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省储藏物螨类种类,分布,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萱  林进福 《粮食储藏》1993,22(4):17-23
本文报道我省1990~1992年通过27个县、市、区,110个单位储藏物螨类的种类、分布、危害及检出率调查研究,查清了福建省储藏物螨类种类共56种,隶属3个亚目,19个科,36个属.其中属国内新记录7种,常见优势螨类9种.主要害螨4种.其分布广,遍及全省九个地、市,危害储藏物品种达45种,危害较严重,检出率45.5%(饲料检出率最高达60.5%).列出了福建省储藏物螨类名录,为我省螨类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储藏物螨类防护剂的研究历史,39种储藏物螨类防护剂对不同龄期螨的毒力,39种防护剂在推食储藏过程中的杀螨效果,储藏物螨类防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储藏物螨类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兴保  夏惠 《粮食储藏》1991,20(4):36-40
储藏物螨类又称仓库螨类或仓储螨类,是仓库害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储藏农产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螨类的危害.储藏物螨类不仅严重污染储藏的粮食和食品,而且还危害人类的健康,引起螨性皮炎、尘螨性过敏、肺螨症、肠螨症和尿螨症等疾病.因此,不论在粮食和食品的储藏保管方面,或在人类的保健方面,储藏物螨类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有关储藏物螨类与疾病关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储藏物螨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建省27个县、市、区的110个单位的储藏物进行螨类的种类、分布、危害及人出率帛样调查研究,查清了福建省储藏物螨类种类57种,录属3个亚目,19个科,36个属。其中属国内瓣记录7种,常见优势螨9种,主要害螨4种。其分布广,遍布全省。危害储藏物达45种,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储藏物螨类区系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属高原立体气候,温暖潮湿,物资丰富,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对云南省62个县进行调查,共记录储藏物螨类104种.其中,迪庆真扇毛螨Eucheyletia deqenensis为新种,并有27个国内新记录.本文也讨论了储藏物螨类的分布及为害.  相似文献   

6.
椭圆食粉螨 Aleuroglyphus ovatus(Troupeau),甜果螨Carpoglyphuslactis(L.)和纳氏皱皮螨Suidasia nesbitti Hughes是属于粉螨亚目Acarida的储藏物螨类.它们不仅为害各种储藏的粮食和食品,而且还能对人产生螨病.本文研究这三种粉螨的生活史及其对储藏粮食和食品的为害,并讨论了粉螨生活史与螨类防治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储藏物螨类,这种小得用肉眼几乎看不到的动物,多年来,一直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近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储藏物保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在研究防治储藏物昆虫的同时,对储藏物螨类也开始重视起来。储藏物螨类不但对储藏物有直接的为害,而且还可引起人的某些疾病,有的螨类还能传播细菌和病毒,影响了人类健康。为此,不少先进国家对储藏物螨类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我国商业部  相似文献   

8.
储粮螨类基础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粮螨类又叫储藏物螨类或仓储螨类,是为害储藏粮食和其它储藏物品的一大群微小节肢动物。螨类与昆虫属于不同的纲。昆虫属于昆虫纲Insecta,而螨类属于蛛形纲Arachnida。两者不可混淆。这二纲的共同点是身体  相似文献   

