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发展贵州现代农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贵州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突出特色。要增加投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化化经营,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民增收为中心,认真抓好特色产业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质量型农业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专家指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征。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为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2009年11月,我国由农业部牵头,正  相似文献   

3.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要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构件来抓,搞好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制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07,(3):37-3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作物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农业部杜青林部长指出,发展航天育种,是大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将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破解的课题。笔者根据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多来的工作实践,对健全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谈些看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汤洁  戴兴临  张弢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54-257
农业生物技术是解决中国农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缺乏和高能源消耗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种养》2010,(2):1-1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调研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坚持从国情特色和农业的产业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进步之路,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农民需要的根本方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努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和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10,(2):55-56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调研时强调,要紧紧同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坚持从国情特色和农业的产业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进步之路,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农民需要的根本方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努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和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科技创新与进步是改善并调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此文对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环  仪坤秀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59-363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意志和中国的现实选择。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阐述了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指出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阻碍,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既是基础和优先领域,也是最具挑战和难度最大所在。农牧地区的新农村发展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是典型的农牧地区,全旗各乡镇(苏木)在区域的差异性、功能的主导性和发展的制约性(简称“三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这对于全旗新农村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乌审旗不同乡镇(苏木)“三性”的分析,乌审旗新农村发展的主要模式为:工业企业带动模式、城镇建设带动模式、现代农业带动模式、生态牧业带动模式、休闲旅游带动模式、专业市场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詹孟于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41-14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而通过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还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特殊的经营主体,基本覆盖了目前中国农业的上、中、下游生产组织形式,参与和衔接了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内涵和现状,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质量、土地使用规模、金融制度建设、人才培育体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农户的能力和意识及信息化和数字化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的是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这四大特征方面发展更加完善,在中国绿色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农业、农村概念的分析,对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内涵及任务的阐述,指出农业信息化是农业行业的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农村区域各相关行业的信息化。辨析二者关系,提出狭义的农业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的一部分,广义的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互不包含,但二者在农村区域的农业信息化上交叉的观点。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重点都是农村区域的农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天津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具体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独特的人才、智力、学科与科技优势,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农业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推广体系,构建农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机制,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北京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实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推进路径,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利用文献分析、典型案例和专家咨询法,探讨数字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数字化是现代农业4.0阶段的关键特征,数字经济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北京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先行者,为北京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数字化、经营网络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数字乡村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不完善、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够、数字乡村人才缺乏等问题。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产品经营和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亟需与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应不断夯实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加大数字乡村科技研发,深化数字乡村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数字乡村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视野中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梳理了大众化过程中地方大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机遇与挑战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地方大学的需求,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快速提升根本要素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即人力资本的投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则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本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促进这一转化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学作为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本服务、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等产品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寻找机遇,突破困境,促进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浙北平原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选择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浙北平原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种典型模式:如“生猪-沼气-沼液、有机肥-蔬菜、林果”循环农业模式;稻草、谷壳、河泥-种植蘑菇-蘑菇渣泥废弃物-种植大棚芦笋(或西瓜、蔬菜、黄桃等)”循环农业模式;“水稻-桑枝条培养黑木耳-废弃菌棒还田(或桑果园)”循环农业模式等,最后就加快发展新型农业循环经济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