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太阳能集热器为辅助加温方式,采用了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对生态温室内气温和地温的影响。经连续试验,应用该系统加温区域平均气温较非加温区域高1℃,平均地温高4.2℃。结果表明:生态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具有明显增加地温的效果,且散热管埋深越深抵抗不良天气因素能力越强,具有长期蓄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散热方式下生态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对温室气温和地温的影响情况。通过对比的试验方法,分析了墙体散热方式、地面散热方式、墙体和地面同时散热方式对温室气温和地温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墙体散热方式下平均气温提高3.6℃,0.1、0.3、0.5 m处平均地温提高1.3、1.0、0.6℃;地面散热方式下平均气温提高0.9℃,0.1、0.3、0.5 m处平均地温提高2.5、3.3、4.1℃;墙体和地面同时散热方式下平均气温提高2.1℃,0.1、0.3、0.5 m处平均地温提高1.8、2.3、3.2℃。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水循环增温蓄热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北方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内的温度,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同时减少温室加温能耗,设计了一种水循环增温蓄热系统。该系统以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为依托,以水为介质进行热量的蓄积与释放,利用冬季晴天时北墙部位的太阳辐射热量使水增温,并把水储存在蓄热水箱内;夜间温室内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利用所贮蓄的热量给温室加温。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可使温室每天平均气温提高3.65℃以上,地温提高2.00℃左右;夜间气温至少提高3.00℃,地温提高1.00℃以上;既能有效地提高温室温度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还能替代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减少CO、CO2、SO2、NOx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冬季3个月产生环境效益2.8万元。  相似文献   

4.
利用空气能热泵系统,以水为介质对日光温室栽培槽土壤进行加热,测试冬季日光温室内气温和地温变化,以及夏季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用电低谷期,日光温室采用空气能热泵系统加温,平均气温和地温比对照温室提高2.86 ℃和1.94 ℃;夏季高温闷棚后再运行空气能热泵系统加热8 h,根结线虫平均灭虫率为92.3%,灭虫均匀性为98.9%。适时运行空气能热泵系统,冬季能有效提高温室内的气温和地温,夏季可有效提高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满洲里市双层带加温大棚黄瓜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0~15日,但在定植后由于外界气温低,棚内温度相对也低,特别是在黄瓜定植后10天内夜间气温平均6~7℃,地温平均8~9℃,此温度远远满足不了黄瓜生长的需求,因此黄瓜生长受到很大影响,缓苗时间长,根系生长缓慢,下瓜晚,产量低。针对这个问题,满洲里市北屯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双层加温大棚同期定植黄瓜时,采取沟内铺地热线的方法,增加地温,每天夜间进行10小时加温,地温显著提高,开始5天铺地热线10厘米平均地温14℃,对照10厘米平均地温7℃,最后5天铺地热线平均地温  相似文献   

6.
晴天不加温目光温室气温能很快达到蔬菜作物生长适温,但土壤温度上升较缓慢,这样导致地上部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而根系功能恢复较慢,从而引发作物的生理生化代谢紊乱。在低温的连阴雪天时,日光温室常出现冷害,严重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过去人们对温室气温研究较多,而对地温研究较少,其实植物对地温比对气温更敏感。有关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保护性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而逆境下与保护性酶活性密切相关的活性氧对细胞膜的毒害作用是植物受到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1 温室促成栽培收获季 在日本,极早熟或早熟温州蜜柑的温室栽培,通过控制温室内地温及气温,使果实成熟上市期可大大提前和延长,一般从4月下旬开始,最晚于10月中旬结束(见图1).为达到在4月下旬开始收获果实的目的,温室加温应从9月中旬开始.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温室气温与地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双城市进行小气候观测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内气温和地温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天气条件下室内外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温波动幅度小于气温波动幅度,且地温波动滞后于气温,但二者变化趋势一致;温室内气温和地温的日最高值变化幅度大于最低值,气温日较差大于地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对温室升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普通节能日光温室是指在北纬36°~41°地区冬季不加温或简单加温就能够生产喜温蔬菜的保护设施,这种温室的增温、保温性能主要受采光条件和建筑材料的影响。近年来,各地都采用了当地最佳采光的理论设计和最好的隔热保温材料。山西南部普通节能型日光温室的喜温蔬菜常年情况下可以安全进行越冬生产,但在海拔较高的太原、大同等地,普通节能型日光温室在寒冷的1月份,低夜温、低地温的威胁依然很大,特别是在大风降温和连续阴雪天低温的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室内最低温度常在5℃以下,地温则在8℃左右,这种温室的临时加温已变为长期加温,即使双层草…  相似文献   

