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8种主要小蠹虫从其形态特征、坑道特征、寄主植物等方面提出检验鉴定方法,探索利用聚集信息素、同工电酶图谱等新技术开展小蠹虫检疫检验和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2.
切梢小蠹属昆虫分类鉴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张真  曹鹏  王鸿斌  韩平定 《林业科学》2012,48(2):110-116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鉴定切梢小蠹的特征系统。利用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的瘤状颗粒和刻点分布、鞘翅斜面刚毛长短和前胸背板刻点及刚毛分布3种特征,在体视显微镜放大30倍条件下可实现切梢小蠹虫的准确鉴定。通过形态鉴定为同种的小蠹虫在利用28Sr DNA序列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能首先聚在一起,并且切梢小蠹属昆虫种下、种间和种上的遗传距离分布在3个不重叠的范围内,利用28Sr DNA基因构建切梢小蠹属分子鉴定体系是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或遗传距离比较均可实现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小蠹虫是胶园常见病虫害之一,年1995月~年月我场万多株开割株就有株发1219961122857现此虫害,其中被虫蛀死株,受害率。经2820.07%实际观察,已鉴定出危害橡胶树的小蠹虫有三种,分别是长小蠹科的锥尾长小蠹虫、粉蠹科的橡胶肩角粉蠹虫和筒蠹科的短鞘长腹筒蠹虫,其中以锥尾长小蠹虫对橡胶树危害最大。危害特点1 根病和死皮树受虫蛀率最高,可占虫害总数的,其次为自然灾害和条溃疡病树。条溃疡和自90%然灾害坏死斑受虫蛀的死亡率较低,而死皮树受虫害后死亡率高达以上,因为死皮树枯死的皮内70%会散发出一种酸臭气味,这种气味很…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测定清西陵小蠹虫发生情况,应用信息聚集素诱集小蠹虫,共诱集到3种小蠹虫,其中1种为油松梢小蠹,另外2种分别为海小蠹亚科的根小蠹未定种和小蠹亚科的锉小蠹未定种,并测定了油松梢小蠹飞扬高峰期和扬飞期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油松梢小蠹在清西陵地区飞扬期持续2个月左右,4月11日为始盛期,4月15日为羽化盛期,5月7日为盛末期。  相似文献   

5.
小蠹虫前胃板形态特征是小蠹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研究、描述了西北地区常见的33种小蠹虫前胃板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引起木材变色的真菌种类,木材变色真菌的传播媒介,木材变色真菌传媒小蠹虫种类及其携菌部位,以及传媒小蠹虫与木材变色真菌间的交互作用上综述了木材变色真菌种类的鉴定状况及其传播媒介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两种小蠹虫在云南松树干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蠹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横坑切梢小蠹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蠹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蠹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蠹虫信息化合物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蠹虫具有复杂的种间和种内信息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控制对寄主树木的选择、入侵及危害,进而调控小蠹虫在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种群密度和生态分布。本文简要概述了信息化合物在小蠹虫寄主选择、入侵、定居、繁殖等一系列行为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小蠹虫寄主选择理论,重点阐明了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小蠹在青海省天然针叶林区内,尤其是隆务河流域危害较重。要及时控制小蠹在青海省以云杉为主的天然针叶林内发生危害蔓延的趋势,搞清小蠹虫优势危害种、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形态识别特征等尤为重要。小蠹虫体型较小,种、属特征很难区分。作者利用11种小蠹虫的形态特征、产卵方式、坑道特征、坑道内雌雄比、危害特点、危害树种等规律性特征区分小蠹虫种类,在实践当中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正>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成虫体长3毫米~4.5毫米,身体黑色,鞘翅暗黑色,有光泽。是一种在榆树及其嫁接品种上普遍发生的蛀干害虫。一、小蠹虫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小蠹虫每年4月底至5月初开始暴发,因其生存繁殖能力强,危害隐蔽,遇到气温突降、干旱等气候条件极易暴发。林中衰弱木或濒死木以及风倒木、冰雪损害木及断落枝条等,均会招来小蠹虫进行繁殖,尤其是受到小蠹虫侵害的林木,更容易聚集大量同种小蠹虫前  相似文献   

