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型冬瓜一代杂种白星的父母本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授粉、留瓜节位、单株留瓜数、种瓜采收期和后熟期,以及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或第3雌花节位留种瓜较好,单株选留1个种瓜较为适宜;7:00~9:00每朵雄花授1~3朵雌花为较适宜的授粉量;授粉60 d后采收种瓜,并经过20 d的后熟期,种子成熟度好,发芽率高;每667 m2栽800~900株的定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油用牡丹‘凤丹’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试材,设置4种株距和行距种植密度40cm×60cm、50cm×70cm、60cm×80cm、70cm×90cm。分别于盛花期和收获期,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株高、冠幅、新枝条数、新枝长度、花横径、花高、叶片数、叶长和叶宽9个关键形态指标以及单株果荚长度、果荚厚度、果荚质量、籽粒质量、籽粒数和千粒质量6个关键产量指标,以期筛选出兼顾优良性状和高产的最适种植密度,为‘凤丹’进一步规范化种植和高产高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冠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果荚质量、单株籽粒质量、千粒质量、果荚长度、果荚厚度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株高和新枝长度变化趋势则相反;花横径、花高、新枝条数和单株籽粒数先升高后降低,呈明显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在60cm×80cm密度下达到最大值,且此密度下群体产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密度(P0.05),其籽粒667m~2产量为153.0kg。综上,在60cm×80cm密度下油用牡丹‘凤丹’的形态性状和产量指标均达到较优水平,可被建议为高产高效合理化种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冷凉地区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与栽培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海拔冷凉的青海西宁地区引种大豆品种东农40,于5月4日播种,出苗70天左右开始结荚,90天单株荚果数达最多,100天荚果大小定型,单株荚果鲜重达最大值,此时是采收菜用青荚的适宜时期。对种植密度研究结果,以667m2栽4万株的青荚产量最高,达554.7kg,且菜用青荚品质也好。  相似文献   

4.
以"蒙农1号"红三叶为试材,对4种不同种植密度下单株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单株种子数、单株结实率、千粒质量及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株距60 cm×40 cm、60 cm×50cm、50 cm×40 cm、50 cm×50 cm 4个处理都对"蒙农1号"红三叶单株种子产量产生了影响,其中密度为50 cm×40 cm的单株种子产量最高,达到9.6 g,且显著高于其它3个种植密度处理(P0.05),其它3个种植密度的单株种子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株分枝数、单株种子数、千粒质量是"蒙农1号"红三叶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不同种植密度主要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种子数2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有调控作用,对千粒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西瓜年播种面积一直保持3330万亩左右,占世界首位。我国西瓜生产需要杂交种子数量很大,需要制种面积近百万亩。西瓜制种田主要集中西北,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加强其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对促进种子产业发展意义重大。1提高西瓜杂交制种产量技术措施1.1母本种植密度西瓜制种田适宜密度有关制种产量,其母本种植密度制约有效种瓜数。  相似文献   

6.
以尾巨桉组培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梯度下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了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生物量、单位面积总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会对桉树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在考虑桉树生长、种植成本的情况下,桉树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种植密度1250kg/hm2、施肥量0.5kg/株。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甜瓜新品种金蜜一号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作者研究了种植密度、雌花去雄及授粉时间、留果节位以及后熟时间对金蜜一号杂交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蜜一号甜瓜最佳的制种方式为母本种植密度1 200株/667 m2、大蕾期去雄后当日授粉;留果节位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种瓜采收后后熟9 d,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 西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每年播种面积大,种子需量也多。由于西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且雌雄异花,杂交制种相对容易,因而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全是杂交种。西瓜杂交制种的产量及增产的潜力主要有以下几点:1 西瓜杂交制种的产量限制因素1.1 母本种植密度 母本种植密度是决定能采种的种瓜数目的重要因素。由于西瓜杂交采种植株一般只能有1个种瓜,其产量构成为:种子单产=单位面积内坐果的植株数(即瓜数)×每瓜平均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蒜蒜头和蒜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蒜头、蒜薹产量、产值及其商品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与蒜头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密度与蒜头直径、单株蒜头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密度越大,蒜头直径、单株蒜头质量越小;紫皮大蒜合理的667 m2种植量为2.5万株。  相似文献   

