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旱地对小麦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象因素对小麦自身的生长具有较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两个旱地作为主要的实验场所,进行种植不同品种的小麦,其中以小麦品种91号和晋麦47号为主,在同一个地区雨养农业条件下,连续种植两年,在灌浆期间对其存在的特性进行观察。本文从气象因素对旱地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小麦的粒重优势明显,但其稳定性受生育后期不利环境的影响较大,研究籽粒灌浆参数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粒重和产量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以10个粒重、熟期和株叶型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试验环境(年份×地点),研究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千粒重差异很大,环境均值变动在42.9~53.0g之间。多数灌浆参数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且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相同年份,粒重(TK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mean)、渐增期(T1)、缓增期(T3)及快增期灌浆速率(R2)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CM104、CM42、CY23和NM836等品种的所有灌浆参数的稳定性都较好。相关分析表明,TKW与灌浆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TKW的稳定性则主要与籽粒生长起始势(C0)、渐增期灌浆速率(R1)的稳定性关系密切,C0和R1的稳定性是决定粒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和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各灌浆参数的变异大小,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各灌浆参数变异系数均大于水地,水旱地品种均为T3、R3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R1和R;水地品种间Tmax和T差异小,相对稳定;旱地品种R2和T相对稳定。水地品种中,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其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旱地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3、R、T2。针对河南省豫西丘陵地区小麦灌浆后期常有干热风的气候特征,通过栽培措施协调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针对不同灌浆特点选育不同用途小麦品种,从而达到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高肥小麦品种和洛阳农科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习性小麦籽粒灌浆的特性及其灌浆特性比较。用Logisitic方程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灌浆各参数的变异大小,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所有品种来说,T3,R3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R1和R,Tmax和T品种间差异小,相对稳定;对春性品种来说,品种间变异较大的是T3和R3,相对稳定的是Tmax和T;相对于半冬性品种,T3和R3的变异大,其次是R1和T1,T和Rmax的变异小。(2)对所有品种来说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而且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春性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max、R、R2;半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R、R1和T2与粒重显著相关。针对河南省小麦灌浆后期常有干热风的气候特征,通过栽培措施协调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选育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的高肥小麦品种,从而达到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上)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在环境条件中(含自然条件和人为栽培措施)籽粒品质形成主要受气候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最主要因素.灌浆期平均温度在20~28℃,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较有利于烘烤品质的形成.通过小麦品质指标对气候条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质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小麦品质指标降落数值、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均受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灌浆期温度决定小麦的最终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新疆地域广阔,绿洲只占新疆总面积的4.3;左右,点片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地和荒漠之间,荒漠绿洲间间距较大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多种荒漠绿洲气候生态条件.环境与品种互作,是决定新疆强、中、弱筋类型的基础.新疆小麦以强筋、中筋型为主.石河子、奎屯、奇台和南疆多数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温度较高(20~28℃)适合种植强筋、中筋小麦.哈密等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常出现>32℃的高温,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蛋白质质量较差,粉质和拉伸特性不佳,烤烘品质变差.巴里坤、昭苏等温凉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8℃,适合中、弱筋小麦生产,灌浆期间若降水过多容易出现穗上发芽,会严重降低小麦品质.新疆是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但温度差异较大,专用小麦生产应注意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及栽培措施应配套.新疆是灌溉农业,麦田肥水可控性强,工业污染少,病虫害轻,同时,麦收期间晴天较多,雨水少,除个别地区外小麦很少有霉烂和穗上发芽等现象,较适合中强筋小麦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6.
气象条件对两个不同属性冬小麦品种灌浆速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象环境条件对小麦品种灌浆进程和灌浆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冬小麦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进行灌浆速度测定,同时选取相对应时间里平行观测的气象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日照是影响灌浆速度的主导气象因子,温度是限制因子,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一般为间接作用。弱春性品种灌浆期间的气象指标低于半冬性品种,差别主要在于对温度的要求。生产中慎用大粒型的半冬性品种。良好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灌浆效率。[结论]协调好"源"、"流"、"库"的关系,可充分发挥气候条件的潜力,提高小麦籽粒重。  相似文献   

7.
黄淮麦区不同习性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高肥小麦品种和洛阳市农科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所有参试品种来说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而且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春性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max、R、R2;半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R、R1和T2与粒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灌浆期干旱条件下不同衰老类型小麦生理和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以灌浆期大田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降为0的时间为标准,将11个品种分为不同的衰老类型,比较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用logistic方程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分析不同灌浆参数与小麦粒重的关系及小麦的灌浆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抗衰老小麦叶绿素含量、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为0的时间较非抗衰老小麦推迟7~15 d,但千粒重却较非抗衰老小麦降低10 g左右 干旱条件下子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影响显著,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下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适宜甘肃河西灌区种植的10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及沉降值差异显著,适期早播可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播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甘春20号、陇春22号、高原602、永良15号、陇春23号和8106的品质性状受播期影响相对较小;小麦灌浆期间14.4-26.7℃的日均温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小麦灌浆期间充足的日照有利于产量提高及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农作物,在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绿色、生态生产理念,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在小麦生长期内,要结合其生长情况及时追肥、灌水,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本文对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小麦生产水平。1小麦品种选择小麦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适应条件,在选择品  相似文献   

11.
