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茅荆坝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98科、408属、901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区系组成中优势科有13科(含20种以上),226属,578种;优势属(含10种以上)有8属,133种;单属科仅5科,占保护区总科数的5.1%;区域单属科较多,总计47科,占保护区总科数的48.0%;单种属11属,占保护区总属数的2.7%.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中,北温带成分157属,406种,占保护区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下同)的44.9%,总种数的57.5%;热带成分共有63属,92种,占保护区总属数的18.0%,总种数的13.0%,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2.
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并进行区系地理分析,以探明保护区植物的分布规律,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学原理,采用野外样线样方调查法,选取8条样线35个样点,对保护区的种子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查阅资料,对保护区种子植物生活型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碱淖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242种,隶属于63科167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60科161属235种。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和两年生草本等5种生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有4种分布型和2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种,其中有104属为温带分布型,占总属数的62.28%,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保护区水生、湿生及植物种类多样,且发育良好。耐盐、耐旱植物种类较多。【结论】红碱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平衡脆弱,亟待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丰林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89科299属597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种子植物76科275属560种,分别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3.79%、45.30%和34.15%,占小兴安岭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7.55%、67.07%和55.94%;本区有珍稀濒危植物8种,分别占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种数的57.14%和80.00%,是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为小兴安岭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区域。在种子植物中,仅分布有1属的科有41科,其中只有1种的科为24科,仅含1种的属多达164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主要为世界广布(48.68%)、北温带分布(25.00%)和泛热带分布(21.05%);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温带性质的属占优势,有209属,占76.00%;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6个,除世界分布和中国特有种外,温带性质的种415种,占该区总种数的74.11%,亚寒带 寒带性质的种92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43%,热带性质的种3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6.07%。区系基本特征为: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科多、属多、种少”的特点,反映出区系的相对古老性和保守性;有较多的寡种属和单种属,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并混有亚热带、热带及亚寒带、寒带植物区系成分,形成南、北混合型。本文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可为该区种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及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南石灰岩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性质等基本特征.【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海南石灰岩地区现共记录种子植物1 176种58变种1变型,隶属于142科645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被子植物137科640属1 169种58变种1变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尤其是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热带、亚热带成分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3.24%和87.75%;温带成分在海南石灰岩地区得到一定的发展,温带性质科占总科数的11.97%,属占总属数的7.29%.该地区物种丰富,以占不到全岛2%的面积,分布高达27.26%的种类,但属内种类较为贫乏,以单种科和寡种科为主,共计113科,占总科数的79.58%;中国特有属有2属.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整理出察隅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植物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 231种,隶属于497属116科。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科级水平上,热带性质的成分居主导地位,占总科数的55.72%,尤以泛热带成分分布居多;属级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属数的43.27%,热带分布次之。本区系中单种属和少种属有448个,占总属数的90.14%,占绝对优势,属的分化程度非常高。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并有一定比例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太子山次生林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太子山林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蕴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和区系统计分析表明:1)该区分布有维管植物 89 科 306 属 847 种 12 变种 2 变型;其中蕨类植物 9 科16 属 29 种,占总种数的 3.42 %;种子植物 80 科 290 属 818 种,占总种数的 96.56 %;2)温带分布属占本区属数的75.1 %,占本区总种数的 81.4 %,热带分布属占本区总属数的 8.53 %,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和一定的区系过渡性;3)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占本区总种数的 87.9 %,具有绝对优势;4)植物区系组成与马衔山林区相似性最高,其次是莲花山、洮河流域,较远是孟达保护区;5.本区应划归横断山脉植物地区、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并作为横断山脉植物地区与华北植物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的分区界线。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90科371属793种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科属组成分析、生活型分析、分区类型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中大科大属较少,分别占该区植物总科数的10.0%、总属数的8.1%,小科小型属较多,含1~4种的科占该区总科数的58.9%,小型属及区域单种属则有327属,约占总属数的88.1%;分布区类型主要为世界分布、北温带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草本植物在生活型方面占绝对优势,藤本植物最少。  相似文献   

8.
