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套袋梨果病虫害防治的特点套袋梨园应侧重于树干、叶部病虫害及入袋害虫的防治。梨果套袋技术能很好的防治梨小、桃小、苹小等食心虫类害虫的危害,减轻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的发病程度。但果袋内特殊的阴暗环境给喜阴的黄粉虫、康氏粉蚧等入袋害虫提供了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邯郸地区栽植梨树面积广,时间久,是梨出口重要的生产基地。近几年来,梨树害虫发生日趋严重,对梨品质和产量危害极大,给广大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调查,梨园主要害虫有梨木虱、康氏粉蚧、梨黄粉虫、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针对这几种害虫,防治方法分述如下:1梨木虱1.1危害特征梨木虱的若虫、成虫均可为害,以若虫为害为主,刺吸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梨小食心虫在永仁县的危害情况,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时期采取梨果套袋、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1 掌握好时间花后1月左右(5月中旬~6月中旬)是套袋最佳时机,套袋过早,疏果的任务完成过晚,易受梨黑星病、轮纹病、黄粉虫等病虫侵染危害,且果面色泽变化小,失去套袋意义。2 袋与果保持适当距离套袋时,纸袋要先撑开,套入后使袋纸与梨果保持1~2cm间隙,以防蝽象危害梨果,袋口要系在果柄上部近果胎处并注意将袋口捏严扎紧,不留喇叭口,以防黄粉虫、康氏粉蚧等害虫进入袋内危害梨果,或喷药时药液流入袋内造成果面污染及药害。3 套袋前后管理技术(1)疏果。套袋前按标准细致疏果,百枝留果40~50个,必须保证梨果是“80”头上商品果占80%以上,疏…  相似文献   

5.
梨树套袋前防治病虫害应重点防治对套袋梨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这些病虫主要有康氏粉蚧、黄粉虫、黑星病、黑斑病、缺素症等。  相似文献   

6.
冠县是山东省梨主产区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绿宝石、丰水、黄金、新红巴梨等新品种 ,采用果实套袋生产高档优质绿色果品 ,规模大、效益好。成功地克服了常见病虫害如梨轮纹病、梨黑星病、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危害 ,又避免了农药残留。套袋后果实生长小环境的改变使病虫发生规律和种类有了新的变化。梨黄粉虫、梨木虱、梨康氏粉蚧、梨黑点病等突显为新的果实病虫害。 2 0 0 0年冠县苗圃承担国家林业局 948项目“西洋梨贮藏保鲜技术引进”课题中田间试验部分 ,着重研究新品种梨套袋果实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结如下。1 套袋后常…  相似文献   

7.
梨绿吉丁虫是危害梨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对榆次区梨绿吉丁虫连续四年的观察,摸清了该虫在榆次区的发生时间、危害状况、生活史以及生态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梨黄粉蚜的发生对梨树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严重地影响到梨果的品质和产量。1 危害症状梨黄粉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 ,俗称黄粉虫 ,危害梨树枝干和果实 ,不危害叶片 ,以成虫和若虫在枝干翘皮下、嫩枝上、果实萼洼或果面取食繁殖 ,果实被害后形成褐色斑点 ,严重的形成黑斑 ,遇潮湿环境引起腐烂。2 发生规律梨黄粉蚜大多以两性卵在树干翘皮裂缝中越冬 ,越冬卵在每年 4月上旬 ,梨开花期孵化为干母若虫 ,于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 ,羽化为成虫后产卵繁殖。 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当梨果长到 2~ 3cm时 ,开始向梨果转移 ,在梨果萼洼处为害繁殖…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梨、桃、李等经济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切实明确果实套袋方法在防控梨小食心虫上的应用,研究比较了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和不同部位梨果套袋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危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程度和套袋时间可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及虫口数量,套袋时间越早、套袋程度越高,效果较好,梨树落花后20—40天后进行100%套袋,蛀果减退率96.96%,虫口减退率达90.51%;10%、30%套袋效果与不进行套袋无显著性差异;仅套取上部果实较仅套取中部果实和仅套取下部梨果,对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梨黄粉虫,又名黄粉蚜,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果肉组织逐渐腐烂,严重时全果脱落,严重影响果品质量。1发生规律虫以卵在树皮缝、伤口或枝干的残附物内越冬。翌年梨树开花时(4月上中旬)卵孵化,羽化成虫在原处继续产卵,6月中旬前后,虫口猛增,7月中旬群集果实萼洼处繁殖,8~9月出现有性蚜,交尾后越冬。2为害状况梨树开花时孵化后若虫在翘皮下刺吸汁液,6月中旬前后开始陆续向果上转移。7月上旬多群集果实萼洼处为害,继而扩散到果面上,此时果面上的成虫、卵堆及初孵若虫似黄粉,8月中旬梨果接近成熟时,为害最严重,套袋梨果更易受害,常导致梨果大…  相似文献   