灌浆期高温胁迫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建立有效的小麦耐热鉴定技术,对耐热小麦新品种培育、耐热种质资源筛选以及小麦耐热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1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在智能温室设置高温胁迫处理并比较不同耐热指标,确定利用智能温室鉴定小麦灌浆期耐热性的方法。结果表明,35℃是利用智能温室鉴定小麦灌浆期耐热性较为适宜的高温胁迫温度;主穗粒重最能客观反映小麦品种(系)受高温胁迫影响的程度,是判定智能温室小麦品种(系)灌浆期耐热性的主要指标。利用智能温室对小麦进行耐热性鉴定,不受周围环境及气候因素影响,可以精准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对小麦耐热性划分更加精准可靠。根据该技术判定小麦品种郑麦7698、安农0711、淮麦33、烟农19和济麦23具有较好的灌浆期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光  陈若礼  张存岭  陈锋  杨义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5460
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和气候因素对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增长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6~18 d,千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灌浆速率可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小麦相对灌浆速率与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水气压呈抛物线关系,过高过低对小麦灌浆均不利;与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16.9~23.5℃,日照时数多,气温日差较大,对小麦灌浆有利。生产上既要重视前期管理,使麦株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贮存较多有机物质;又要重视后期管理,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13.
对2011~2012年度西华县小麦全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对各发育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后期高温对小麦正常灌浆有影响,日照偏少,造成小麦弱势生长,抗异性差,是小麦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河北省故城县小麦在生长前期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和干旱,综合2011年小麦生育后期灌浆速度、千粒重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要素,分析了小麦灌浆的变化情况,筛选了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气象要素,阐述了小麦灌浆期间气象因子对小麦灌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 1998~ 2 0 0 0年对不同小麦品种灌浆特性的观察 ,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籽粒灌浆过程 ,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灌浆参数。用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期持续天数是影响鲁中南高产小麦粒重的 2个重要因素 ,灌浆速率的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 ,灌浆快增期灌浆速率、持续天数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因此 ,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对增加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藁城区小麦生产中灌溉水次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石家庄市是资源型缺水的典型地区,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小麦产量,设计并进行小麦灌水次数试验研究。试验采取了2个限水模式设计,明确不同限水条件下小麦品种的节水抗旱性、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抗逆性和适应性等主要性状,为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9-2020年度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一年度偏多,群体发育明显多于常年,同时由于4月22~23日出现倒春寒天气,此时正值试验区小麦孕穗和抽穗的关键时期,造成试验区小麦品种出现冻害,穗粒数明显少于常年,但灌浆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千粒重明显高于常年。参试的32个节水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差异不大,均可在藁城区正常生长和成熟。大部分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差异不显著;32个参试品种表现最差的是藁优5766,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产量上表现都不佳,尤其是抗寒性方面表现较差;表现最好的是河农6119,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亩产都在600 kg以上,在抗旱性、丰产性、抗冻性方面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该品种适合在本区进一步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代表品种碧蚂1号、济南2号、泰山1号、冀麦26、冀麦38和济麦22,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千粒重和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千粒重随品种的更替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逐渐增加,其中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增加是当前小麦品种济麦22籽粒千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2)与灌溉条件相比,在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籽粒千粒重、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当前品种济麦22的下降幅度高于以前品种,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在未来的小麦育种中,应更多地选育速增期天数多和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并提高其对水分亏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漯河市6年3地种植的7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河南省漯河市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8年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灌浆末期千粒质量最高,2019—2020年灌浆始期及整个灌浆过程干物质积累均较高;临颍地区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最终千粒质量最高;漯河市年际间、不同地区间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差异均显著;粒质量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是影响漯河市小麦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高气温是主要限制因素;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保持一定时,最高气温每提升1℃,千粒质量增加1.63 g。因此,选择灌浆速率较快、灌浆快增期时间相对较长的品种,同时注意协调穗粒数及有效穗数是提高河南漯河市小麦产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2003~2005年连续2年在池栽条件下,选用粘、壤、砂土3种土壤质地,以面筋含量高、中、低3个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豫麦49号和洛麦1号为供试材料,对籽粒灌浆期间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籽粒干物质形成与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冬小麦品种在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灌浆期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总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开花后随籽粒灌浆进程,旗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3种冬小麦粒重增加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品种在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种植,粒重及灌浆速率表现不同。面筋含量较高的藁麦8901和较低的洛麦1号,成熟期粒重大小均表现为壤土>粘土>砂土;而面筋含量中等的豫麦49号表现为壤土>砂土>粘土。面筋含量较高的品种灌浆高峰出现较早,且灌浆速率较低;面筋含量较低的品种灌浆高峰出现较晚,但灌浆速率较高。3种小麦品种灌浆期粒重与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气象因子对平顶山市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质的环境间差异大于品种间差异,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子。在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中。以小麦生育期间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最为重要,尤其是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变化更为重要。依品质分布规律进行小麦品质区划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