10.
在2009~2010、2010~2011年冬季,研究比较了新疆伊宁市2种不同结构日光温室地温、气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以期为提高伊宁市日光温室冬季生产的综合利用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伊犁州育苗中心2号优化设计温室性能优于原建1号温室,2号温室内测试期间最低气温为5℃,最高气温31.5℃,地温5、10、15、20cm分别平均提高5.6、4.36、3.04、2.05℃,相对湿度平均降低11.49%。试验测试充分验证了优化设计后的日光温室性能优于原建温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温室包括玻璃温室和塑料温室(即塑料大棚)。温室环境冬季晴天时,若将温室密闭,午间室温可超过30℃,有时还可达到40℃以上。夜间随着温度下降,热能的大量损耗,在不加温供热的情况下,室温与外界气温相差无几,有时还低于外界气温。一日之间处于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状态,昼间有高温障碍的为害,夜间有低温障碍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正节能型日光温室深冬生产要取得成功,就要在温室管理中注意温度、光照、水、肥、二氧化碳的调控及有害气体、病虫害的防治。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疏忽,都会对温室生产造成影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有一句温室生产的谚语说得好:有收无收在于温,收多收少在于光。温度管理是节能型日光温室越冬生产的基础。温度管理主要表现在温室里气温和地温的调控,及日常温室蓄温、保温,和灾害性天气下临时加温。1气温调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利用电热线加温,控温仪控制地温,从适用角度出发,研究了温度对番茄幼苗的叶面积、茎粗、全株干重、根系活力、净同化率、光合速率等主要壮苗指标的影响。并得出生产上可行的既可节约能源又可育出壮苗的最佳温度组合。其结果表明:在地温17.8℃~29.7℃,气温在12.5℃~21.1℃的温度范围内,对第一花序节位及第一花序的花数的影响是气温大于地温,气温越高,第一花序节位越高,花数越少;相反,气温越低,第一花序节位越低,花数越多。通过对叶面积、茎粗、全株干重、根系活力、净同化率、光合速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夜间地温13℃左右、气温9℃左右;白天最高地温22℃左右,最高气温28.9℃左右的温度组合既可节约能源又可育出壮苗,在生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气源热泵的温室冬季加温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 值为1.76,与燃煤锅炉加温相比节能23.4%。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温,温室白天平均温度可达23.09 ℃,夜间8.68 ℃,比对照温室分别提高6.95 ℃和3.99 ℃,增温效果明显;温室白天平均相对湿度为47.45%,夜间为70.02%,比对照温室分别降低18.56、18.75 个百分点,除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利用太阳辐射能为主,在不加温或基本不加温的情况下,能在严冬季节进行喜温蔬菜生产的温室,通常被称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也称优型日光温室。这种生产设施多是在原来温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脊高,加厚墙体,加大后坡角度,生产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冬季室内最低气温一般为8℃以上,10cm地温在11℃以上,目前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高寒、干旱地区广泛应用。但生产中,优型日光温室在建造、使用及栽培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科学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材料墙体对温室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的户外温度为设计标准,以红砖材料墙体作对照,研究不同材料墙体对温室温效应
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40 mm 20 孔圆孔多孔砖作为温室内墙、外挂120 mm XPS 板、最外层为25 mm
水泥砂浆的温室墙体结构(处理D-X)具有较高的吸热和放热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温室内地温和气温。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日光温室燃池加热系统、地中热交换系统的有机结合,在冬季运行,可以提高温室地温及室内气温,并能有效降低温室内湿度;在夏季运行,可有效降低温室内气温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热交换一侧与对比侧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24.7、25.4℃,变化不大.但在风机运行期间(测试期间风机在10:00~16:30运行),热交换侧与对比侧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30.3、35.4℃,平均降温5.1℃;热交换侧最高气温为32.0℃,对比侧最高气温达38.0℃;夜间的气温较对比侧略高;地中热交换管道进、出口空气平均温度分别为24.7、19.8℃,平均降低气温4.9℃.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凤阳当地典型的设施类型为试验对象,研究比较了单层覆盖的温室和大棚、2层覆盖的温室+拱棚和大棚+拱棚等不同设施覆盖类型在冬至前后对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至前后,温室+拱棚保持日最低气温在5℃以上,最低土温可达9.2℃;大棚+拱棚气温在0~5℃,最低土温6.3℃;温室气温有时在0℃以下,最低土温7.5℃;大棚气温则常在0℃以下,有时达-4.75℃,最低土温达3.95℃。在观测的天数范围内,单层覆盖的温室和大棚、2层覆盖的温室+拱棚和大棚+拱棚日平均最高光照强度分别为25.8和25.6、12.1和7.2klx。建议在淮河流域进行喜温作物的冬季生产适宜采用温室+拱棚类型,其它覆盖类型需再增加保温或加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休眠期和生长期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海娣  张亚红 《北方园艺》2010,(15):177-182
对宁夏银川地区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葡萄休眠期至果实成熟期温度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葡萄休眠期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延长打破葡萄休眠的有效低温(0~7.2℃)时数,但夜间应将棚室风口开小或者关闭。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使温室内地温不会下降很快,升温后地温仅比气温延迟1 d达到10℃以上,满足葡萄根系生长和冬芽萌发需求;葡萄初花期至盛花期和浆果生长期至成熟期温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6.1~20.0℃、19.9~22.3℃,对于葡萄开花期和浆果成熟期的最适温度来说,气温略低;葡萄萌芽生长期到浆果生长期,日光温室内的最高气温达到29.8~40.4℃,最低气温为3.7~8.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应注意通风降温,夜间注意保温。  相似文献   

20.
辽阳型日光温室结构特殊,由镀锌钢架和草墙组装而成,代替了传统日光温室的厚土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不破坏耕作层,利于作物生长。现通过对辽阳型与白银型日光温室2012年和2013年12月和1月的气温、地温和湿度等环境参数的比较,分析了辽阳型温室的温、湿度特点,以期为该类型温室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辽阳型温室平均最低温度比白银型温度低1.2℃和0.8℃;吸热阶段,辽阳型平均每小时升温4.8~5.3℃,而白银型平均每小时升温3.8~4.7℃;辽阳型温室湿度比白银型温室高3.9%~8.6%,2个温室的地温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