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春油菜青油-46为供试材料,在花期进行剪叶处理,研究源的减少对库器官的分化和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油菜花期去叶减少了源的面积,影响了油菜光合产物的积累,使油菜株高降低,茎秆变细,分枝减少,角粒数下降,千粒重增加,角果大小、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生产力(PPA)、单位角果皮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下降,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降低,对分枝产量的影响大于主花序,且去叶越多下降越大,其中去短柄叶的影响大于长柄叶。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表现杂种幼苗生长迅速,发根量大,根系干重和体积优势显著;光合叶面积和角果皮面积杂种优势明显;具有显著的干物质累积优势,各生育时期的干物重平均优势率在19.56%—47.36%之间,而且幼苗期的干物重与籽粒产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17个优良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品系(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二次分枝数、主序角果数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数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角果数、二次分枝数、主序角果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主序长度与结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育种工作中宜选单株粒重高以及单株角果数、二次分枝数和主序角果数多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杂交油菜宁杂1号和宁杂3号为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密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密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密度与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132个杂交种为研究对象,乳熟期考察每个杂交种糯性、柔嫩性、皮渣率及风味,完全成熟后测定每个杂交种百粒重及百粒体积,计算出籽粒密度。通过简单相关分析,了解籽粒密度与蒸煮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粒密度与糯性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籽粒密度增大糯性显著变差;籽粒密度与皮渣率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籽粒密度增大皮渣率显著变差;籽粒密度与柔嫩性、风味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油菜三系组合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6个油菜三系组合材料进行选株、考种,分析了其中11个组合主要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角果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角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间仅株高与主花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株高与主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部位与第一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6万~18万株/hm2的移栽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产量以极显著的幂函数趋势增加,增产原因在于通过密植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角果皮面积指数;(2)群体总角果数是提高苏油4号产量的关键因子,但每角粒数则是限制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苏油4号油菜籽硫苷、蛋白质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的差异不显著,但含油率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施纯氮262.5 kg/hm2条件下,苏油4号籽粒产量超4000 kg/hm2的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适宜角果皮面积指数为4.9。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F23家系为材料,对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都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含油量都不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值较大,说明这6种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它性状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作用.蛋白质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大,硫苷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较小的正效应;芥酸含量和含油量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它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负效应.含油量通过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6个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 F_1为材料,研究了亲本灌浆特性与 F_1粒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超标优势与亲本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及最大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体积对千粒重优势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平均灌浆速率,而最大灌浆速率作用最小。粒重强优势组合可通过流快库大亲本交配而获得。  相似文献   

11.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模拟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46 036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 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 8、0.156 0、0.780 4、0.819 8和0.792 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使其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氮、钾肥用量与配比对大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肥和锌肥运筹对大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施用氮肥显著提高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而钾肥运筹对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不大;粒重随穗期氮肥用量比例减少而增加,钾肥运筹对粒重的影响因氮肥的用量和比例而异;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和后期比例的增加而提高;β-葡聚糖含量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22 463~46 036.55 株/667m2 8个密度设置)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 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 ~46 036 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 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38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早、中熟小麦品种(系)籽粒生长Ⅰ、Ⅱ、Ⅲ3个时期的生长速率,并探讨了它们与粒重、种子体积和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生长第Ⅰ期的生长速率与第Ⅱ期的生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生长各时期的生长速率均与种子体积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杂交油菜高产群体质量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5~1997年对秦油2号高产群体质量及调控技术的研究,明确其适宜密度为7000株/亩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为550角左右,每亩总有效角果量范围为320~400万。在适宜总有效角果量范围内,每角粒重与盛花期、成熟期单株茎枝重、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粒壳比、粒重占角果重百分率、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较高的每角粒重具有明显的强源畅流增产作用。在获得适宜总有效角果量基础上,把每角粒重提高到70mg以上,是秦油2号高产群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每角粒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粒色与含油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方法对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进行粒色分级,测定其皮壳率、籽粒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籽粒含油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粒色与籽粒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519**),与皮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08**);粒色与籽粒含油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71169。甘蓝型黄籽油菜含油量明显高于黑籽油菜的含油量;皮壳率对含油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和主要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降低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单位面积角果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因此,高产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减少,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则显著减少。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有所降低。[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7号适宜密度为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对24个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单株产量及9个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702和0.8439,且净效应均达极显著正值;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虽为正值且较大,但净效应呈负值;结角密度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及净效应均为负值。研究结果分析,浙北优质甘蓝型油菜高产的育种方向,在选择合适结角密度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每角果实粒数和单株有效总角果数两个主要目标性状的选择上,同时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催熟剂主要有触杀脱水式和内吸传导式2种类型,其作用方式和途径完全不同.为比较不同类型催熟剂对油菜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化学催熟对不同油菜品种造成的内源激素差异,试验选用了2种类型催熟剂敌草快和农达,并以作用效果快捷的一种复合催熟剂催熟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乙烯释放量受催熟剂影响较小,角果皮受影响较大.催熟剂明显增加了中、晚熟品种籽粒的乙烯释放量,早熟品种变化较小;使用催熟剂后角果皮乙烯释放量形成第2个高峰,且晚熟品种的峰值明显高于早、中熟品种.催熟剂显著降低角果皮吲哚乙酸(IAA)含量,其中早熟品种下降幅度最大;籽粒IAA受催熟剂影响与角果皮相反,中、晚熟品种下降幅度较大.脱落酸(ABA)受催熟剂影响与IAA相反.敌草快促进籽粒和角果皮乙烯释放,且随催熟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显著降低IAA含量,增加ABA含量,加快角果与籽粒脱水.农达对角果催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潮泥田中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用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密度呈直线负相关,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呈直线正相关;施用尿素82.8 kg/hm2比施用尿素27.6kg/hm2增产322 kg/hm2,施用磷、钾肥与否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主花序长随密度的增加而缩短,有效分枝高随密度增加而升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理论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的变化不大,高氮肥区比低氮肥区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理论产量增加较多,株高和有效分枝高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