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梅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09,26(1):45-49
通过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主要草地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枯落物水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处理下,3种植物水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伸长和全株质量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长芒草和茵陈蒿水提液在高质量分数时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根质量有抑制作用,对根长影响不明显,达乌里胡枝子枯落物水提液仅在高质量分数下对其自身幼苗干质量和根长有显著影响。说明3种牧草的枯落物水提液对受体物种存在明显的抑制潜势,且对质量分数效应有敏感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浸提法制备了苜蓿根、茎叶及根际土壤的浸提液,在室内测定了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了苜蓿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5%浓度的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5%浓度及以上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浓度达到10%时达乌里胡枝子基本不能萌发。不同浓度的根浸提液和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种浸提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其强弱顺序为:茎叶浸提液根浸提液根际土壤浸提液。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选择9个弃耕地,对群落内植物种类、盖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弃耕时间为2,6,9,13,16,19,25,30和40年的群落中,演替序列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 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落→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群落→(达乌里胡枝子 铁杆蒿A.sacrorum)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落→(白羊草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长芒草Stipa bungeana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群落;2)整个演替阶段的生活型: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半灌木群落→灌丛群落;3)演替阶段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为主;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9年达到最高值,在25年时最低,而Simpose指数呈相反的趋势;5)2个相邻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数.该区弃耕地植被恢复的进展演替缓慢,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可以通过人为干扰(如补植等)加速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营养物质及瘤胃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尖叶铁扫帚、铁杆蒿和隐子草的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续,牧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降低,而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则呈相反的趋势;豆科牧草与铁杆蒿的粗蛋白质含量以现蕾期为转折点,禾本科牧草则以开花初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同时,对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在绵羊瘤胃内的降解动态的研究表明:粗蛋白质含量高的其粗蛋白质降解率高,白羊草在开花期的粗蛋白质降解率高于抽穗期,但稍低于拔节期,达乌里胡枝子在现蕾期的粗蛋白质降解率高于分枝期;瘤胃降解率在前24h迅速上升,之后则较平缓;8月份白羊草处于开花期,为地上生物量的高峰期,对放牧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星毛委陵菜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星毛委陵菜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羊草、冷蒿、无芒雀麦、克氏针茅、草地早熟禾5种牧草种子萌发以及前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毛委陵菜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均对5种受体种子的萌发存在显著地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而星毛委陵菜水浸提液对各受体牧草幼苗和幼根的化感效应表现不尽相同(促进、抑制或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从供体角度看,星毛委陵菜根系水浸提液的化感抑制效应强于茎叶水浸提液;就受体而言,羊草和克氏针茅较其他受体牧草敏感。  相似文献   

