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刺槐眉尺蠖(Meichihuo citiuai Yang)属尺蛾科,为我国的特有种,是1种重要农林害虫。该虫于2003年春开始在易县南城司乡南台、长岭两村山梁的刺槐上为害;2004年在该2村造成十几米宽的条带为害,并且在涞源县东杏花村也有小面积发生;2005年在易县、涞源县迅速蔓延,局部暴发为害。1发生为害情况刺槐眉尺蠖繁殖能力强,幼虫暴食性强,食性杂,在易县、涞源县除不取食椿树树叶外,其他林木和农作物都取食。幼虫3龄前食量较小,4龄以后食量大增,昼、夜取食,受惊扰则坠落地面,随后又爬上树取食为害。该虫主要发生在山区海拔1 000 m以上向阳山沟、坡地的…  相似文献   

2.
豆天蛾(Clanis binineata Walker)是我区豆上的一种主要害虫。1982年对其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试验。 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 在长势均匀的夏播豆田,设5个处理小区,每小区100株,在大豆始荚期,分别在5个小区内接豆天蛾三龄幼虫6头、10头、17头、22头和零头(对照)。至大部幼虫接近老熟,调查叶面积被害率,9月26日测定产量和百粒重。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3.
大豆斜纹夜蛾幼虫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犤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犦分布极广,寄主广泛,可为害豆类、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及玉米等多种农作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蔬菜面积的逐步扩大,该虫为害逐年加重,暴发频率增高。为进一步明确斜纹夜蛾幼虫在大豆上的分布规律,提高测报和防治水平,我们于2003年8月上、中旬夏大豆初花期,在淳安县威坪镇五丰村、汾口镇下坞村,对该虫在大豆田中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1研究方法于大豆初花期,斜纹夜蛾幼虫盛发阶段,选择早、中、晚熟各种类型田14块,品种为当地农家种大青豆,每块田调查100~300穴,以1…  相似文献   

4.
茶毒蛾又名茶毛虫、茶黄毒蛾。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油茶、梧桐、椿树等。主要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以前从未在关中东部香椿树上造成严重损失。1998~2000年在华县、渭南塬区香椿树上普遍发现茶毒蛾幼虫为害叶片,且年趋严重,整枝、整树被食,剩下枝干。据初步观察,关中东部椿树的茶毒蛾为第二代幼虫。幼虫具有群居性,三龄后群集上部枝叶间,食叶成缺刻,五、六龄食量最大,进入暴食期,8~9月间进入为害高峰期。防治方法:①清除枯枝落叶,可消灭部分蛹;②4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于晚上7~11时点灯诱杀成虫;③在幼虫三龄以前,可…  相似文献   

5.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我国列为2类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原发于北美洲,1979年首次在我国丹东发现。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呈现蔓延扩散趋势,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1发生为害情况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和产卵期,幼虫5月上旬开始为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为第1代成虫期。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出现,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为…  相似文献   

6.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为芦苇上的一种暴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湿地呈间歇性暴发态势。经过连续8年的野外监测、人工笼养和灯光诱集,系统调查了芦毒蛾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芦毒蛾在南大港湿地1年发生3代。4月上、中旬芦苇放叶后,越冬代幼虫逐渐转移到芦苇及其他禾本科杂草上为害,主要为害虫态为越冬代幼虫及第1代、第2代幼虫;10月上、中旬,2代成虫羽化后飞向苇草混生地产卵,以3代低龄幼虫越冬。芦毒蛾在湿地各种杂草上产卵、孵化及化蛹、羽化。但2龄幼虫主要转移至芦苇上取食,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冬季苇田干燥和芦苇生长期水层较浅,有利于幼虫越冬和取食为害。成虫具较强趋光性。幼虫越冬期、春季越冬代幼虫为害期是芦毒蛾的防控的关键时期,可通过越冬期烧荒或蓄水、春季药剂防控越冬代低龄幼虫、各代成虫盛发期灯光诱控和区域性联合监控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7.
2000年北京市甜菜夜蛾大发生,特别是 8月中旬以后暴发成灾,对秋播紫花苜蓿等作物为害严重。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同时,组织了药剂试验和生产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发生为害特点   1)突然暴发成灾。 1999年北京市苜蓿播种面积约 1 333 hm2。甜菜夜蛾前期发生为害极轻, 10月上旬部分地块虫量每平方米达 10余头,属轻度为害。 2000年苜蓿种植面积扩大到 1.1万 hm2。甜菜夜蛾幼虫始见于 6月中旬。一至二代发生为害轻,每平方米只有几头虫。三代个别地块为害较重,每平方米有卵 3~ 5块,幼虫 20~ 40头。进入 8月中旬甜菜夜蛾突然…  相似文献   

