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阐述了青海省粮食生产发展中,要处理好的十点关系:(一)处理好改革与政策的关系;(二)处理好科研与推广的关系;(三)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四)处理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五)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六)处理好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七)处理好产量与效益的关系;(八)处理好水地与旱地的关系;(九)处理好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十)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青绿饲料杂交狼尾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青绿饲料杂交狼尾草的开发利用章浚平(杭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杭州310026)近年来由于人增地减,人均占有耕地减少较快,粮食饲料日趋紧缺,饲料价格上扬幅度较大,制约了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根据近年为开辟新饲源而进行的引种、试种和试喂结果证明:开发优...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农业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来.辽中县连续5年承担国家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转变粮食生产工作机制.以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协调涉农部门、统筹支农项目,以科技进步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合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使辽中县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九联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其中2012年粮食总量达到61.65万t。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经济效益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气侯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方向:中部地区应大规模退耕还草,发展畜牧经济;陇东南特别是陇南地区应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和特种经济作物;河西地区应发展成为优质瓜果及商品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坝缘典型区域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义县是张家口坝缘山地的典型区域,京津风沙源的重点治理区之一。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针对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风沙的成因与危害,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几项措施:(1)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小流域;(2)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3)建设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4)大力营造防护林网;(5)加强草业建设;(6)政策引导,活化机制,调动全民参与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探究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对准确评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18年黄土高原县域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生态修复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阐明退耕对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高于2000年,系统的可持续性在逐步增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由自然资源供给为主导,转变到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阶段。2)2000-2010、2010-2018年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增长率分别达到31.03%和28.81%,因此,2000-2010年间是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大幅提升阶段。3)退耕背景下虽然耕地大幅减少(-33.48%),但平均海拔和坡度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0.3 m和0.88°),土壤侵蚀模数由16.14 t/(hm2·a)降至9.34 t/(hm2·a),产水量和粮食生产潜力则年均增长5.09 mm/(km2·a)、53.75 kg/hm2。4)退耕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显著提升,工程的实施对六个分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都呈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土石山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由0.14增长至0.17,其受退耕的影响最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虽减少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但通过改变其空间分布格局,对耕地质量、耕地平均海拔和高度均产生影响,由此使得土壤侵蚀模数下降、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整体而言,退耕还林还草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安全对粮食安全存在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1994年开始肇东市在10,000亩(667公顷)菜地上推行无污染蔬菜生产措施,取得了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效果,提高了农民的环境意识,受到政府重视,1995年又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本文从技术角度对无污染蔬菜生产措施进行了总结,并计划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省把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四项工程之一来抓,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2010年以来,山西省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粮棉高产创建活动,促进粮棉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辽单青贮178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2年以辽2379(引自美国玉米杂交种E02、E03混种系)为母本,用辽4285(取自辽5114×P138玉米杂交种二环选系)做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型饲用玉米新品种,成为食草动物和畜禽的优质饲料,对广大农区发展畜牧业生产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已在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0)。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一)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二)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及传统思想意识的制约;(三)农业科技,教育滞后;(四)区位经济条件障碍。因此,要采取(一)实行区域性生产规模经营;(二)加快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三)逐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四)建造农业工程。  相似文献   

12.
1950-1984年全世界粮食生产以较大的幅度增长,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9%;但1984-1992年粮食增长的幅度明显下降,平均为每年0.7%。以人均粮食来统计,1950-1980年期间,人均粮食每10年增长速率超过30%,至80年代中期人均粮食开始减少。前期粮食增长较大的主要原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后期粮食增长减缓或衰退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全球(农业)生态环境的劣变和人口的不断增多。本文试图探讨防止人均粮食下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永川区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以促进粮食稳定增长、粮油提质增效、种粮农户增收为核心,以高产创建、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培植新型主体,打造优质粮油品牌,引领永川粮油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效益化发展,不断开拓永川粮油产业发展新局面。2013年全区完成粮食播栽总面积104.0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50.02万吨,同比增长0.2%,五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4年,整合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投资3000万元,新建高标准粮田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优质高产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应用水稻优产高产种植技术,能够提高水稻产量质量,让我国的粮食更加充足。基于此,简述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意义,总结了优质高产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优质粮食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河北省优质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优质粮食生产提出了设想及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粮食储备,同时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经济作物。玉米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国家的重视,南方与北方地区均有种植,且种植面积广阔。当前,为进一步实现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基于此,以当前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提高我国南方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水稻是3大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粮食结构以及粮食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因此,我国目前水稻种植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用有效的耕地种植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基于此,以广西河池市罗城县地区的水稻种植为例,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河西生态、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种植业结构,恢复河西走廊冬小麦规模化种植很有必要。通过分析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针对该区域冬小麦扩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扩大种植冬小麦的发展对策是:加强优质节水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深入开展粮菜结合、农牧结合复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强耕作栽培管理;做好麦蚜及小麦黄矮病发生预测预报、综合治理防控研究工作;政府需改变政策导向,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国际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4):i0005-i0005
欧盟农业发展的方向斯洛伐克经济报报道,欧盟新的农业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全面建立多功能、有竞争能力、环保型农业;把农业建立在小、中型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把发展农业同发展农村紧密结合;生产优质的食品,并采用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施肥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曹志洪 《土壤》1998,30(2):57-63,69
施肥(包括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是扩大物质循环提高粮食产、质量和保持土壤肥力所不可缺少的。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国内外的实践业已证明,在所有增产因子中只有施肥量与粮食产量呈直线相关关系(R=0.9433)。1981-1990年间我国肥料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从37%上升到50%,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粮食对肥料的依赖性将会越来越大。到我国人口达到16亿(2050年前后)时粮食的总需求量为7.2亿吨,即到2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