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松纵坑切梢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是一种钻蛀树干为害很严重的森林害虫。该虫主要发生在立地条件差、林地卫生条件不好或其它各种原因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的林分。小蠹虫主要包括柏肤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为害侧柏、桧柏等;纵坑小蠹虫主为害油松、黑松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行山松树枯死林分的调查 ,认为松树枯死的主要原因为油松强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油松梢小蠹 (CryphalustabulaformisTsaietLi)成虫、幼虫为害所致。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为今后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测定清西陵小蠹虫发生情况,应用信息聚集素诱集小蠹虫,共诱集到3种小蠹虫,其中1种为油松梢小蠹,另外2种分别为海小蠹亚科的根小蠹未定种和小蠹亚科的锉小蠹未定种,并测定了油松梢小蠹飞扬高峰期和扬飞期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油松梢小蠹在清西陵地区飞扬期持续2个月左右,4月11日为始盛期,4月15日为羽化盛期,5月7日为盛末期。  相似文献   

4.
纵坑切梢小蠹对加勒比松的为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纵坑切梢小蠹在白云山不同变种加勒比松的为害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掌握了该虫为害松树的特征如:侵入孔部位、侵入孔直径、侵入孔道长度、为害梢直径、为害梢长度等,发现纵坑切梢小蠹对疏叶型本种加勒比松的春梢为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松纵坑切梢小蠹亦称松纵道剪枝小蠹、松小蠹等。它是鞘翅目,小蠹虫科的一种小蠹虫。属于松林次期害虫,对于衰弱和濒死的树木为害极为严重。在其成虫补充营养时期严重为害当年新梢,其交尾、产卵及幼虫期为害衰弱和濒死树木干部的韧皮部,严重时可使大片林木枯死。  相似文献   

6.
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纵坑切梢小蠹(Blas tophagus piniperda L.)属鞘翅目,小蠹虫科。亦称松纵坑剪枝小蠹、松小蠹等。是松林主要害虫之一,对衰弱木和濒死木为害极为严重,也有为害健康木的。在成虫补充营养时严重为害当年新梢,其交尾、产卵及幼虫期为害衰弱和濒死树木干部的韧皮部,严重时可造成大片林木枯死。  相似文献   

7.
姜琳 《北京园林》2005,21(4):50-51
松纵/横切梢小蠹是危害油松的两种蛀干害虫.常伴随发生,均属于毁灭性蛀干害虫.介绍松纵/横切梢小蠹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油松梢小蠹 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 i在豫北山区危害油松日趋严重。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油松梢小蠹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在豫北山区危害油松日趋严重。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国内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黑松、马尾松等松属植物。在北方地区1年1代,以幼虫钻蛀皮下、成虫蛀梢为害,致使枝梢枯黄、脱落,严重时可致林木大面积死亡。鉴于其可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应加强防控,防止其传播蔓延[1]。1风险评估1.1分布情况及控制措施1.1.1分布情况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浙江、江苏、江  相似文献   

11.
受小蠹虫不同阶段为害的云南松光合生理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5年生云南松在横坑切梢小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在蛀梢和蛀干为害期的针叶光合生理反应.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在小蠹虫蛀梢和蛀干期显著影响了针叶同化CO<,2>的能力,针叶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31%和65%,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也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针叶净光合速率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以及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小蠹虫不同的蛀害期而不同.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显著降低了针叶叶绿素含量(P<0.05),但受蛀梢为害的云南松针叶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健康或受蛀干为害的云南松.针叶最大荧光(Fm)、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以及Fv/Fo均因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而显著下降,尤以在被蛀干时的针叶Fm、Fv/Fm、Fv/Fo下降幅度更大.综合分析表明:受小蠹虫"胁迫"(蛀梢、蛀干)后针叶叶绿素合成受到显著影响,引起了寄主云南松光合机构的破坏,导致寄主云南松树势下降,这必为喜欢攻击亚健康或衰弱林木的次期性昆虫创造合适的寄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明确云南省切梢小蠹种群结构及变化规律,指导切梢小蠹的防控。[方法]在云南蠹害林区调查采样并鉴定切梢小蠹种类,比较20世纪90年代和2010年代石林、安宁、丘北3地切梢小蠹种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共有4种切梢小蠹在云南发生危害,其中,横坑切梢小蠹占发生总量的38.1%,云南切梢小蠹占36.6%,松芽小蠹占19.7%,华山松切梢小蠹占5.6%。小蠹种群结构90年代与目前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所占种群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的92.1%减少到目前的42.7%,而横坑切梢小蠹由20世纪90年代的7.9%,迅速增长到目前的57.3%。[结论]在云南,经过20年种群演替,之前云南切梢小蠹一支独大危害松林的局面,已转变为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角力共同危害松林,预示当地松林尤其是云南松林正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况,结果为云南省切梢小蠹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梢转干期在寄主云南松树冠和树干中的分布规律及三者之间的竞争互存关系,为其种群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根据生态位理论,从时间和空间资源利用上分析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云南松梢转干期树冠和树干中3种切梢小蠹的种群分布和生态位关系。【结果】树冠中横坑切梢小蠹雌、雄高峰期均晚于云南切梢小蠹,短毛切梢小蠹无明显高峰期;横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树冠下层,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树冠上层;云南切梢小蠹入侵初期可分布于整个树干,随着横坑切梢小蠹由树干基部向上部入侵过程而逐步向中上部分布;横坑切梢小蠹虫口密度在树干不同高度差异显著,而云南切梢小蠹虫口密度则在蛀干后期差异显著;3种切梢小蠹种间在时间和空间资源利用上存在差异,且性别间也存在差异;横坑切梢小蠹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大于云南切梢小蠹,但在空间资源利用上弱于云南切梢小蠹,短毛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在时间资源利用上生态位分离;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在1月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最大。【结论】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通过对时空资源的分配和弥补达到种群共存和同源竞争,短毛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在时间资源利用上生态位分离。  相似文献   

