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 Motschulsky)在陕西关中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夏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并取食,交配,3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卵期;4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蛹期;5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为成虫期,采用在林间小面积繁育种瓢,将带种瓢的枝条在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发生区挂放,可大面积持续控制草 履蚧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2012年~2014年在沈阳地区进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沈阳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蛹期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美国白蛾虫态有重叠现象,1~2代历期不等,第2代成虫产卵期较之第1代明显变短,而幼虫期和蛹期又明显较之第1代变长。  相似文献   

3.
红环瓢虫生物学特性观测及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河南林业科技》2010,30(3):39-39,41
红环瓢虫是草履蚧的重要天敌,整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共4龄,以成虫越夏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开始出蛰,出蛰不整齐,3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为卵期,3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为幼虫期,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为成虫期。红环瓢虫具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对草履蚧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能取食草履蚧的若虫、蛹和成虫,可利用红环瓢虫对草履蚧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4.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5.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1代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8月中旬为蛹期,7月中旬-8月中旬为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9月上旬为卵期,11月上旬-次年3月中旬为蛹期,3月中旬-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40%氧化乐果1:80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红眼玛弄蝶以幼虫在观赏竹上缀叶为虫苞,在苞在取食竹叶,幼虫5龄。在广东1a5代,越冬幼虫于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中旬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从第1代起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下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8月下旬到9月下旬,10月下旬到翌年4月下旬,各代成虫发生期从第1代起分别为4月底到5月中下旬,6月中旬到7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8月中旬到9月中旬,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各代各虫态有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7.
白杨叶甲在河北省平泉县1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和表土内越冬,4月中旬杨树发芽时开始上树取食危害,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6月初开始化蛹,6月10日左右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卵,7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蛹,8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9月下旬成虫下树越冬。  相似文献   

8.
榆近脉三节叶蜂(Aproceros leucopoda Takeuchi)属河北分布新纪录种.在河北承德1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危害,后3代成虫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出现.幼虫危害多种榆树,以...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杭州市郊和鄞县宝幢一带的马尾松林中,卫松益蛉1年发生2代,无冬眠现象。第1代发生于4月上旬至11月下旬,第2代发生于8月下旬至翌年6月下旬。其成虫和幼虫发生期正与日本松干蚧和马尾松干蚧的繁殖期相吻合;1头成虫日平均取食松干蚧茧蛹约9只,或卵276.6拉;1头幼虫全期取食松干蚧卵2837.1粒,也捕食松干蚧若虫和雌成虫等。这对松干蚧虫口的增殖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卫松益蛉成虫和幼虫可以用松干蚧卵,若虫、茧蛹和雌成虫;米蛾卵,以及多种蚜虫或代饲料1号饲养。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木蠹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木蠹象主要危害樟子松枝和主干。在长春地区,1a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浅土层内和树皮裂缝内越冬。第2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开始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6月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上旬;7月上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卵期平均14d,幼虫期平均34d,蛹期平均12d,成虫期长达300~330d;幼虫分6个龄期。  相似文献   

11.
栎长颈卷叶象Paracycnotrachelus longiceps Motschulsky危害柞树嫩叶,在丹东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5月初出蜇,终见日出现在7月初。一个叶苞内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幼虫期11~16 d,蛹期3~5 d。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样株和定期定点观察,对通辽地区杨干象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干象在内蒙古通辽市1 a发生一代,以幼虫(大多数)或卵(少数)在寄主枝干韧皮部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的幼虫开始活动,越冬的卵也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蛀入木质部化蛹,蛹期12 d左右,6月下旬逐渐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交尾产卵,不同时间产的卵的卵期差异很大,8月中旬产下的卵,卵期平均12 d; 9月上旬产的卵,卵期平均20 d;后期产下的卵直到第二年春季才孵化。  相似文献   

13.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近年来危害黄平县马尾松种子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虫在贵州省黄平县1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杂草及松土层内越冬,成虫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幼虫期5月中旬至7月中旬,蛹期7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提出了初步的防治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梦尼夜蛾是阔叶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进行了研究。梦尼夜蛾在阿尔山林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4月27日~5月2日,4月末成虫开始产卵,产卵盛期为5月10日,卵孵化始见期为5月16日,孵化盛期5月25日,6月2日孵化结束。幼虫共5龄,幼虫期与气温有关。幼虫危害始盛期为6月中旬,危害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化蛹,幼虫化蛹始见期为7月上旬,盛期为7月中旬。蛹期最长,从7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时长约为9个月。  相似文献   

15.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6.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是森林害虫之一,也可能是资源昆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研究国内曾有报道,但除汪广(1957)观察到其生活史为周年发生世代以外,其余只记录过一个世代的经过。近年,我们曾持续两年观察其发生过程。现把结果报道如下。一、生活史:据饲养观察,绿尾大蚕蛾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四代,以蛹越冬。各世代起迄时间是:第一代卵3月上旬至4月下旬,幼虫3月中至6月上旬、蛹5月中至6月上旬,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世代历期65天;第二代卵5月下旬至6月下旬、幼虫5月下旬至7月中,蛹6月中至7月下旬,成虫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世代历期57天;第三代  相似文献   

17.
小直缘跳甲是橄榄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市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橄榄树上的受害叶片或未受害叶片的背面越冬,至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恢复活动,开始补充营养,交尾、产卵,卵产在橄榄秋梢先端的叶芽处,卵期7至12天,4月上旬出现第一代幼虫,4月底老熟幼虫沿树枝、树干向下爬行,到地面寻找化蛹场所,在树下表土1cm深处做成蛹室化蛹,蛹期21天。5月底第一代成虫出现,持续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10月中旬出现成虫,进入越冬,存活至翌年3月。  相似文献   

18.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19.
<正>1危害规律及症状1a 4代,4月份杨树放叶后,越冬幼虫开始危害,5月底化蛹,6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现,6月中、下旬出现幼虫;7月中旬第2代成虫盛发,7月下旬出现幼虫;8月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8月下旬出现幼虫;第4代成虫9月中旬出现,9月下旬出现幼虫。成虫产卵于叶背  相似文献   

20.
梨圆蚧Quaraspiliotus perniciosus (Comst.)以为害果树为主,近年来发现严重为害杨树,在丹东地区主要为害家榆,被害株率75.8%。1年发生2代,以1龄固定若虫越冬,越冬代雌成虫5月中旬、第1代雌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初产卵胚胎发育已经完成。梨圆蚧有3种捕食性、5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黑背唇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蚧雌成虫81.3头;小蜂、蚜小蜂、四节蚜小蜂平均混合寄生率为3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