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5、30),分别记为S_0、S_5、S_(10)、S_(15)、S_(20)、S_(25)、S_(30)组,试验周期为5d,慢性盐度驯化试验设置5个盐度(0、5、10、15、20),分别记为G_0、G_5、G_(10_、G_(15)、G_(20)组,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开始死亡盐度为15,随着盐度的升高死亡率急剧上升,并在盐度为25及以上时达到100%,96 h半致死盐度为18;急性盐度胁迫下,红罗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盐度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_(30)组鱼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及以下组(P0.05);慢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从盐度10开始死亡,并且累计死亡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在最高盐度20时,25 d的累计死亡率仍低于40%;慢性盐度驯化下,G_5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_(15)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G_(15)和G_(20)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_(10)、G_(15)和G_(20)组(P0.05)。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可以直接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生活,经过盐度驯化后该鱼具有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可能性,适宜的盐度和养殖驯化方式可改善红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5、30),分别记为S_0、S_5、S_(10)、S_(15)、S_(20)、S_(25)、S_(30)组,试验周期为5d,慢性盐度驯化试验设置5个盐度(0、5、10、15、20),分别记为G_0、G_5、G_(10_、G_(15)、G_(20)组,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开始死亡盐度为15,随着盐度的升高死亡率急剧上升,并在盐度为25及以上时达到100%,96 h半致死盐度为18;急性盐度胁迫下,红罗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盐度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_(30)组鱼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及以下组(P<0.05);慢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从盐度10开始死亡,并且累计死亡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在最高盐度20时,25 d的累计死亡率仍低于40%;慢性盐度驯化下,G_5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_(15)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G_(15)和G_(20)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_(10)、G_(15)和G_(20)组(P<0.05)。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可以直接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生活,经过盐度驯化后该鱼具有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可能性,适宜的盐度和养殖驯化方式可改善红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3.
合理地添加碳源有利于生物絮凝系统的构建。为快速完成海水生物絮凝系统启动,在盐度为30的生物絮凝系统启动阶段探究了3种添加碳源(葡萄糖)方式对启动效率的影响。第一种在实验初始时一次性添加葡萄糖到生物絮凝系统中,使碳与总氮质量比达到15以上;第二种在系统运行的第1~10天,每天加入A组所添加葡萄糖总量的10%,此后若氨氮(TAN)上升至1 mg/L以上,则按照C/TAN为6来添加葡萄糖;第三种每天按照C/TAN为6来添加葡萄糖。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的氨氮在实验期间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均有明显积累,但在系统运行第59天时降至最低水平。3组系统中絮体的胞外聚合物和粗蛋白等营养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物絮体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3组生物絮体的主要优势菌群都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持续添加碳源能够丰富生物絮凝系统中微生物种类。实验进行第55天时,3个处理组的生物絮凝系统启动完成。实验表明:在启动初始阶段以DOC/TN为15的比例添加葡萄糖及在系统运行期间按DOC/TAN为6的比例添加葡萄糖能够更好地形成生物絮凝系统。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0、10、20、25、28)下分别养殖20d的施氏鲟(Amursturgeon,Acipenser schrenckii)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总蛋白(TP)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总胆红素(T—BIL)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甘油三脂(TRIG)的变化趋势与总蛋白TP基本一致,总胆固醇(CHO—L)随盐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高密度脂蛋白(HDL—C)随盐度的升高先缓慢下降后略有上升。血糖(G)随盐度的升高先缓慢下降后逐渐上升。肌酐(CREA)的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尿素氮(BUN)随盐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随盐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ALP)逐渐下降,血清淀粉酶(AMY)先下降后上升,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Na^+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基本保持稳定,Cl^-浓度、P含量和Na^+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K^+浓度先上升后下降,Ca^2+浓度则无显著性变化。从驯化后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施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盐度28的海水中生活。 相似文献
5.
盐度驯化下施氏鲟的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0、10、20、25、28)下分别养殖20d的施氏鲟(Amursturgeon,Acipenser schrenckii)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总蛋白(TP)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总胆红素(T—BIL)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甘油三脂(TRIG)的变化趋势与总蛋白TP基本一致,总胆固醇(CHO—L)随盐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高密度脂蛋白(HDL—C)随盐度的升高先缓慢下降后略有上升。血糖(G)随盐度的升高先缓慢下降后逐渐上升。肌酐(CREA)的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尿素氮(BUN)随盐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随盐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ALP)逐渐下降,血清淀粉酶(AMY)先下降后上升,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Na^+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基本保持稳定,Cl^-浓度、P含量和Na^+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K^+浓度先上升后下降,Ca^2+浓度则无显著性变化。从驯化后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施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盐度28的海水中生活。 相似文献
6.
