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调查结果表明,安徽沿江棉田瓢虫以龟纹瓢虫为主,蜘蛛以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为主,瓢虫、蜘蛛的数量比约为73∶;不同棉花品种间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瓢虫对棉蚜有明显的追随关系,基本能控制棉蚜的危害;对棉田天敌应采取以次要害虫养天敌,利用天敌控制主要害虫,充分利用又不完全依赖天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杏棉间作对棉花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作棉田、杏棉间作棉田(东西)和杏棉间作棉田(南北)棉花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方法]2008~2009年5月中旬~8月中旬定期系统调查各类棉田节肢动物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全株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杏棉间作棉田牧草盲蝽和棉叶螨发生量轻于单作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 G)中度发生时(2008年),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显著性高于杏棉间作棉田;棉蚜轻度发生时(2009年),三类田无差异.杏棉间作对棉蓟马(Thrips tabacci L.)发生量影响不大.棉蚜轻度发生年份(2009年),间作田和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间作田瓢虫和食虫蝽较多;棉蚜中度发生年份(2008年),单作棉田由于棉蚜数量较多,瓢虫和食虫蝽也较多.2 a中间作田棉花上的蜘蛛数量均多于单作棉田.杏树走向对棉叶螨的发生有影响作用,棉间杏田(南北)棉叶螨量高于棉间杏田(东西),但对棉蚜、牧草盲蝽和棉蓟马发生量影响不大.[结论]杏棉间作不利于棉花上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和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 K)的发生.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释放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e(Goeze))防治棉田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防技术,寻求生物防控棉蚜的方法。【方法】采用棉田天敌多异瓢虫释放、化学防治和不防治3种不同处理措施,研究棉田棉蚜暴发前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控制效果。【结果】在棉田中释放多异瓢虫后,棉田内的蚜虫数量较CK棉田有显著减少的趋势,在释放多异瓢虫20 d后棉田内蚜虫数量水平接近化学防治棉田;不同防治处理的防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生物防治棉田在处理30 d后防效达到化学棉田相近水平;生防棉田中多异瓢虫各虫态数量高峰期较其他2种处理棉田均出现滞后现象,但各虫态高峰期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棉田。【结论】生防棉田多异瓢虫数量高峰期持续时间高于化防处理及CK处理,其防效较化防棉田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价新疆棉田重要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为有效发挥捕食性天敌在棉田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支撑。【方法】田间系统调查棉蚜种群数量,运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并分析相关性,以棉蚜检出率为依据研究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基于棉田和邻近苜蓿条带采集捕食性瓢虫的中肠对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的检出率分析捕食性瓢虫的取食偏好习性。【结果】2019~2021年,棉田棉蚜种群数量和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均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和0.839;多异瓢虫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2019年当捕食性瓢虫采自苜蓿条带时,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52.50 %、73.70 %和27.95 %,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0、21.10 %和38.71 %;当捕食性瓢虫采自棉田时,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18.11%、75.52 %和49.53 %,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92.12 %、29.60 %和5.61 %。当棉蚜种群数量较少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苜蓿条带的三叶草彩斑蚜为主,当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同时发生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栖息生境的蚜虫种类为主。【结论】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邻近棉田的苜蓿条带可以为捕食性天敌提供替代食物,对其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非棉田生境实施棉蚜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种群系统调查和天敌控害功能罩笼评价。