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鞘翅目森林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森林昆虫区系,为该区人工林害虫控制及害虫种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内随机网捕法和五点法(地下昆虫),定期对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陕西省永寿县退耕还林人工植被森林昆虫区系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区有鞘翅目昆虫24科129属182种(含亚种)。该区森林昆虫主要类群有步甲、金龟、瓢虫、天牛、叶甲和象鼻虫等6大类10科142种,其中北界有65种,占该10科总种数的45.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48种,占33.80%;东洋界14种,占9.86%;其他15种,占10.56%。【结论】古北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鞘翅目森林昆虫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计有14目89科582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iera)种类为多,分别占总数的65.12%、18.72%、4.98%。昆虫区系结构由东洋种、古北种、广布种等成分组成,东洋种占50.11%,且昆虫种类的垂直分布和保护区的生境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秦岭平河梁林区的昆虫区系与组成及多样性,采用调查与文献分析法研究表明,该林区有昆虫种类29目、287科、2 004种,部分昆虫类群以古北、部分以东洋、部分以广布性分布占优势;在目-科、目-科-种水平上,类群间优势度明显、林区的昆虫类群和种类丰富,科数最多的为鳞翅目53科、鞘翅目49科、膜翅目35科,种类数最多的为鳞翅目594种、鞘翅目482种、膜翅目241种、同翅目186种、半翅目164种、双翅目114种.  相似文献   

4.
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桑园土壤昆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1-12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2个桑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2 800只(包括蜱螨目),分属于11目26科。其中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3目昆虫共占总数的74.25%;蜱螨目、同翅目、鞘翅目幼虫、弹尾目、蜚蠊目、半翅目为常见类群。优势类群是喀斯特森林环境下土壤昆虫的主体;此外,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有机荔枝园区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有机荔枝园区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有机荔枝园区中,生物群落包括昆虫纲12目62科,非昆虫纲动物7目。其中害虫群落以鞘翅目的科数最多,其次是鳞翅目和直翅目,其科数分别占害虫总科数的31.8%、18.2%和18.2%。天敌的种类相当丰富,天敌昆虫包括7目15科23种,蜘蛛12种。天敌昆虫中鞘翅目的种数占总种数的52.2%,其次是膜翅目,占21.7%。有机荔枝园区的昆虫群落中,害虫占30.9%,天敌占28.4%,40.7%为中性昆虫。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富锦湿地公园内的访花昆虫进行多样性研究。本研究观察或采集到访花昆虫共计1075只,隶属5目20科52种。其中鳞翅目有26种,占全部种类的50 %,鞘翅目有10种,占全部种类的19.23 %,优势种共9种,相比较之下,其他目的访花昆虫种类较少。对富锦湿地公园四种生境内的访花昆虫进行分析,草本花卉区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最高,灌木区和草本花卉区的相似性最高,乔木区和草本花卉区的相似性最低。对富锦湿地公园访花昆虫资源的调查,能够掌握其种类和分布情况,为湿地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弄清洱海水生鞘翅目昆虫特征,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洱海水生鞘翅目昆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洱海共有水生鞘翅目昆虫4科23种,水生鞘翅目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东洋区分布种22种,其中仅在东洋区分布的有8种,分别占95.65%和34.78%。但也有较多古北区成分,东洋-古北共有种有10种,占43.48%;同时在其他区也有一定的分布。在中国动物区系中,西南区均有分布,但华中、华南和西南区共有种也较丰富,表明3个分布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采取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现场采集与灯诱、现场采集与历史记载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不同纬度地区植被类型中的昆虫分别进行采集调查,查明祁连山保护区内分布的植食性昆虫12目125科1190种,天敌昆虫303种。对森林昆虫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归属做了初步分析。据对不同纬度地域的气候、植被的水平差异和昆虫种类的比较分析认为,祁连山保护区森林昆虫的水平地理分布概况表现为东南部种类较多,西北部种类较少,近现代人为生产和经济活动对昆虫的分布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慈巴沟自然保护区13目350种昆虫,分析了其在各目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主要集中于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分别占总种数的40.57%、15.14%和13.14%。分析其区系发现,保护区昆虫以东洋种为主体,特有种和喜马拉雅种并成。在350种昆虫中,东洋种有218种,占62.28%;古北种有12种,占3.43%;广布种有35种,占10%;喜马拉雅种有29种,占8.29%;高山种有13种,占3.71%;特有种有43种,占12.29%。其中特有成分为85种,占24.29%。该区昆虫种类及其区系典型的特征是:种类奇特而丰富,多原始古老种类,种类有多种来源,区系成分复杂,自然垂直分异明显,特有成分占比例较大。资源昆虫主要有传粉昆虫、食用/饲料昆虫、天敌昆虫、观赏昆虫、药用昆虫等类别。  相似文献   

