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培养大量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Elliot.)优质种苗,但组培苗移栽过程复杂,需掌握移栽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创造移栽苗适宜的生长环境,大力提高移栽成活率。选择沙子∶熟表土∶草炭土=3∶4∶3的混合基质作为移栽基质,保持水分供需平衡,控制合理的光照、温度,移栽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目前,黑果腺肋花楸的栽培在山西省也得到了推广。调查表明,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盲目引种、栽培管理中技术水平低、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现实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同部门的合作,并搞好技术人员培训,普及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管理技术,以实现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良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黑果腺肋花楸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黑河引种黑果腺肋花楸,开展引种栽培试验,总结出了黑果腺肋花楸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价值、目前在国内外的产业开发状况、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立地条件、栽植技术以及苗木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黑果腺肋花楸用途广、发展潜力大,是一种优良的经济林树种,值得大力推广栽植。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有益成分,研发出产品必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好处。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化学研究和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对黑果腺肋花楸的产业开发进行综述,旨在为黑果腺肋花楸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果腺肋花楸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腺肋花楸,又名野樱莓,不老莓,在生产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基础上,从黑果腺肋花楸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果实采收、防寒及解除防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将黑果腺肋花楸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黑果腺肋花楸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果腺肋花楸是集食用、药用、园林和生态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扦插育苗是黑果腺肋花楸繁育的主要途径。该文对黑果腺肋花楸嫩枝扦插技术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该树种的大规模繁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欧美国家黑果腺肋花楸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在欧美发达国家栽培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研究以物候观测、品种繁育、多酚积累研究为主。目前,黑果腺肋花楸特殊功能性已经被广泛认知,其相关产业也已经在欧美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借鉴和利用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为快速促进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种植产业建立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原酒分别与3种葡萄原酒混合配制复合型果酒。研究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原酒70%~80%,赤霞珠原酒20%~30%;黑果腺肋花楸原酒70%,野山葡萄原酒30%;黑果腺肋花楸原酒80%,冰葡萄原酒20%,这3种复合型果酒在感官方面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948项目"引进的黑果腺肋花楸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概况、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业实用技术》2021,(4):70-72
对几种胁迫处理时间下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苗体内生理指标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行,结果表明,植物在面对淹水条件等逆境胁迫条件下会产生相应的应激响应机制,黑果腺肋花楸幼苗表现为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CAT、SOD等2种酶的活性先增加再降低、丙二醛(MDA)酶活性逐渐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花楸树幼苗的初始荧光逐渐增加,最大荧光先增加再降低,花楸苗PS‖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活性均有所降低。由此可知黑果腺肋花楸可耐一定程度的淹水胁迫。  相似文献   

12.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涩味较重,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在酒精中易于浸出,因此加工成露酒将有助于实现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经济价值。根据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浸提型黑果腺肋花楸露酒的浸提工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浸提型黑果腺肋花楸露酒特征吸收波长为529 nm;最佳果粉细度为40目;最佳温度为50℃,对应浸提时间为40 min;浸提溶剂为体积分数20%~60%的食用酒精;最佳料液比例1︰40;最佳震荡频率20次·min~(-1)。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得率为82.5%,浸提型黑果腺肋花楸露酒内溶物浓度达到最高,实现保健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课题组前期优化后的提取纯化方法制备黑果腺肋花楸总黄酮冻干粉末,以维生素C为对照品,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总黄酮对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黑果腺肋花楸试管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黑果腺肋花楸试管苗进行移栽试验,移栽成活率可达98%。从试管苗质量、移栽基质、有效叶片数、湿度、温度等方面,讨论了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因素。认为河沙 草灰土 珍珠岩作为基质生根效果最好;有效叶片数在5片以上,环境湿度100%,棚内气温30℃的条件下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产自黑龙江黑河和辽宁沈阳海城地区的黑果腺肋花楸为试材,比较两地黑果腺肋花楸的水分、百粒重、总酸、还原糖以及灰分的含量差异,并比较不同试样浓度黑果腺肋花楸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探究黑果腺肋花楸的基本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是否受地域影响。结果表明:地域差异对黑龙江黑河和辽宁沈阳海城地区的黑果腺肋花楸的水分含量影响不大,对百粒重、总酸、还原糖以及灰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存在显著性差异。地域差异对黑龙江黑河和辽宁沈阳海城地区的黑果腺肋花楸的水提物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不同产地黑果腺肋花楸水提物的DPPH清除率为黑龙江黑河辽宁沈阳海城,铁离子还原力为黑龙江黑河辽宁沈阳海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黑龙江黑河辽宁沈阳海城,不同试样浓度水提物内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我国多地都有栽培,但在四平地区还属空白。总结了黑果腺肋花楸的繁育技术和丰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多品种引种的方法,选择出了适合四平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的黑果腺肋花楸品种“富康源一号”和“阿龙尼亚”。  相似文献   

17.
黑果腺肋花楸食用药用价值较高,文章结合实践,就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产量及稳产性的影响进行了科学论证,提出切实易行的施肥技术,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泾源县自2017年引进黑果腺肋花楸至2022年处于产业起步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了泾源县林草部门、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种植企业、加工厂、种植农户、种植基地等地。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泾源县2022年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主要为集体经营、公司经营、农户种植3种经营模式;2年生苗定植第5年,亩产鲜果可达1000 kg以上,按泾源县当年市场价,鲜果净收益达7000~13300元/亩;干果收入为26000~40000元/亩;加工为黑果腺肋花楸原浆产值达98000元/亩。因此,黑果腺肋花楸作为一种经果林产业存在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见效较慢,但后期经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建议:加强普及宣传与推广工作;加大产业扶持,逐步完善供应链;注重科技创新,立体发展;鼓励集中加工销售,进一步完善销售链。经营好现有的黑果腺肋花楸产业面积,将是泾源县发展乡村振兴带动当地农户发家致富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笔者指出开展黑果腺肋花楸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迫切需求,以密度配置、大苗建园、改变生产作业方式、安全果品生产等为研究方向,提出各龄级适宜密度、机械化栽培管理、果实达到无公害(绿色或有机)的目标,从而实现黑果腺肋花楸的高效栽培,推动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黑果花楸试管苗移栽试验中以幼苗等级、移栽基质、移栽温度为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结合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以及长势情况综合考虑,黑果花楸试管苗移栽适合选择优质苗、以珍珠岩+河沙土+草炭土(1∶1∶1)为移栽基质、移栽温度适宜控制在30℃,移栽的成活率可达到98%以上;试管苗移栽后2个月左右即可转入大田中栽植。该研究可为黑果花楸的快速大量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