【结果】 田埂碱蓬带是棉田多异瓢虫的重要来源;有碱蓬带的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多异瓢虫与棉蚜的益害比均高于没有碱蓬带的对照棉田,其中多异瓢虫平均密度是对照棉田的1.9倍、益害比是对照棉田的8.8倍;利用罩笼进行天敌隔离处理,第7和14 d处理组(封闭罩笼)棉花上棉蚜种群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开放罩笼的对照组;有碱蓬带的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棉田田埂碱蓬带能有效增加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并提高益害比,对控制棉田棉蚜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碱蓬在天敌保育与控害中有重要作用,棉田周边予以留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七星瓢虫对棉蚜的捕食作用。用血清学方法测得了棉田中七星瓢虫捕食棉蚜的阳性率 ,并按 F=L· r· n,P=F/D估计了七星瓢虫对棉蚜的日捕食量及棉田中棉蚜的被捕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别在长江下游沿海棉区(大丰) 和沿江棉区(南京),以早熟常规棉中棉所50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双因素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直播棉田以棉花3叶期为起始日期,移栽棉田以移栽后第3 d为起始日期,采用随机调查法,调查整株棉花所有器官,记录棉株上节肢动物的种类及数量。【结果】 栽培措施对棉田天敌亚群落个体数及益害比作用显著,且趋势一致,移栽棉田更有利于天敌发生,益害比更高,不同施氮量对棉田昆虫无明显影响。棉田中主要是棉蚜、烟粉虱、绿盲蝽和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主要天敌草蛉、蜘蛛和瓢虫。棉蚜、朱砂叶螨、花蓟马、烟粉虱和绿盲蝽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发生数量较集中,其中直播棉田棉蚜、朱砂叶螨发生数量相对较多,移栽棉田花蓟马和绿盲蝽发生量相对较多,不增施氮肥棉田花蓟马发生数量相对较多,烟粉虱在棉田间均有发生,且数量较多。草蛉在8月下旬和9月上中旬发生数量大。6月下旬和7月上中旬蜘蛛和瓢虫发生数量大。其中移栽棉田蜘蛛和瓢虫发生量相对较多,增施氮肥棉田草蛉和瓢虫发生数量相对较多。害虫亚群落在南京移N0棉田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直N0棉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则相反;天敌亚群落在大丰移N10棉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直N0棉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则相反。【结论】 棉田昆虫消长动态及发生量因栽培措施和施氮量不同而略有差异。害虫亚群落在移栽方式且不施氮肥的棉田中群落稳定性最高,而天敌亚群落在移栽且增施氮肥的棉田中稳定性最高。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棉田瓢虫发生规律及与棉蚜的追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4a的系统调查 ,发现瓢虫是棉田天敌的优势种群 ,瓢虫在棉田只有一个峰期。瓢虫与棉蚜有明显的追随关系 ,在不专门用农药防治棉蚜的情况下 ,瓢虫可基本控制棉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棉蚜天敌控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罩笼排除法评价棉蚜天敌效力以及各类天敌数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天敌对棉田棉蚜有着很强的控制作用。天敌中以多异瓢虫、方斑瓢虫、小花蝽和异须盲蝽为主,其余天敌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0.
棉花苗期棉蚜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3—1986年5—6月份棉田定点系统调查,1986年6月天敌与棉蚜空间格局动态的研究以及室内饲养功能反应的测定,根据作者(邹运鼎1986)提出的标准,从天敌、害虫两者数量、时间、空间三个方面关系综合评定、得出龟纹瓢虫是棉花苗期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七星瓢虫对棉蚜的捕食作用。用血清学方法测得了棉田中七星瓢虫捕食棉蚜的阳性率,并按F=L.r.n,P=F/D估计了七星瓢虫对棉蚜的日捕食量及棉田中棉田中棉蚜的被捕食率。  相似文献   

12.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是我国常见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为更好评价七星瓢虫在油松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状况,以利于在生产中有效的应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观测了七星瓢虫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油松和荆条上2种蚜虫——松大蚜(Cinara pintabulaeformis)和棉蚜(Aphis gossypii)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在棉蚜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松大蚜的种群数量时,七星瓢虫明显喜好捕食棉蚜;在松大蚜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棉蚜时,则喜好捕食松大蚜;在2种蚜虫种群数量相近,或者松大蚜种群数量略高于棉蚜时,七星瓢虫仍较喜好捕食棉蚜。  相似文献   

13.
