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菌(Ustilaginodea Virens)所引起的水稻病。本病在世界种植水稻的地区分布很广。近年来,我国随着水稻的丰产及流行条件的适宜,在不少植稻区亦普遍发生本病。1982年,我省水稻严重流行本病,造成了稻谷品质的下降及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少地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属的弓浆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猪发生本病时,常可引起整个猪场发病,病死率可达65%以上。笔者在多年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防止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防治方案如下。1流行特点各种畜禽及人类都可以感染弓形虫病。据统计世界上约有1/4的人血清中有抗体。欧洲人的感染源性也很大。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肠道、皮肤及胎盘等途经侵入。病畜禽和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综合报导了黑龙江省畜禽硒—维生素 E 缺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调查研究,确认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侵害猪、羊、牛、马、鹿、兔、水貂及鸡,北京鸭等多种畜禽,且以幼龄畜禽病情严重。综合征的流行具有地区性的待点,即受特定的环境条件所制约。初步查明,低硒环境(土壤)是致病的根本条件。因此,疾病的实质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从流行病学现象及病区的分布来看,本综合征与人的克山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水貂阿留申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慢性经过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急性死亡亦偶尔可见。本病广泛流行于养貂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于陆续从国外引进种貂,和国内貂场场际间的种貂交流,近年来我国许多貂场也有本病流行。该病发病率高,病貂繁殖率显  相似文献   

5.
猪气喘病1951年在国内已有报道,据57年的统计,已有13个省50余县市有此病的流行,给养猪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甘肃兰州、天水、河西等地区亦有本病的流行。1959年10月,我们在协助甘肃河西某牧场防治猪气喘病的过程中,曾对本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试验,尤其是关于血液学等方面的检查,因国内各地报道很不一致,故着重提出供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鳮新城疫,可依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痕,初步判断。但确实的診断,則需进行病毒分离鑑定。本病在我省分布情况,缺乏系統調查。1953年,李善达先生曾在宿县、合肥、蕪湖三地,通过实驗室診断,証实有本病存在。其他地区,多系就症状、病痕推断。近年来,我省鸡疫嚴重流行,每年都有大批死亡。进一步了解疫情分布,对更好地貫彻防疫措施是有益的。为此,1963年,安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简称粘膜病)是牛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传染源主要是来自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1病因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来自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病畜可发生持续性的病毒血症。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发生垂直感染,交配、人工授精亦能感染。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二季多发。  相似文献   

8.
江苏徐淮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是当前我省果树生产中的严重问题。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病害的流行、病情加剧,苹果树大批死亡。近年来,我们在徐、淮苹果主要产区通过调查研究,探索本病发生与为害的生态条件及防治技术措施,已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两种颚口胃线虫的主要形态区别如下:①头部:陶氏颚口胃线虫的头球突出虫体的前端,上生8~10列头棘。口孔两侧各有一片明显分三叶的唇瓣,每一唇瓣基部有一椭圆形的乳突。而钢刺颚口胃线虫的头棘为11~12列,口孔两侧的唇瓣分叶不明显,唇基部的乳突呈圆形。②体部:陶氏颚口胃线虫体前半部的体棘大而扁平,分3~6齿,三齿的中齿明显长于两侧齿,中齿的长度为侧刺的4.4~5.1倍,体后部的刺是针叶状。刚刺颚口胃线虫体前部的体棘的齿数为3~11齿,三齿棘的中齿不明显长于两侧齿,中齿的长度为侧齿的1.9~2.1倍。体前端的体棘较小,到10齿体棘以后齿的数目迅速递减而体棘的长度增加,体后段的棘呈针状。③虫卵:陶氏颚口胃线虫的卵呈卵圆形,大小为63.68×26.96微米,两端各有一个帽状突起,卵壳表面有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孔纹。刚刺颚口胃线虫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为61.35~37.96微米,仅一端有帽状突起,卵壳亦有孔纹。  相似文献   