8.
陈凤英 《江西植保》2002,25(4):112-113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属鳞翅目 ,螟蛾科害虫 ,在我省玉米上普遍发生 ,为害严重 ,是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我省余干县2 0 0 1年已见零星发生为害藜蒿 ,2 0 0 2年新建县铁河乡方洲村 2 hm2 藜蒿基地 ,6月中旬见幼虫发生与为害 ,7~ 8月份在藜蒿上暴发成灾 ,1 0月份还有大量的幼虫为害 ,各虫态并存 ,以高龄幼虫为主。据笔者于 2 0 0 2年 1 0月 1 1日在铁河乡方洲村调查 ,虫株率低的为 50 % ,高的达 1 0 0 % ,少数每株有幼虫 1~ 2条 ,多数每株有幼虫 3~ 6条 ,一般可减产 2 0 %~ 3 0 %、重达 50 %以上。1 寄主作物与为害…  相似文献   

9.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仙居县斜纹夜蛾大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浙江仙居县为害日趋严重,常在局部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旱粮上暴发成灾,成为本县夏秋季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03年该虫发生更严重,来势猛,造成多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1发生概况2003年8月初全县各地均报告有斜纹夜蛾为害,受害作物主要有大豆、扁豆、甘薯、芋艿、玉米、蔬菜、黄姜等。据统计,全县旱地作物50%~60%的面积受害,其中大豆受害更重一些,有70%~80%大豆田受害。受害面积秋大豆470hm2,甘薯530hm2。8月8日在大豆田调查,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80~400头,严重的达1000头以上。芋艿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200~1200头,…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Neemgard, an acaricidal and fungicidal formulation obtained from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seed kernels, on the phytophagous mite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the predacious mite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nd the predatory spiderChiracanthium mildei, were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Neemgard was highly toxic toT. cinnabarinus but had no toxic effect onC. mildei orP. persimilis. Another neem formulation—the insecticidal Neemix 45—caused conspicuous repellency, but no mortality, inT. cinnabarinus.  相似文献   

12.
关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论述了退耕还林 (草 )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一项战略性措施 ,分析了在满足农村人口粮食的基本需求情况下 ,退耕坡地仍有很大潜力 ,以及从自然环境特点、历史时期植被分布来看 ,黄土高原广大地区种树种草是可行的 ;并提出了退耕还林 (草 )必须重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在梧州市1a发生7~8代,该虫主要发生危害时期为春、秋两季.在高温的5~7月卵的孵化率较低,一般为10%~30%.当田间橙黄色卵粒数达总卵量数30%之后2~3d即为幼虫盛发期;以小白菜为例,其防治指标是:苗期1000~1 500头幼虫/667m^2,成株期~中后期20~30头幼虫/百株。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NN和DEA的我国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中国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为例,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一维时间序列扩展到多维,从而作为经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由此对2005-2010年的中国工业与环境加以预测,使得预测精度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986-2010年的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的有效性加以评价,指出二者之间大致呈“S”型发展趋势,表明中国工业环境污染状况正逐步得到改善。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发展基本相符,这为研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云南蓝莓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云南蓝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危害情况,于2008-2012年对云南省5个蓝莓主栽区的蓝莓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危害蓝莓的病虫害23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3种,虫害10种。在系统调查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蓝莓的缺铁症和斑喙丽金龟为当前防治的主要对象,并对其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五级草害目测法有目的地对上海地区引进的花卉进行调查,发现有10种已逸生为杂草,其中有些物种近5年仍在继续被引进。引起物种逸生的原因主要有5种。应用风险分析技术是防止外来种入侵的有效手段,针对风险分析现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代浮尘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归纳总结了近20年国内外关于浮尘及其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对浮尘的特点、影响、监测预报、气候成因、来源、长距离传输以及浮尘与黄土的形成的关系、浮尘对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的影响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藏西北高寒牧区气候特征及草地退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藏西北高寒牧区9个气象站1971~2005年共35年的观测资料以及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与牧草长势相关的温度、降水、蒸发量等气象因子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35年来,藏西北高寒牧区平均温度、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为逐年增加,蒸发量逐年减小;各季节的变化与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藏西北高寒牧区两大区域,阿里地区的北部和那曲地区的气候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牧草生长最重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来看,阿里牧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朝着干热方向发展,对牧草的生长有不利影响,而那曲牧区气候变化特征为暖湿型,有利于牧草生长。然而,通过对整个藏西北高寒牧区牧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阿里地区还是那曲地区,牧草都呈现出了退化趋势,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除自然天气气候因素外,人类活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邹华珍 《江西植保》2002,25(4):110-111
兰花是我国和世界的名贵花卉 ,近年来 ,“兰花热”风靡世界 ,兰花的炒作使许多花卉爱好者又增添了一个花卉品种。然而 ,要栽培兰花 ,纵使精心养护 ,也难免病害侵扰。如何防治兰花病害发生呢 ?这就要了解病因 ,对症下药 ,根据植物病害分类法 ,现将兰花病害分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害。1 细菌性病害有兰花腐烂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 ,把兰花腐烂病分为蘖腐病和软腐病。症状 :蘖腐病症状——蘖芽基部呈水渍状绿豆大小的病斑 ,后成为暗绿色烫伤状大斑块 ,蔓延到芽鞘外部 ,呈深褐色腐烂 ;软腐病症状——在叶的末端出现水浸状的暗绿色…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京白梨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京白梨害虫18种,天敌17种.对不同时期、不同生长期梨园害虫、天敌的发生量及数量消长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京白梨园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为京白梨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