棉蚜是新疆棉田常发性、重发性的害虫,棉花伏蚜期棉田天敌的种类多、数量大,药剂喷雾防治效果差,且对棉蚜主要天敌杀伤力大。利用20%康复多通过滴灌的形式,促使棉花植株吸收、传导,棉蚜吸食棉株汁液引起中毒,从而控制棉蚜的危害。一、材料和方法试验设在农2师32团连作棉田,试验地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1%~1.2%,pH 为7~8,试验药剂为20%康复多,棉花品种为 K-8。试验设每667米~2滴施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区蚜虫危害以棉蚜、棉黑蚜为主,多年来我区形成了以依靠蚜虫天敌"以害养益、以益控害"为主的防蚜植保体系;由于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发展时显滞后,蚜虫"超前"危害后显著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该植保体系虽然能控制棉田蚜虫危害,并在一定程度上消灭棉田蚜虫,但致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期滞后,棉花有效铃及比例降低、晚熟而减产。因此,只有通过有效措施控制棉花生长前中期蚜虫的危害,才是实现植棉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的关键。一、棉田蚜虫暴发规律新疆棉田益虫苗期以七星瓢虫为多见,仅见少量食蚜蛛,草蛉6月初田间零星可见到,7月上旬达高峰。七星瓢虫是"以益控害"的主要天敌,一头七星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棉蚜天敌捕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988年7月6日至8月26日在玛纳斯棉田的调查资料,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棉蚜消长曲线,并就棉蚜日增长率与天敌数量间做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棉田棉蚜呈指数消长;棉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为食虫蝽和多异瓢虫。  相似文献   

16.
198l--1985年,在河南省各不同类型的棉区,对棉蚜的天敌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棉蚜的天敌62种,分属于8个目,20个科。其中以瓢虫、蜘蛛、草蛉、食蚜蝇、蚜茧蜂和姬猎蝽类的发生数量最大,在棉田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在不同类型的棉田,棉蚜天故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发生的数量和时问有差异,其抑制棉蚜的效果因棉田环境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之各地棉田利用棉蚜天敌时也应注意选用适应本地棉田生态条件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7.
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生境条件下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对农田害虫的生态治理和持续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不同类型的棉田,系统调查棉田中棉蚜及其周围生境中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新疆南部棉区非棉田生境中的天敌种类多、数量大、发生期早。在同一地区、同一年份不同类型的棉田棉蚜发生的总趋势大致相同,但其进入棉田的时期、发生量有较大差异。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进入棉田的时间最早的是类型I,最晚的是类型Ⅳ。食虫蝽类最早进入类型Ⅱ,类型Ⅳ最晚。调查期内各类天敌的总数,瓢虫数量最多的是类型I,最少的是类型Ⅳ;草蛉、食蚜蝇、食虫蝽和蜘蛛总量最多的是类型Ⅱ,最少的是类型Ⅳ。由此可见,非棉田生境是影响棉田天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新疆棉蚜的生态调控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棉田天敌、蚜虫及室内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方法]调查棉田天敌、蚜虫发生情况,并观察室内龟纹瓢虫的各虫态历期。[结果]龟纹瓢虫6月在室内常温饲养历期为28.8 d。蚜虫盛期5 d后棉田出现龟纹瓢虫成幼虫盛期。生产实践中宜放宽棉蚜防治指标,以提高龟纹瓢虫的种群数量,控制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结论]试验结果为龟纹瓢虫的化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棉田昆虫群落及时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时间生态位的研究,共记录昆虫39种,隶属9个目,30个科.在害虫种群中,棉叶蝉种内竞争最为激烈,棉蚜的竞争最缓和;大青叶蝉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强,朱砂叶螨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弱;在天敌种群中,异色瓢虫种内竞争最激烈,龟纹瓢虫最为缓和;龟纹瓢虫与异色瓢虫的生态位重叠最大,异色瓢虫与棉蚜茧蜂的生态位重叠最小.龟纹瓢虫、中华草蛉与棉田主要害虫的重叠较大,说明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对棉田主要害虫的跟随和控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施药失当已使棉田的自然天敌数量大减。为了综合治理棉田害虫,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特提出保护棉田自然天敌九法。 一、种植诱集带 在棉田内每隔10行棉花种1行玉米,可使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数量增加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