10.
海南冬种瓜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冬种瓜菜起始于1986年,最初是农民自发的无序发展,种类少,面积小。1997年后,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冬种瓜菜得到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13万hm2,种类达20多个。海南冬季农产品交易会的成功举办,为冬种瓜菜搭建了产销平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毕节白蒜生长、产量及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前种植密度对幼苗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越冬后植株生长较快,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种植密度与蒜头产量呈正相关,种植密度与蒜头平均直径、单株蒜头质量呈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商品蒜的比例下降;毕节白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万~3.6万株/667 m~2,产值达4 000元/667 m~2以上,以3.2万株/667 m~2为最佳,产值达4 915.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蔬菜总量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如何提高保护地生产效益是菜农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菜区农村干部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厚皮甜瓜是水果中高档水果,风味佳美,香甜可口,随着人们生活日益提高,早春乃至冬季对甜瓜有着迫切需求。长春市露地甜瓜大量上市得7月中旬,在此以前市场销售的甜瓜基本上靠外地供应。早春甜瓜价格比蔬菜高,经济效益好,经济技术开发区乐东村张占喜抓住市场这一特点,大棚改菜种瓜。 他虚心学习种瓜经验,钻研种瓜技术,780m2竹木棚载植厚皮甜瓜,7月1日开始上市,在露地瓜登市之前基本售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引进适合干旱绿洲区气候环境的茎用莴苣品种,寻求适合该地莴苣种植的最佳密度和栽培模式,于2015年在干旱绿洲区高台县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进行了莴苣的品种适应性、适宜密度及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W4("14-Q64")的综合表现优于其它品种,种植后75d适收,肉质茎长棒形,茎皮最薄,茎肉最厚,商品率最高,单株质量较对照增加了4.56%。同一种植模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茎长、茎粗和单株质量均减小;同一种植密度,起垄栽培的株高、茎长、茎粗和单株质量均大于平畦栽培。综合分析表明,"14-Q64"适合在河西干旱绿洲区推广种植,且当地莴苣种植以起垄栽培、播种密度以株行距35cm×30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不结球白菜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结球白菜"春油5号"为试材,设置不同种植密度(667m~2种植13 340、16 675、17 787、22 233株),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结球白菜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不结球白菜的合理密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供试的不同种植密度不结球白菜的叶面积指数、单株质量及产量的发展均呈"S"型变化,播种后41d各指标缓慢增加;播种后41~54d各指标呈指数型增长,各种植密度间差异显著;后期到达最高点后保持不变甚至出现下降,处理间差异消失。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呈正相关,与单株质量呈负相关,综合不结球白菜单株质量、产量考虑,适宜栽培株行距为20cm×20cm(667m~2种植16 675株),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  相似文献   

15.
在苹果园单株施用化肥量相同的基础上,实行果草牧相结合的种植方式,与清耕法相比, 具有明显的效果。 666.7 m2产草量约供1.3只羊食用,果实增产20%,果实总糖平均提高约1%,总 酸下降,硬度和维生素C提高;种草的产投比达15.9:1;并有利于缓解有机肥来源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以广金钱草和何首乌为试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广金钱草-何首乌间作密度以及采收期对广金钱草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建立合适的广金钱草-何首乌间作模式,推动广金钱草生态种植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何首乌种植密度内,广金钱草茎叶比、单株干质量和产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随着何首乌种植密度的降低,广金钱草总黄酮、无机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夏佛塔苷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的何首乌间作密度下,随着广金钱草种植密度的降低,广金钱草的农艺性状、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和B、Mn、Fe、Zn等9种元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茎叶比、单株干质量和夏佛塔苷及Ca、Ni、Mo、Sn 4种元素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对广金钱草农艺性状、产量、有效成分和无机元素含量进行综合分析,在何首乌行株距60 cm×40 cm,广金钱草行株距40 cm×50 cm的间作密度下,定植后218 d采收广金钱草,其产量和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王吉庆 《北方园艺》1998,(3):127-128
不同密度对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采用等行株距栽培,还是采用大行距小株距栽培,除西芹平均株高,平均叶柄长差别不明显外,啊大鞘状抱茎、平均单株叶片数、平均叶柄宽、平均叶柄厚,平均单株净生均随单位面积株数的增加而减小。等行株距栽培,以17cm见方,每666.7m^2栽植23068株可获得最高折合产量为11464.8kg/666.7m^2,但以20cm见方栽培平均单株重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黄芩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黄芩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年生黄芩产量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明确人工栽培黄芩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植株茎高以及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对茎粗和根长的影响较为明显,呈处理Ⅴ(株距20cm)处理Ⅳ(株距16cm)处理Ⅲ(株距12cm)处理Ⅱ(株距10cm)处理Ⅰ(株距5cm);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根变细,叉根数增多,根外观品质变差。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黄芩群体单位面积根重、地上面积干重以及根冠比均明显提高,说明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黄芩产量的有效措施;单株根重和单株地上部分干重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处理Ⅴ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种植密度对根、茎、叶黄酮量的影响表现为根部黄酮量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Ⅰ处理Ⅳ处理Ⅴ,茎部黄酮量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Ⅳ处理Ⅴ,叶部黄酮量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Ⅴ处理Ⅰ。人工种植黄芩适当密植,协调好个体与群体、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关系,促使器官物质合理分配,并最大程度的利用光、温、水、气、肥等自然环境条件,是黄芩获得高产优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黄秋葵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3):47-49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黄秋葵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对‘石秋葵1号’‘红玉’和‘五福’这3个品种进行了5个种植密度的研究,调查分析了密度对其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石秋葵1号’‘红玉’和‘五福’的茎粗、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果质量等影响差异显著。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茎粗、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株高逐渐增高,667 m~2产量先缓慢升高后快速降低,在株距45、50 cm(中密度)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在株行距45 cm×70 cm和50 cm×70 cm时,黄秋葵的品质和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20.
苹果园果草牧结合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勤  薛龙毅 《果树科学》2000,17(3):228-230
在苹果园单株施用化肥量相同的基础上,实行果草牧相结合的种植方式,与清耕法相比,具有明显的效果。666.7m^2产草量约供1.3只羊食用,果实增产20%,果实总糖平均提高约1%,总酸下降,硬度和维生素C提高;种草的产投比达15.9:1;并有利于缓解有机肥来源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