9.
储藏物螨类的危害与防治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梅松 《粮食储藏》1996,25(5):16-22
储藏物螨类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不亚于储藏物昆虫。建国以来,我们对于储藏物昆虫的研究很重视,从70年代开始,全国性的储粮昆虫调查每4年组织一次,已经基本摸清我国储藏物昆虫的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同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防治方法研究。但是,直到1986年,原商业部才首次组织全国性的储藏物编类区系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防治方法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在储藏物螨类防治史上的空白。本文作者根据有关资料,就国内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储藏物螨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作如下简介,以供参考。1储藏物螨类的危害全国重点省、市、(区…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储藏物螨类种类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兆鹏 《粮食储藏》1996,25(1):7-13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检阅,发现我国大陆和台湾省的储藏物螨类的种类是基本相同的。大陆储藏物螨类的种类为历次调查所得,文中列入的是重要的种类。台湾省储藏物螨类种类的文献资料取自J.C.Rodriguez主编的《Recent Advances in Acarology》一书。作者根据G.W.Krantz蜱螨分类系统,把在粮食仓库中发在分为4亚目;粉螨亚目Acarida、甲螨亚目Oribatida、辐几丁亚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统筹低碳城乡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扬  陈劭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180-187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为了促进江西省低碳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就江西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本质,以及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能源供应、绿色低碳、耕地保护、城乡差距、城市规模等方面,对江西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产业发展重工化和高碳化、能源供应短缺、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城乡差距扩大以及城市规模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江西省应从加强能源储备、发展低碳产业、保护农用耕地、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积极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以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粮食安全,并推动城镇化朝着绿色、低碳、城乡协调的方向发展,为江西省的低碳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吴春雅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4):258-264
旨在通过对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找出其经济发展差异背后的原因,以期丰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范围,为科学制定县域发展政策提供借鉴。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江西省80个县(市)从2000—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细分的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并从整体状况、内部结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4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从内部结构看,江西各个县在“落后型”、“实践型”、“泡沫型”和“创新型”4种类型中都有分布,其中以“实践型”为最多;从时间趋势看,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阶段性波动特征,不同阶段生产率变动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从空间分布看,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中间高南北低”倒U型特征。表明江西县域经济增长更多来源于要素投入增长而非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最后提出了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计划,各县“市”也要从自身产业和资源特点出发,找准特色与定位,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谷蠹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害虫,能够引起粮食的巨大损失。由于化学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畜安全存在巨大威胁,加上谷蠹抗药性的不断发展,植物精油作为一类植物性杀虫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取材广泛,在环境中残留较少,不污染粮食,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对防治谷蠹的含有植物精油的植物种类和植物精油对谷蠹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客观地评价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为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运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西省农业系统能值产出1.73×1023~1.82×1023 sej。其中,种植业占54.01%~61.36%,畜牧业占27.15%~29.78%,渔业占8.01%~12.81%,林业占3.34%~4.11%;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8.19%~79.18%,猪肉产品能值在畜牧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4.5%~77.4%;20年内种植业产出能值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85%,畜牧业为2.28%,林业为2.16%,渔业为5.46%;经过20年的发展,系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种植业产出能值比重由原来的61.39%下降到54.01%,牧业和渔业由原来的27.15%、8.01%分别提升到29.78%、12.42%;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能值中占较高比例,猪肉产出能值占畜牧业绝对地位,江西省农业系统经营过程中保守性、传统性较强;根据畜牧业增长趋势,将会成为江西省农业系统的引擎和主导产业,渔业生产的强势劲头,江西省农业系统将有可能出现种植、畜牧、渔业“三强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烟区气候特征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江西省烟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适宜性,从江西省气象部门系统观测数据中筛选16个产烟县近40年(1970—2010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平均气温、降雨和日照时数3组要素,分析江西省主产烟区的气候特征;并根据江西省烟草生产节令,讨论各县烟草生长季节气候特点及其与国内外主产烟区烟草生产气候条件的异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烟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82℃,年平均日照时数1623.11 h,年平均降雨量1632.14 mm,适宜烟草生产。但是,个别年份烟草生长前期可能出现低温,成熟期温度可能过高,或降雨偏多,对烟草生长和烟叶品质不利。江西省烟草生育期和大田期生长期平均温度与美国接近,高于云南玉溪、福建三明、巴西和津巴布韦,但苗期温度最低,成熟期温度最高;平均日照时数略高于福建三明,低于巴西、津巴布韦和云南玉溪,远低于美国;烟草大田期和成熟期平均降雨量与福建三明相当,远高于巴西、津巴布韦、美国和云南玉溪。江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能较好地满足烟草生产需求,但也可能出现前期低温寡照、后期高温烈日或暴雨成灾的不利气候。与国内外著名烟区相比,江西省烟区气候条件有其明显的特点,烟草生产上必须注意扬长避短,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4下半年以来,江西省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从已有的改革绩效来看,对 江西省林业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江西省仍在进行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例,阐述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成果以及在改革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幼林期麻栎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调查,初步筛选出适宜赣中地区发展的麻栎优良种源。在赣中地区的永丰官山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麻栎种源试验,调查了32个种源2年生麻栎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多数种源麻栎保存率在89%以上,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以及单株生物量在不同种源之间具有较大变异;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的32个种源划分为3组,第1组为优良种源,包括浙江、贵州等地的11个种源;第2组为较差种源,第3组为一般种源。研究结果为该区域麻栎优良种质资源初步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江西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江西省土壤地力提升采取合理的培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乙酸铵交换法测定江西省土壤耕层367个土样的阳离子交换量,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旱地和稻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含量变幅较大,土壤CEC含量小于10.5 cmol(+)/kg的占比高达82.02%,保肥性弱的稻田土壤比旱地高2.46%。(2)从各区域保肥力中等的土壤占比来看,江西省各区域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CEC含量分布高度一致,表现为赣西>赣中>赣北>赣东北>赣南。(3)江西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主要受有机质、全N显著(P<0.05)影响,其次是土壤pH、速效N、速效K、全P、全K的影响,而有效P的影响力最小。江西省耕地土壤保肥能力弱,旱地保肥能力略强于稻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