结合标本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喀喇昆仑山地区玄参科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玄参科植物有6属19种,其中2种为新记录种,分别为齿叶玄参(Scrophularia dentata)、长距柳穿鱼(Linar-ia longicalcarata)。该区玄参科植物单种属有2属;多种属和寡种属共4属1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6.7%和89.5%,在植物区系中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喀喇昆仑山与中国帕米尔高原属、种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5%、56.7%,表明两地区系联系紧密;植物区系为温带性质;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73.7%。  相似文献   

9.
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共分布药用种子植物110科298属622种。科、属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表明:110科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科占52.81%;温带性质的科占42.7%;中国特有分布科占4.49%。东亚特有科5科,占中国东亚特有科的27.8%。298属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变型。热带分布属共99属,占总属数的36.94%,其中泛热带分布41属,占总属数的15.3%,占热带属的41.41%(除世界分布);温带分布属159属,占总属数59.33%,东亚分布及其变型有42属,占该区总属数的15.67%,占温带分布属的26.42%;中国特有属10属,占总属数3.73%。该区区系成分较复杂,与其他植物区系联系较广泛,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古老区系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巫闾山植物区系组成及与其他山地间大尺度植物类群的相互关系及分布格局。【方法】以位于辽西走廊低山丘陵区的医巫闾山植物区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和外业调查,采用植物区系谱、主成分分析、排序及最小生成树、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医巫闾山植物区系组成,并分析了医巫闾山与其他山地植物区系属的分布格局及相似关系。【结果】(1)医巫闾山有野生维管植物105科374属804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7种,被子植物92科357属776种。优势科属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残遗性。(2)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78.83%,其次为热带成分,占19.22%,温带成分以北温带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温带分布总属数的52.07%和17.36%。(3)对医巫闾山等20个山地植物区系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7.2%,纬度与14个植物区系成分中的13个均呈显著相关,14个植物区系成分与经度的相关性弱于其与纬度的相关性。主成分排序和最小生成树均将20个山地区系分为4个组别,聚类分析基本上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即医巫闾山与东灵山、雾灵山、努鲁儿虎山等山地植物区系相似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医巫闾山野生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辽东半岛植物区系可划归为华北植物区系,纬度是影响医巫闾山山地植物区系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达赉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组成与植物科属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78科286属65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2属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282属649种。该保护区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的组成占主导地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最多,其次为温带分布类型。属的组成以区域性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主体,占植物总属数的93.71%;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属于13个分布区,区系成分复杂。北温带分布成分及其变型占明显优势,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型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该保护区植物科属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特有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掌握四川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分布及特点,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对区域内植物属和种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75科730属1 700种,其中,大部分为种子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的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科组成都以少型科为主,占比分别为66.67%和52.70%,少型科是该保护区的优势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蕨类植物以世界分布为主,种子植物在科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较高的热带性质,在属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温带性质,还有一定数量的中国特有成分,体现了该保护区内植被的地带性。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太原市区绿地植物进行摸底调查,对市域各县区的植物进行选线调查,对市域内其他重点地区植物种类进行重点调查,在统计的基础上对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域种子植物共有117科608属1 641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26种,被子植物112科597属1 615种。大科、大属在植物区系占有重要地位,在群落中常为优势种或建群种。太原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为:种类较丰富、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包括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温带分布属共405属,占总属数的74.6%;热带分布共121属,占总属数的22.3%,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植物区系起源较古老,含有许多原始类群,单种属297属,占总属数的48.9%,单型属13属。植物区系属种的特有性程度较低。拥有17个中国特有分布属,占总属数的3.1%,占中国特有属总属数的6.6%。含有31个山西特有种,占山西特有种总数的30.1%。太原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1种,山西珍稀濒危植物38种,其中,包含着具有特殊抗性的生理和生态类型,应在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中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长兴县湿地在浙江省具有重要地位,开展全域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为长兴县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线路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  ①长兴县共有野生湿地维管植物95科277属46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7种、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86科267属453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68科222属393种和单子叶植物18 科45 属60种。②植物科组成以分布2~9种的科和仅分布1种的科占优势,两者共占88.42%;属组成以分布2~5种的属和仅分布1种的属占绝对优势,两者共占97.11%。③湿生植物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2.54%;草本植物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5.56%。④科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1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2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77。  结论  长兴湿地维管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表7参25  相似文献   

15.