11.
思茅松小蠹虫种类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危害思茅松小蠹虫种类有3亚科11属15种,其中7种为思茅松(寄主)及分布新记录种。云南松梢小蠹、思茅四眼小蠹、额毛小蠹及云南切梢小蠹是思茅松的主要害虫,应列为该区域主要的检疫、监测和防治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壤综合肥力、采脂强度、坡向、林分结构是影响小蠹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研究揭示了小蠹虫成灾的林分与不成灾林分的生态学特征,为营造抗小蠹虫林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蠹虫与多种微生物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小蠹虫与伴生真菌种间关系存在着相对稳定性和依赖性.在小蠹虫蛀干过程中,伴生真菌随蠹虫携带进入树木木质部和韧皮部,通过消耗寄主的养料,堵塞木质部筛管,破坏韧皮细胞,对寄主树木产生危害作用.在小蠹虫众多的伴生真菌里,尤以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在小蠹虫种群建立、协同克服寄主抗性、引起树木病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该文对小蠹虫与长喙壳类真菌伴生关系、长喙壳类真菌种类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蠹虫伴生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蠹虫伴生菌是在植物-小蠹虫-伴生菌系统中,削弱树木抗性、协助小蠹虫侵害的重要因子。伴生菌与小蠹虫的联系和相互适应是在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的。寄主树木对伴生菌的抗御作用主要是通过物理防御、化学防御进行的。而伴生菌对寄主树的侵害又常常是与小蠹虫协同作用的。因此,揭示伴生菌在小蠹虫相互生态联系,探讨伴生菌在植物-小蠹虫-伴生菌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防治小蠹虫危害、保护寄主树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外借鑑     
对北欧经济起重要作用的森林,近十年来遭到害虫的严重为害,1969年秋,一场大风使大片森林风倒,由于面积较大,不能及时清理,这些倒木遭到小蠹虫的严重为害。开始用DDT等杀虫剂进行防治,1975年瑞典政府禁止使用DDT后改用六六六,但这种药剂除杀死小蠹虫外,还能杀死其它昆虫。对小蠹虫的传统防治方法是在冬末伐倒老树留在林中,待气温上升到18℃时,小蠹虫就会爬上倒木,然后将倒木及时运出消毁,用这种方法杀死小蠹虫成  相似文献   

15.
树木抗性与小蠹虫生存策略的进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辉  袁锋 《林业科学》2002,38(5):147-151
小蠹虫对寄主树木的入侵危害不仅受到树木原生性抗性的直接影响 ,而且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繁衍也受到寄主树木诱导性抗性的制约。寄主树木抗性的强弱决定小蠹虫入侵寄主树木的数量 ,也促使小蠹虫与特定的真菌共生 ,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以削弱寄主树木抗虫性 ,从而为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创造必备的生存条件。同时小蠹虫为适应真菌的共生和寄主树木的抗虫性 ,促使小蠹虫生存繁衍策略高度进化 ,从而形成小蠹虫—共生真菌—寄主树木三者协同进化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橡胶树小蠹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植胶区橡胶树小蠹虫为4个科17个种的小蠹虫群体,是主要蛀食橡胶树死亡组织的次期性害虫,长期生存在橡胶林中。1990年后,橡胶树小蠹虫为害逐渐明显,表现大量发生,虫害树快速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2000~2007年的研究表明:橡胶树小蠹虫种群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活蛀性的角面长小蠹(Platypussecrelus Sampson)、小杯长小蠹(P.calicutus Chapuis)已发展成为优势种,致使橡胶树小蠹虫种群从次要害虫逐渐变为主要害虫,成为橡胶树衰退重要的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橡胶树衰退,特别是过度的乙烯利刺激割胶导致的橡胶树衰退,是促变小蠹虫群体结构并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害虫的主要诱因。因此,提高管理水平,调控生产技术,使胶林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才是有效地控制橡胶树衰退趋势和控制小蠹虫为害于经济阈值之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瑆 《云南林业》2004,25(1):16-17
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严重危害松属树种的危险性蛀干害虫,是云南省补充检疫对象。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以下简称小蠹虫)危害猖獗,对全省松林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来,我们从治理小蠹虫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治理小蠹虫的成功经验和综合治理技术。现将综合治理技术介绍如下。1小蠹虫的预防1.1培育健康森林,搞好生态治理①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多选择优势乡土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造林。②混交林对小蠹虫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造林时应多树种搭配,营造针阔混交林,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小蠹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混交林比例应大于30%。③…  相似文献   

18.
<正> 小蠹虫是我省主要树种的重要隐蔽性蛀干害虫,因危害严重,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个体细小,鉴定工作往往有一定困难。湖北省小蠹科(Scolytidae)目前已采到2亚科6族8属14种,为方便鉴定起见。现列检索表如下,并注明其寄主与分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橡胶小蠹虫优势种类和为害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2001年,对云南西双版纳国营和民营胶园的调查结果,角面长小蠹和小杯长小蠹是为害橡胶的小蠹虫优势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8%和57.6%;小蠹虫主要在割线上、下方各50cm范围内入蛀;小蠹虫发生率与橡胶树品种和使用乙烯利刺激剂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小蠹虫是世界上重要的森林害虫,常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小蠹虫多存在于高中山区且其生活隐蔽,利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利用化学信息物质防治小蠹虫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化学信息物质,特别是寄主次生性物质和小蠹虫信息素对小蠹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应用化学信息物质防治小蠹虫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