14.
陈叶红 《山西林业》2023,(S2):72-73
红脂大小蠹是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实验林区发生广泛的森林虫害之一,为害油松和樟子松。介绍了红脂大小蠹形态特征、发生及为害规律,并根据其发生特点,有针对性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弄清中国云南4种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携带率差异,了解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法和野外调查法,检测松树韧质部是否蓝变,判断切梢小蠹带菌情况,统计分析小蠹试验材料的带菌率。[结果]云南切梢小蠹成虫带菌率(80%)明显高于横坑切梢小蠹(63%)、松芽小蠹(53%)、华山松切梢小蠹(56%)。切梢小蠹幼虫的带菌率最高(90%),其次是蛹的带菌率(78%),新成虫的带菌率最低(58%)。切梢小蠹头(33%)、足(30%)、翅(32%)3个重要器官带菌率差异不明显。林间调查表明,切梢小蠹伴生菌提高了小蠹蛀干繁殖的成功率。[结论]首次报道了中国云南4种切梢小蠹伴生菌的带菌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为揭示云南省切梢小蠹成灾机制及探索切梢小蠹有效防控新途径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红脂大小蠹是国内新纪录种,为害油松的主干和主侧根,可导致健康油松在短期内大量死亡。该虫主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越冬,一般1年1代,在较寒冷地区.深层主侧根部位发育速率较慢,3年2代或2年1代,世代重叠。在纯林、生长衰弱、郁闭度小的林分中为害较重。营造混交林、加强林木管理、控制虫源、引进并保护和利用天敌是控制红脂大小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尖山林场油松小蠹的现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确定了大尖山林场油松小蠹的主要成灾种类,并对主要成灾小蠹对油松的危害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毛切梢小蠹 Tomicuspilifer Spessivtseff在河北省围场县燕格柏林区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越冬。该虫主要危害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大树及幼树枝梢 ,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清理林地 ,饵木诱杀及化学防治等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条件下,对繁殖期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竞争展开了研究。在养虫笼中放入来源同株云南松的2根木段,同时放入2种小蠹,分别放入1种小蠹,观察小蠹对其繁殖材料云南松木段的选择。试验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喜在树皮厚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下部,而云南切梢小蠹喜在树皮薄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上部。从产卵到新成虫羽化,云南切梢小蠹的历期明显短于横坑切梢小蠹,分别为86~89 d和120~125 d。结论:在中国云南,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后者更具次期性害虫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马栏林场位于乔山林区南端,属于残败的天然林区,次生着山杨、栎类、桦木、油松等树种。油松在这里生长历史悠久,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由于是天然林区,所以害虫区系比较复杂。在某种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一些害虫会猖獗起来。例如1982年以建庄油松梢小蠹为主的蛀干害虫突然大发生,面积达6.4万多亩,占油松林面积的50.5%,其中人工林发生面积4.2万多亩,占1956年建场以来营造油松林保存面积7.4万多亩的56.7%,使木材蓄积损失约4万米~3。小蠹虫在该林区为油松人工幼林的主要虫种,为了给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在马栏林区进行了建庄油松梢小蠹等蛀干害虫生活史与习性的观察。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