11.
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主要以若虫危害梨果,在果面上产生大量的油状分泌物,降低果实的质量。胶东地区日本梨栽培面积约10000hm^2,在生产中果实套袋后,康氏粉蚧对果实为害比较严重,但广大果农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的防治康氏粉蚧,我们对其进行观察防治试验,总结出了康氏粉蚧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套袋鸭梨果面黑点成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套袋鸭梨果面黑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套袋鸭梨果面可出现3种不同的斑点,即黄粉虫为害造成的斑点、梨森虱及春粘液造成的斑点,另外还有一种黑点。这种黑点产生的主导因素是高湿度和梨果实袋的通透性能差。经保温,在3-17d内可使00%梨果产生黑点。通透性差的药蜡梨袋赤点果率达27.09%,为对照袋的18.3倍。  相似文献   

13.
套袋鸭梨果面黑点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套袋是目前栽培中的标准方法,但套袋后的鸭梨往往在果面形成黑点,发生率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质量。研究发现,果面黑点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是梨黄粉蚜和梨木虱等害虫入袋为害造成的。防治方法是田间防治加防止入袋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套袋鸭梨的果面黑点率。  相似文献   

14.
<正>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suis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又名黄粉虫。寄主仅为梨,是一种为害梨树的枝干、果实而不为害叶片的蚜虫。被此蚜为害后的梨果,轻者影响外贸出口,重者失去商品价值。1985年由于梨黄粉蚜的为害使河北省的鸭梨出口信誉受到很大影响。为此,我们于1987—1988年研究了此蚜的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此虫打下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梨绿吉丁虫是危害梨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对榆次区梨绿吉丁虫连续四年的观察,摸清了该虫在榆次区的发生时间、危害状况、生活史以及生态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梨茎蜂(JanuspiriOkamotoetMuramatsu)属于膜翅目,茎蜂科,是危害阳信鸭梨主要害虫。其成虫以产卵器锯断鸭梨新梢产卵的方式危害鸭梨树,影响幼树树冠扩大和整形,造成建园困难;影响大树树势与产量,使鸭梨生产遭受重大损失。通过自1991年以来的连续性观察,摸索出该虫在阳信鸭梨区的生物学特性,并在化学防治、人工防治方面作了探讨,取得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7.
晚大新高梨轮纹病病原菌的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梨的贮藏提供参考,以晚大新高梨病果为研究对象,对梨病果轮纹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晚大新高梨在贮藏期间极易出现梨轮纹病害;受损伤的梨果感染梨轮纹病机率较大,未受损伤的梨果感染此病的机率较小。因此梨果采收一定要确保无伤采摘。  相似文献   

18.
梨茎蜂在阳信鸭梨区的危害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茎蜂属于膜翅目,茎蜂科,是危害阳信鸭梨主要害虫,其成虫以产卵器锯断鸭梨新梢产卵的方式危害鸭梨树,影响幼树树冠扩大和整形,造成建园困难,影响大树树势与产量,使鸭梨生产遭受重大损失。通过自1991年以来的连续性观察,摸索出该虫在阳信鸭梨区的生物学特性,并在化学防治、人工防治方面作了探讨,取得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鸭梨外在质量和发展绿色食品之所需,梨果套袋技术在南皮县早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套袋中,普通腊质纸袋(无药袋)又以其价格低廉且耐雨水冲刷,为广大果农所接受。但普通腊纸袋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黄粉虫入袋侵害梨果,使梨果大量脱落,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20.
从梨茎蜂危害逐渐加重谈果园天敌昆虫的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赵县等梨产区梨茎蜂危害严重,并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梨茎蜂危害加重的原因;结合调查结果提出果园天敌昆虫的保护措施,对于提高果园物种多样性和害虫防治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