李侠  张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243-246
黄山风景区有种子植物948种,隶属于120科48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6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原始类群和中国特有类群丰富;单型或单种的科属众多,占总属数的61.70%;含10种以上的科和含6种以上的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21.67%和4.25%,它们构成了黄山风景区的主体。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为主,兼有温带和亚热带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上游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上游进行实地野外调查 ,鉴定统计得到种子植物 616种 ,分归 59科 ,2 42属 .对澜沧江上游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属、种三级水平统计分析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①区系性质 :属级区系分析表明 ,热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3 3 5% ,而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90 91% ;种级水平组成中 ,区系的温带种有 3 85种 ,占总种数的 62 91% ,几乎没有热带种成分 .属级和种级两个水平都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 ,几乎没有热带性质 .其中 ,从属级水平来看 ,北温带成分带有明显优势 ,而从种级水平来看 ,东亚成分占有明显优势 .②区系特点 :绝大多数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灌木和乔木稀少 ;本区系的特有属在种类上缺乏古老、原始的类型 ,大多数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和唐古特地区所共有 ;高原寒、旱生态环境使得本地区植物区系具有年轻性和衍生性质 ;澜沧江上游植被多为高寒类型 ,具有高寒区系的显著特色 ,植物区系的高山特化作用比较显著 ;澜沧江上游的植物区系由横断山区植物区系和唐古特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深度融合发展而来 .针对植物物种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三江源澜沧江上游主要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湿地植被组成及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2007-2009年的野外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组成及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洞庭湖湿地共有种子植物229种,隶属于58科150属.其中草本植物占的比例高达97.9%,木本植物匮乏;(2)单种科属较多,单种科共计34科,占总科数的54.0%,单种属共计118个属,占总属的76.1%;(3)科级区系成分中,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占的比例较大,属级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属共计59属,占的比例最大,说明洞庭湖植物地理成分明显具有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呼兰河口区域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65科,229属,463种,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的27.84%。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世界广布科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分布科均占总科数的23.08%;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属占总属数55.46%,而中亚分布属仅占0.87%;温带分布属中以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5.33%;种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可知,呼兰河口区域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且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区系成分种重叠混杂。该区植被大体上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4个群系(群从)。区内药用、蜜源、饲用、食用、绿化和和纤维等资源植物丰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紫椴( Tilia amurensis)、野大豆( Glycine soja)、莲( Nelumbo nucifera)和浮叶慈菇( Sagitans natans)。  相似文献   

19.
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97科412属1 006种,其中被子植物在科、属和种的水平上分别占到区域植物总数的866%、95.3%和95.5%,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水平上,寡种科和中型科优势明显,占总科的73.2%;在属、种的水平上,含20种以上的较大型科所含的属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51.3%和56.2%,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种科比(种/科)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该保护区种科比为10.37,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分化强度高,说明该区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对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明显的温带性质为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80.29%,同时与热带植物区系也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19.71%。世界分布属占有较高比例(13.53%),远高于全国该类型所占比例的3.34%,由此表明该植物区系及地理成分具有高度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的调查及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得出区内种子植物具有如下区系特征:①区系成分较为简单;②种子植物起源古老;③优势科明显,属的分化明显;④种子植物地理成分较为简单;⑤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区系具明显温带性质;⑥中国特有属较丰富;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