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多层覆盖据观测,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气温提高2—4℃,地温提高1—2℃;在大棚中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层幕,于夜间覆盖,可使棚内气温、地温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盖一层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温提高1—2℃。2.覆盖地膜覆盖地膜一般可使10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左右。同  相似文献   

2.
一、保护地番茄栽培设施类型保护地番茄栽培设施类型很多。育苗可以用改良阳畦和薄膜、日光温室,定植在塑料薄膜覆盖的中、小拱棚内或春用塑料大棚内。三面薄膜的日光温室白天不需要加温,夜间在塑料薄膜上加盖草帘或在草帘上加盖一层薄膜,这样能保持棚内恒温。这种温室适宜番茄的早春提早栽培。早春提早栽培番茄大棚内一般通  相似文献   

3.
大棚跨度最好在6~8米以上,高度不限。1月上旬扣好棚膜。棚内设1.5米跨度小拱棚,覆盖3米宽棚膜,夜间小拱棚上覆盖一层厚草苫。草苫上加盖一层旧棚模。保温性能大大增强,可达到或接近一膜一苫日光温室内的温度。育苗过后还可定植番茄。  相似文献   

4.
1.温湿度管理定植初期气温较高,大棚两侧不需要盖膜,利于通风降温.9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夜间气温低于15℃时,要及时盖好两侧棚膜,晴天棚内温度高于30℃时,应及时放风,把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在85%以下.早霜前大棚内要加盖小拱棚并且覆盖草帘,可多层覆盖保温.在严寒的冬季,小拱棚内温度应不低于8℃,同时要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拱棚是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小型拱棚春黄瓜短期覆盖栽培,是把露地栽培的春黄瓜提早定植,利用小拱棚的保温防霜性能,在没有断霜前提早定植,提早收获,延长供应期,提高产量和效益。小拱棚晴天阳光充足升温快,夜间降温也快。遇到寒流时,有时棚内气温接近外温,但低温时间短、地温较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多层覆盖对大跨度拱棚典型季节热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构建双膜大跨度拱棚模型,探究夏季无风和冬季有风2种较为极端环境下拱棚内热环境的分布规律,并与单膜大跨度拱棚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拱棚内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3%,均方根误差0.75℃,构建的CFD模型可准确模拟双膜大跨度拱棚内的温度分布;夏季工况下双膜大跨度拱棚在缓冲区域会产生高温积聚,导致双膜大跨度拱棚平均温度比单膜大跨度拱棚高约1℃;冬季工况下双膜大跨度拱棚内外层空间温差较大,双膜大跨度拱棚平均温度比单膜大跨度拱棚高5.1~10.6℃。综上,双膜大跨度拱棚更适用于寿光地区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四膜覆盖、三膜覆盖、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模式下保护地内的温湿度特征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二膜覆盖可抗-2.8℃低温,三膜覆盖可抗-6.8℃低温,四膜覆盖可抗-9.8℃低温。最低气温-11.3℃条件下,10 cm地温地膜覆盖为1.11℃、二膜覆盖4.61℃、三膜覆盖6.61℃、四膜覆盖达到7.11℃。因此,在山东地区,通过塑料薄膜多层覆盖,可以提高棚内的气温和地温,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达到提早播种、提前上市的目的。但是四膜覆盖和三膜覆盖由于播种时间过早,大棚内气温、地温都较低,结薯过早,同时由于多层薄膜覆盖,光线弱,植株长势弱,薯块小,产量偏低。地膜覆盖,虽然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但是由于生长后期温度高,地下块茎膨大受到抑制。二膜覆盖前期温度高有利于植株的快速生长,结薯后块茎膨大迅速,高温来临前完成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一、保护地番茄栽培设施类型 保护地番茄栽培设施类型很多。育苗可以用改良阳畦和薄膜、日光温室,定植在塑料薄膜覆盖的中、小拱棚内或春用塑料大棚内。三面薄膜的日光温室白天不需要加温。夜间在塑料薄膜上加盖草帘或在草帘上加盖一层薄膜,这样能保持棚内恒温。这种温室适宜番茄的早春提早栽培。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良种。选择荚宽又长,产量高的质优品种。 二、多膜覆盖。大拱棚与小拱棚比,能进行多层覆盖,有利于操作,可以分次上架,能够延长覆盖时间,提高夜温2~4℃,提早播种10—15天,增产10%左右。在大面积推广大拱棚的同时,扩大多层覆盖面积,并覆盖聚乙稀无滴膜。推广小拱棚一大拱棚一草苫多层保护。这种保护栽培形式可提前1个月播种,上市期可提前15~20天,每公顷效益比小拱棚增加15000元。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农家顾问》2009,(1):37-37
1 多层覆盖采用外面扣大棚.大棚内扣小拱棚(西瓜单行种植.每行扣1个小拱棚).小拱棚内再覆盖地膜的方法栽培西瓜。气温低时,可在小拱棚上加盖草苫.必要时可在大棚外再加盖草苫,以增加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