139/125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在BM143标记中118/118的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为最大,与基因型118/106、118/110、106/104和112/114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18/116和102/106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显著(0.01〈P〈0.05),与102/104、112/102和116/112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将在今后湖羊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为在长毛兔群体中实施标记辅助选择,试验检测了200只长毛兔的Sat13、Sol33、Sat4、So144、Sat2、Sat5、Sat7与Sat12 8个微卫星座位,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在长毛兔群体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是7.63个。等位基因数最多的座位是Sat4和So133,具有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最少的座位是Sat12,只有5个等位基因;长毛兔群体内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的值分别为0.798和0.826,大小顺序依次为Sat4>So133>Sat5>Sat13>So144>Sat2>Sat7>Sat12,说明长毛兔群体内在这8个微卫星座位上基因型纯合度较低,遗传变异较大。同时分析了微卫星座位对长毛兔产毛量、体重性状的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与不同日龄产毛量、不同日龄体重之间存在相应的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波尔山羊2号和8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与产羔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羊2号和8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选取8个微卫星标记INRA040、LSCV22、LSCV37、IDVGA64、FCB011、INRA129、SRCRSP10和CSSM47,分析它们与波尔山羊产羔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所研究的8个波尔山羊微卫星基因座均为高度多态性基因座(PIC〉0.5)。与波尔山羊产羔性状有显著效应的等位基因10个。其中与波尔山羊第1胎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的等位基因1个:LSCV22的189bp;与波尔山羊第1胎产羔数有显著负效应的等位基因4个:LSCV22的179和191bp,SRCRSP10的273和303bp;与波尔山羊第2胎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的等位基因6个:LSCV22的189bp、IDVGA64的281、283和245bp、FCB011的143和165bp。 相似文献
7.
采用3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POPGENE软件分析了受试羊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杂合度。 相似文献
8.
2个山羊品种多胎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比较基因组学原理,选择与绵羊高繁殖力紧密关联的4个微卫星标记OarAE101、OarHH55、BM1329、BMS2508,分析其在波尔山羊和西农莎能奶山羊中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标记在波尔山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34 0、0.722 2、0.802 1、0.685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719、4.098、5.610、3.542;在莎能奶山羊中的PIC分别为0.765 5、0.738 7、0.670 1、0.682 0,Ne分别为4.849、4.360、3.520、3.609。4个微卫星基因座对波尔山羊和莎能奶山羊的产羔数效应分析表明,在波尔山羊群体中,OarAE101基因座126 bp等位基因对产羔数具有正效应,而134 bp则呈负效应;OarHH55基因座120和124 bp等位基因对产羔数具有正效应,而130 bp/140 bp基因型则呈负效应;BM1329基因座185 bp等位基因对产羔数具有正效应,而176 bp等位基因和215 bp/240 bp基因型均呈负效应;BMS2508基因座118 bp等位基因对产羔数具有正效应,而122 bp/141 bp基因型和148 bp等位基因均呈负效应。在西农莎能奶山羊群体中,OarAE101基因座108 bp等位基因和114 bp/126 bp基因型对产羔数均呈正效应,而124 bp等位基因则呈负效应;OarHH55基因座120 bp等位基因对产羔数呈正效应,而150 bp/165 bp基因型呈负效应;BM1329基因座185 bp等位基因对产羔数呈正效应,而176 bp等位基因和215 bp/240 bp基因型则均呈负效应;BMS2508基因座118 bp等位基因对产羔数呈正效应,而141 bp等位基因和153 bp/160 bp基因型均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探讨微卫星作为地方山羊品种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微卫星技术及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利用崂山奶山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和莱芜黑山羊4个地方山羊品种中的10个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分析了微卫星基因座及其等位基因对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与品种、性别和年龄等因子比较,标记因子对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较小,但发现BM6404、BM1818、BM812和BM6444基因座对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BM6404、BM1818、BMS12484、MAF70基因座对主要体尺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或P〈O.01)。BM6404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30可能对山羊的胸围、体高、尻宽均有正效应;120对胸围有较强的负效应,而对体高、尻长则有较强的正效应;168对尻长、尻宽均表现为负效应。MAF70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42对体长有正效应,178对体长有负效应。BMS1248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28对管围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绵羊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相邻地理区域的4个地方绵羊品种133只个体为研究对象,选用位于绵羊第1~8号常染色体上的11个微卫星基因座,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和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了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效应.结果表明正常发育情况下,不同生长性状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除尻长外的生长性状与年龄相关不显著(P>0.05).品种因子对所有生长性状的效应(P<0.000 1)大于年龄和标记因子.在8个基因座上发现与某些生长性状相关密切的标记效应(P<0.05或P<0.01).影响相应性状的最有利基因型分别是BMS1248座位的136/136和BM3033座位的136/143与体高,BM6444座位的117/121与管围, BM3501座位的178/198与胸围,BMS710座位的118/130和BMS1724座位的178/168与体长,MAF70座位的142/144与体重,BM1227座位的108/116与尻宽.本研究还推测出上述基因座上对相应性状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若干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1.
小尾寒羊与陶赛特羊和特克塞尔羊杂交一代羔羊的产肉性能及肉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寒杂交一代(DHF1)、特寒杂交一代(THF1)和小尾寒羊羔羊(HH)进行舍饲育肥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DHF1和THF1组宰前活重、胴体、屠宰率、骨肉比、眼肌面积、GR值和一级胴体占胴体质量百分比显著高于HH组(P<0.05),羊肉中磷含量显著低于HH组(P<0.05),胴体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HF1和THF1组产肉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DHF1高于THF1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检测,探讨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肌肉风味的影响,为选育优质肉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氨基酸总量来看,杜寒F1较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分别提高30.06%和0.57%,杜寒F2较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分别提高29:49%和0.13%;从主要脂肪酸含量来看,杜寒F1较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分别降低0.29%和10.05%,杜寒F2较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分别降低13.54%和22.01%;从挥发性脂肪酸来看,杜寒F1较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分别降低2.93%和6.44%,杜寒F2较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分别降低21.24%和24.09%。杂交后代杜寒F1和杜寒F2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同时能够降低羊肉膻味。 相似文献
16.
小尾寒羊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BL1038、BM757、BM4621、OarFCB304、OarFCB48对小尾寒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群体在5个微卫星标记中共发现有57个等位基因,小尾寒羊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5.7315~12.3025之间,5个微卫星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达到7.4888个,其中OarFCB48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最高为12.3025个。5个微卫星标记中平均杂合度为0.8559 ,其中OarFCB48的杂合度最高为0.9187。微卫星标记OarFCB48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9130,BM757的PIC最低为0.8091,平均PIC为0.8439。说明小尾寒羊群体属于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17.
小尾寒羊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和多胎性能的高繁殖力特性,平均每胎产羔2.6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目前在BooroolaMerino羊、Inverdale羊和Hanna羊中已找到影响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国内对小尾寒羊多胎性能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选育和分子标记方面,也有一些以候选基因法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多胎机制进行研究,仍没有确立控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主效基因,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