10.
猪生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神秘病、蓝耳病、不孕及呼吸综合症、流产与呼吸综合症等.其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弱仔等.仔猪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高死亡率.本病在国外早有报道,我国台湾省于1993年有本病毒的发生和流行.内地尤其我省尚没有该病爆发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姜片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吸虫病。它不仅是公共卫生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养猪事业亦可带来很大的危害。根据吴淑卿等的统计,本病在我国的流行范围达14个省(吴淑卿等:中国经济动物志,35,科学出版社,1960)。另据何承德等1960年的调查,在陕西汉中专区本病的流行亦相当普遍。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猪感染率可高达100%,感染强度最多  相似文献   

12.
<正> 牛焦虫病是一种传播性很强的寄生性血孢子虫病。本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但所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常呈急性流行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我省养牛业因此病遭受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 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最早由?和?于1930年在苏联发现.至今该病发现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但其病原虫种在原虫分类学和疾病分类学上的位置,尚无统一见树.我国牛瑟氏泰勒焦虫病于1964年由杨平氏在贵州首次发现,相继辽宁、吉林、青海、甘肃等省也报导了此病.然而,就其病原特性,危害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甚少,说法也不尽一致.我省本病分布甚广,是目前流行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简称MD)是由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MDHV)引起的鸡最常见的淋巴细胞增生肿瘤性疾病。本病有高度传染性,其特征是周围神经以及性腺、虹膜、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淋巴细胞样细胞浸润。MD在世界养鸡业发达的国家中广泛发生和流行。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大连、青岛、济南、新疆、河南等各大城市的养鸡场亦有发生MD的报导。由于MD可  相似文献   

15.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附近一些鸡场的肉鸡群,所以亦称冈博罗病。另外,也有将本病称之为禽肾病、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和传染性囊病等。目前世界各国本病的阳性率都比饺高。我国于1976邝荣禄等在广州首次发现本病,于1979年刘福致等亦在北京发现本病。  相似文献   

16.
徐燕 《农家致富》2014,(16):40-41
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伪鸡瘟,它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一、流行病学鸡、火鸡、珍珠鸡及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易感,水禽对本病有抵抗力。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但对鸟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流行停止后的带毒鸡,常呈慢性经过,是造成本病继续流行的原因。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年龄的易感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后,可迅速传播呈毁灭性流行,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病是一种宿主范围极为广泛的人畜共患病。我国大部分省区已先后进行了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并获得了较为详细的资料。我省贾梧松等(1980)首次从猪体分离出弓形虫,但直至目前,尚缺乏动物间感染情况的系统资料。为了了解我省人畜弓形虫病的感染流行情况,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9年3—5月,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武陟县的人畜弓形虫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对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黄鳝(19批次)和国内部分地区(广东广州、重庆、四川内江、湖北荆州、福建漳州和吉林长春)市售的黄鳝和泥鳅进行剖检。将内脏和肌肉进行蛋白酶消化后,取滤液沉淀,体视显微镜下挑出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所分离出的虫体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印尼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批次阳性率达到91.7%;菲律宾黄鳝中未检出颚口线虫。国内只在漳州的泥鳅中发现了18条虫体,在黄鳝中发现了1条虫体,其他地区均无发现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后,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基因,对产物测序后结果进行多重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印尼黄鳝中分离的颚口线虫为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n)和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福建漳州地区分离出的19条颚口线虫,其中17条为日本颚口线虫(G.nipponicum)、2条为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n)。  相似文献   

19.
<正> 鸡葡萄球菌病于1892年由Lucet首次报道,以后在欧洲、美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相继发现。我国于1981年在北京首先确诊此病,1985年在我省也发现葡萄球菌病,近几年来逐步蔓延,危害日益严重。一、流行特点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一种条件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在秋季,败血型多发生于40~60日龄;脐炎型主要侵害10日龄以内的雏鸡;关节炎型多见成年鸡。白色来航鸡和肉鸡对本病最敏感。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偶而也有地方流行性。主要传染途径是创伤,如带翅号、断喙、网刺、刮伤等,为病菌提供侵入门户;接种疫苗时不注意针头和注射部位的消毒导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发病;鸡患有传染性法氏  相似文献   

20.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存在于鼻腔、扁桃体、颚窦、乳腺等处)是主要传染源。新生仔猪常由脐带伤口和断尾伤口感染。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于本菌的耐酸性.还可通过病猪肉传染。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其次是架子猪,而成年猪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