10.
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昆虫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2005年的7—8月份和2006年的7—9月份,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的昆虫区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昆虫共104种,分属8目35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蜻蜓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它们分别占昆虫总数的53.97%、16.55%、13.47%、11.07%。各月中,昆虫的种数和个体数按大小排序为:7月>8月>9月。昆虫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E)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7月>8月>9月,优势集中性指数(D)的变化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鳞翅目森林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南部的渭北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区有鳞翅目森林昆虫31科174属253种,其中蛾类26科137属197种,蝴蝶类5科37属56种;古北界、古北-东洋跨界种类是该试区鳞翅目昆虫区系的主要组成类群;试验区鳞翅目昆虫区系组分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植被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2004~2011年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区内各样地群落植被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群落组成、植被特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而为草场恢复和下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封育区形成了以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 Iljin)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通过对历年地表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各指数高峰值和低峰值出现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为5年,这说明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封育草场的封育周期为5年。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性质、土壤基质旱化、植被恢复和重建途径等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应采用集雨造林和径流林业技术,利用地带性林草种类,仿拟自然演替规律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群落,构建"乔灌草"配置合理的稳定森林生态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燕尔窝风景区常见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护乌鲁木齐燕尔窝古树林,首次对燕尔窝风景区的常见昆虫进行了调查和多样性分析.2007年5~10月,共15次到乌鲁木齐进行昆虫标本采集,初步分类整理出昆虫标本128个种.经分析,该区域的优势昆虫类群是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且植食性昆虫占很大比例.昆虫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地区常见昆虫种类较少,除鞘翅目昆虫外,其他7个目的昆虫种类均不超过20个种,且物种的Shannon-Wiener指数(H′)较低.  相似文献   

15.
西北半干旱区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半干旱区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的植被的情况,在宁夏盐池县,选取该县的退耕还林、撂荒地和人工封育3种不同的治理措施为样地类型,根据样地生境梯度,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进行植被调查并采集数据。结合生态学和统计学软件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撂荒地和人工封育3种措施下的植被状况有了一定的增长,人工封育和退耕还林措施的效果比撂荒地好,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对崩岗的其敏感性进行有效评价,在对影响崩岗发生的空间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应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崩岗发生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并对福建省安溪县的小流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敏感性等级中现有崩岗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比率分别为0.31%、1%、1.94%和3.67%与4.55%、14.39%、28.03%和53.03%,可以看出这2个值均随崩岗发生敏感性等级的提升呈阶梯性增加,说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对崩岗发生敏感性贡献较大的空间因子为相对高差、粘粒含量和NDVI。由此提出防范崩岗发生的相关建议:对于敏感性较高的区域需要增加植被、缩小地形落差,对于敏感性较低的区域要严禁不合理的开山以及破坏植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渭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POT VGTETATION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基础,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六盘山、子午岭、秦岭北麓和关中盆地一带各有一条NDVI高值区。渭河源区植被覆盖较好,黄土塬区次之,丘陵沟壑区最差。退耕以来NDVI年最大化值增加显著,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出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轻微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的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29.35%、26.49%和8.21%,另有6.59%的土地轻微退化。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增加趋势显著,变化斜率出现负值的区域主要位于渭河中下游和泾河中上游地区。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的坡地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变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0°-6°、6°-15°、15°-25°和>25°的坡地。位于丘陵沟壑区的吴旗等县坡地植被恢复趋势最为明显,泾河中游、北洛河中上游以及渭河上游等地区也有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巩乃斯草原的地貌特征和植被特点,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景观类型,对各草场类型的昆虫群落组成、优势种及优势种群进行了讨论,并应用群落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对各类型草场的昆虫群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陕西省王东沟流域梁坡地上农地、果园、人工林地、草地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在土壤剖面上分布差异,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比农地低2.2%,人工林地、草地和苜蓿地分别比农地高25.3%,17.1%和11.6%;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图1表3参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沟头是黄土高塬沟壑区发育最活跃的地貌部位,关系着整个塬坡沟系统的水土流失。探明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沟头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仍进行耕作利用的农地沟头为对照,研究撂荒后自然恢复植被沟头不同土层(0—10、10—25、25—40 cm)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可蚀性随植被恢复年限(3—30 a)的变化。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计算>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团聚体分形维数(D)等团聚体特征值,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K)。【结果】(1)与农地沟头相比,恢复3—30 a植被沟头土壤WR0.25MWDGMD分别增加11.49%—84.43%、0.18—2.05倍、7.53%—108.62%,三者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呈线性递增关系(P<0.01),且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植被沟头土壤PADD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以线性方式递减(P<0.01),较农地沟头分别减小3.81%—32.14%、0.55%—6.63%,二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3)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沟头土壤可蚀性因子K以线性关系递减(P<0.01),较农地沟头减小5.43%—14.44%,K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结论】植被恢复条件下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对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沟头土壤可蚀性的减小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密切相关,自然恢复条件下植被恢复22—30 a沟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