6.
黑沙蒿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枝叶与枯落物超声波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并分级计算敏感指数以综合评价其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黑沙蒿枝叶浸提液可抑制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在种子萌发期较为强烈,其中种子发芽指数受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发芽率;在幼苗生长期,对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苗高和根干重抑制较为明显;2个生长期内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升高明显加强。黑沙蒿枯落物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有轻微抑制作用,而对幼苗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根干重、根长和苗干重是敏感性较强的指标。黑沙蒿枝叶浸提液可延缓自身种子萌发,减少萌发数目,损伤幼苗细胞膜系统;枯落物浸提液则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干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7.
用野生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进行处理,探讨麻花秦艽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两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仅在低浓度0.025 g·m L-1的根水浸提液处理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浓度达到0.1 g·m L-1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P0.05)。麻花秦艽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较小麦强,麻花秦艽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根强。不同浓度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均能影响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上增加,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外来物种小飞蓬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室内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了小飞蓬水浸提液对马唐、稗草、反枝苋、黄瓜和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飞蓬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植物中,以油菜最为敏感,最低浓度0.012 5 g/mL处理下,油菜种子完全受到抑制不能萌发,在0.025 0 g/mL处理下反枝苋、马唐、黄瓜和稗草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67%,9.09%,40.00%和50.00%;各种受体植物种子的发芽速率与种子萌发率一致,但较种子萌发率敏感。相同浓度处理时,小飞蓬水提物对5种植物根长的生长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冷蒿浸提液对几种饲用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和50%甲醇浸提液对苏丹草、黄花草木樨、阿尔刚金苜蓿、准格尔苜蓿和沙打旺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蒿茎叶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受试植物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5 mg/mL水浸提液使苏丹草、黄花草木樨、阿尔刚金苜蓿、准格尔苜蓿和沙打旺种子发芽率分别降低了3.9%、7.1%、3.6%、5.9%和1.8%;冷蒿茎叶水浸提液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期间幼苗对营养物质的分配与积累,进而抑制幼芽与幼根的生长,使五种饲用植物幼芽生长量分别降低了1.5%、8.3%、14.2%、13.0%和3.6%,幼根生长量分别降低了1.0%、4.8%、18.5%、30.7%和4.7%;在相同浓度下,甲醇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常见毒杂草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不断增强;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甘肃马先蒿水浸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青牧1号...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外来植物假苍耳对土著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分别利用其水浸提液处理5种土著植物种子。结果显示,假苍耳不同部位浸提液存在不同程度化感作用,且其不同部位化感作用强度不同,叶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强。从叶中分离出的3种组分中中性组分化感效应强于酸性和碱性组分。不同的土著植物对假苍耳同一部位浸提液敏感程度也不同,狗尾草和苋种子萌发对假苍耳不同部位浸提液均表现敏感,大籽蒿、藜、稗对假苍耳不同部位浸提液则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亚麒  陈丹梅  袁玲 《草业学报》2015,24(6):142-149
试验以莴苣、绿豆和白菜为材料,研究了黄连须根浸提液(extracts from fibrous roots of Coptis chinensis, ERC)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目的是减轻化感危害,提高土地持续生产力。结果表明,低浓度(200 mg/L)的ERC处理种子后,3种供试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无显著变化,但种子的活力指数降低,幼苗的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随着浓度加大(>400 mg/L),抑制种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水解,降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磷的含量,影响种子萌发;ERC浓度达到800 mg/L时,根尖向上卷曲而离开ERC溶液,根毛消失,根系畸形且颜色变褐,叶片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合成减少,抑制幼苗生长。ERC对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大于绿豆和白菜。因此,在集约化种植黄连的土壤中,可能造成莴苣、绿豆和白菜等后季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3.
李俊  刘增文 《草业科学》2013,30(7):1057-1065
为探讨豆科灌草在针叶人工纯林改造和林草复合植被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当年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所获得的枯落叶浸提液对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油松枯落叶浸提液抑制毛苕子和草木樨种子萌发,对紫穗槐种子萌发以及紫穗槐和毛苕子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2)侧柏浸提液促进草木樨种子萌发和毛苕子幼苗以及紫穗槐幼根生长,对紫穗槐种子萌发以及草木樨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低促高抑”;3)落叶松浸提液抑制了紫穗槐和毛苕子种子萌发,促进了草木樨种子萌发和毛苕子幼苗以及草木樨幼根生长,对紫穗槐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4)樟子松浸提液抑制了毛苕子和草木樨种子萌发以及紫穗槐幼苗地上部生长,促进了毛苕子幼苗和紫穗槐幼根生长,对紫穗槐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5)3种豆科灌草幼苗MDA含量分析结果与其幼苗生长的分析结果一致。MDA含量可能是衡量化感效应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探讨假苍耳根、茎浸提液对萝卜、白菜、油菜、芥菜、甘蓝5种十字花科植物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本试验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10、20、30、40 g·L-1)假苍耳不同部位浸提液对5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假苍耳浸提液对5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假苍耳根、茎浸提液对5种十字花科植物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高、苗鲜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5种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萝卜、白菜、油菜总体趋势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而对芥菜、甘蓝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部位浸提液对5种十字花科植物抑制作用强弱茎浸提液>根浸提液,说明假苍耳茎浸提液中含有抑制5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主要化感物质;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假苍耳对十字花科植物化感作用增强。综合化感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假苍耳植株浸提液对供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黄土高原撂荒农田优势植物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枯落物水浸提液对5种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以期为黄土高原撂荒地人工草地的建植及杂草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猪毛蒿枯落物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受试草种测定指标有所差异,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红豆草(Onobr ...  相似文献   

16.
不同苜蓿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对受体苜蓿阿尔冈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生物量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苜蓿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均对受体苜蓿种子发芽存在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低浓度根水提液促进受体苜蓿根的生长,而高浓度反之,茎、叶水提液抑制受体苜蓿根的生长;根、茎、叶水提液抑制幼苗的生长;在低浓度处理下,大部分品种根、茎水提液对受体苜蓿根的鲜重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大部分品种叶的水提液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高浓度下所有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均为抑制作用;对于幼苗的鲜重,除0.01%根的水提液部分品种表现为促进作用,大部分品种都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雀草水浸提液对4种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园林植物石竹、千叶蓍、二月兰、鸡冠花作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孔雀草水浸提液(0, 12.5, 25.0, 50.0, 100.0 mg/mL)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旨在为孔雀草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孔雀草水浸提液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有明显影响,且4种园林植物间存在一定差异。孔雀草水浸提液对石竹、二月兰、鸡冠花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千叶蓍种子则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孔雀草水浸提液对石竹幼苗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二月兰和鸡冠花幼苗表现为“低促高抑”,浓度为100.0 m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千叶蓍幼苗生长在浸提液浓度为50.0 mg/mL时仍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仅在100.0 mg/mL时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孔雀草水浸提液对石竹、鸡冠花和二月兰幼苗叶绿素含量基本都表现为抑制作用,千叶蓍仅在100.0 mg/mL时表现为抑制;二月兰、鸡冠花幼苗POD活性在中低浓度时有不同程度升高,100.0 mg/mL时呈下降趋势,石竹幼苗POD活性随浸提液浓度升高持续下降,千叶蓍则先下降后升高;石竹和鸡冠花幼苗MDA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升高,千叶蓍和二月兰则先下降后升高。  相似文献   

18.
黄顶菊对2种蔬菜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对2种蔬菜[油菜(Brassica napus)和油麦(Lactuca satiua)]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黄项菊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黄项菊浸提液对油麦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指数均有显著的押制效应,而对油菜影响不显著;黄顶菊浸提液能显著抑制油菜、油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