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海檬果(以套种潺槁进行对比)及海岸后侧进行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造林(以木麻黄纯林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海檬果的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海檬果的生长量大于潺槁,林带套种海檬果后防风效果比套种潺槁的要好;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后对木麻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提高了防风效能和改善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开展了木麻黄大叶相思行状混交造林试验,以木麻黄纯林作为对照。对造林8年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防风效能以及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其生长量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的蓄积量高于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中木麻黄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最大;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防风效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按1∶3比例混交的林分防风效果最好;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沿海沙地营造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时建议单行木麻黄与多行大叶相思混交。  相似文献   

4.
对沙质海岸后侧木麻黄台湾栾树混交造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栾树与木麻黄多行混交可以提高台湾栾树的树高、胸径生长量,而且台湾栾树木麻黄多行混交林防风效果较好,但台湾栾树纯林生长较差,防风效果也不理想。建议在沿海沙地台湾栾树造林以木麻黄稀疏林带下套种或与木麻黄等其它树种多行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5.
在东山县山地开展木麻黄+厚荚相思1∶1和3∶3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促进了木麻黄胸径、材积生长,提高了林分单位面积的总蓄积量;削弱了林内风速,增强了林分的防风效能;增加了土壤的养分,改善了地力。木麻黄+厚荚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对于提高木麻黄生长量、防风效能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更加明显。沿海山地木麻黄造林以营造木麻黄+厚荚相思多行或块状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6.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7.
以琼北地区4个不同造林地木麻黄生长情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海岸带造林点,木麻黄的成活率不同,木麻黄林木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离海岸越远其成活率较高,生长效果也越好;不同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木麻黄混交模式早期的生长状况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滨海地区窿缘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试验目的木麻黄抗风力强,防风效果好,在滨海地区生长迅速。但多次连栽,往往表现出生长不良、抗病力差,而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种植的窿缘桉则生长尚好,但是树干弯曲,难以成材。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能否进行窿缘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以增强木麻黄的抗病和抗风能力,而又使桉树少受风害,改善木材品质,增加出材率,这是本试验的目的。二、试验地点湛江市郊区南三岛。林地为木麻黄采伐迹地。离海岸约400m。前作木麻黄有轻微青枯病。三、造林时间1981年6月。四、混交方式行间混交,比例为1∶1。株行距2×2 m。试验面积21亩。设纯桉林、纯木麻黄林作对照。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线法,对福建平潭长江澳木麻黄基干林带及工程沙障各季度防风效能和粗糙度进行评价,并将防风效能指标与测树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基干林内各季度各梯度林带随着距迎风面距离的增加,风速逐渐下降,防风效能和粗糙度逐渐上升;(2)各季度基干林内0~150 m范围,在2 m、1.5 m 和0.5 m 高度处,总体上分别存在3个、5个和4个差异显著(P〈0.05)的风速梯度,3个、4个和4个差异显著(P〈0.05)的防风效能梯度,4个差异显著(P〈0.05)的粗糙度梯度;(3)工程沙障各季度均存在较明显的防风效能和粗糙度;(4)除了冬季防风效能、粗糙度、树高和胸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季度各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风速与防风效能、粗糙度、树高和胸径呈负相关,可决系数R^2≥|-0.680|,防风效能、粗糙度、树高和胸径间呈正相关,可决系数R2≥0.490;(5)根据目前木麻黄基干林带的经营方式,至少应营建150 m宽的基干林带,才能有效降低海岸风口风速。  相似文献   

10.
沙质海岸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 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 :木麻黄混交林与木麻黄纯林相比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 ;木麻黄与刚果 12桉混交次之 ;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第三。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沙质海岸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防风效能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东山赤山防护林场的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得到的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影响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的主要因子为胸径、冠幅和树高 ,地貌类型和林分密度对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有显著的影响 ,而枝下高的影响很小。把得分值小于 0 440的一代木麻黄基干林带 (指生长后期的林带 )定义为低效防风林带 ,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另外 ,把防风效能的预测值 0 .61 3作为判断基干林带进入防护成熟初期和防护成熟末期的阈值。  相似文献   

12.
在平潭岛沙地开展了木麻黄平潭2号、A13和粤501无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对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和防风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均高于本地木麻黄实生林,而且树高、胸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无性系生长量差别不大,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生长最快。防风效果大小表现为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木麻黄粤501无性系木麻黄A13无性系本地实生木麻黄。在此试验条件下,平潭岛选用木麻黄造林宜优先选用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其次是粤501和A13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惠安县崇武半岛海岸木麻黄林带为研究对象,探讨木麻黄林内的林窗套种巨尾桉的林分生长效果,开展了复层林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块状套种巨尾桉后生长较快,4年树高平均可达8.75 m,胸径9.95 cm,并形成异龄复层林。该林分平均可降低风速81.35%,这对改善林带结构,提高林分防护效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主要配置模式进行了筛选。选取对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大类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在综合效益上,各配置模式排序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并根据海岸带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各模式的梯次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防风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研究表明:疏密度相同,不同年龄的林分30年生前其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增大30年之后,林分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大降。木麻黄林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林更新年龄以30年为宜,有效防护距离为20m。年龄要同,疏密度不同的林分期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对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研究表明 :疏密度相同 ,不同年龄的林分 30年生前其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30年之后 ,林分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林更新年龄以 30年为宜 ,有效防护距离为 2 0m。年龄相同 ,疏密度不同的林分其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东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主要配置模式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大类8个指标,从理论与买践相结合的角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东南沿海基于林带后沿沙地防护林7种主要配置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影响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很高的比重.各配置模式综合效益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根据所得结果还对各种配置模式在海岸带的梯度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风口1年生木麻黄不同品系成活率、生长量及风害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在风口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抗风性强,是风口理想的造林品系,可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风口造林设置风障至关重要,防风障可以减轻木麻黄受风害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风障要多道设置,风障之间距离在10~20m。  相似文献   

19.
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不同群落生物量和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能量最高 ,为 1 670 0 64g·m- 2 和 3 41 685 70kJ·m- 2 ,其次是木麻黄-湿地松群落 1 0 1 0 4 62g·m- 2 和 2 1 0 1 2 8 3 0kJ·m- 2 ,单一木麻黄群落最低 ,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在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 ,木麻黄各组分干重热值为 1 9 83~ 2 1 5 2kJ·g,厚荚相思各组分热值为2 0 0 0~ 2 3 77kJ·g- 1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47~ 2 0 83kJ·g- 1 ,湿地松各组分热值为2 0 5 4~ 2 1 5 4kJ·g- 1 ;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98~ 2 1 2 7kJ·g- 1 。在不同群落结构中木麻黄各组分的热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木麻黄各组分热值最大 ,其次是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中最小。不同的混交模式产生不同的混交效果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的生物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5倍 ,是单一木麻黄群落的 3 2 6倍 ,能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3倍 ,是单一木麻  相似文献   

20.
在惠安沿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下进行了潺槁造林试验,对12年生的试验林生长、防风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郁闭度增大,潺槁生长量降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种植潺槁后,林带的防风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潺槁后,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