盐度驯化过程中虹鳟血清渗透压、激素水平及离子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8、16、24、32 5个盐度梯度下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进行驯化,研究了盐度对虹鳟血清中3种激素含量、渗透压以及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虹鳟的血清渗透压最低,但进入盐度为8、16的水体中时,其渗透压迅速升高,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盐度为24时其渗透压变化较小,盐度为32时其渗透压稍有下降并稳定在(327.0±2.7)mOsm/kg;随着盐度的升高,虹鳟血清中的皮质醇(COR)含量明显增加,在盐度为24时又开始下降;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整体上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在盐度为16时最低,之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盐度的提高,虹鳟血清中Na+、Cl-浓度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血清中K+浓度在盐度升至8时的第4 h出现急剧下降,之后在第96 h又有所回升,在盐度为24的第96 h上升到最高(3.76 mmol/L±0.05mmol/L),在盐度为32的第4 h又下降至最低(1.14 mmol/L±0.15 mmol/L);血清中Ca2+浓度在盐度为0~16时的变化趋势与K+相似,从盐度为24时开始显著上升,到盐度为32时的第96 h上升至最高值(3.39 mmol/L±0.01 mmol/L);除盐度为32时的Ca2+〉K+之外,各盐度条件下虹鳟血清中Na+、K+、Cl-、Ca2+4种离子浓度的高低顺序均为Na+〉Cl-〉K+〉Ca2+。本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在高渗环境下,能迅速启动海水中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在皮质醇、T3、T4等几种激素共同作用下增强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盐度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参数之一.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由盐度变化所引起的养殖问题备受关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盐度变化对池塘养殖环境以及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盐度对池塘养殖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广盐性的洄游性鱼类.研究松江鲈增殖放流前适宜的淡化模式.[方法]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急性淡水胁迫、不同淡化速度(每次降低5个盐度,并每12、24、48 h降低1次,记为A、B、C组),以及不同淡化幅度(每24 h降低1次,并每次降低2、3、5个盐度,记为D、E、B组)下松江鲈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将处于盐度 25 的松江鲈幼鱼直接放入淡水中进行急性淡水胁迫,1 h时,鳃组织结构形态正常;12 h时,鳃丝出现表皮轻微脱落;24 h时,血细胞出现吸水胀破现象;3 d时,鳃丝和鳃小片的空泡数量显著增多;7 d时,鳃丝和鳃小片表皮脱落最为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而宽度减少、末端弯曲,出现细胞溶解现象,形状不规则,空泡除在鳃小片基部出现外、位置也有所上升,血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盐度 25 时,A~C组鳃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盐度降至 15 时,A组鳃丝结构破损现象较其他两组明显.盐度达淡水时,A组鳃组织结构破损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但宽度减少,结构不完整,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血细胞数量较盐度 15 时减少;A组鳃丝和鳃小片结构较B、C组有明显差异,不完整程度更严重,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明显,鳃组织结构破损程度相近.起始盐度 25,淡水驯化 1 h时,D、E组和B组之间的鳃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12 h时,3 组鳃组织中空泡数量增多;24 h时,B组和D组鳃中的空泡数量比E组多;3 d时,B组鳃组织较其他两组脱落区域更多;7 d时,E组线粒体丰富细胞及血细胞数量比B、D组多;B组鳃组织结构的不完整程度比D、E组更严重.[结论]随淡水驯化时间增加,松江鲈通过增加鳃小片长度,控制血细胞、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等提高自身渗透能力,减少胁迫对鳃的危害.此外,降低淡化速度和幅度有助于松江鲈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建议选择每日降低 2 个盐度的淡化模式,以减轻淡水驯化对松江鲈鳃组织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在0、8、16、24、32 5个盐度梯度下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进行驯化,研究了盐度对虹鳟血清中3种激素含量、渗透压以及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虹鳟的血清渗透压最低,但进入盐度为8、16的水体中时,其渗透压迅速升高,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盐度为24时其渗透压变化较小,盐度为32时其渗透压稍有下降并稳定在(327.0±2.7)mOsm/kg;随着盐度的升高,虹鳟血清中的皮质醇(COR)含量明显增加,在盐度为24时又开始下降;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整体上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在盐度为16时最低,之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盐度的提高,虹鳟血清中Na+、Cl-浓度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血清中K+浓度在盐度升至8时的第4 h出现急剧下降,之后在第96 h又有所回升,在盐度为24的第96 h上升到最高(3.76 mmol/L±0.05mmol/L),在盐度为32的第4 h又下降至最低(1.14 mmol/L±0.15 mmol/L);血清中Ca2+浓度在盐度为0~16时的变化趋势与K+相似,从盐度为24时开始显著上升,到盐度为32时的第96 h上升至最高值(3.39 mmol/L±0.01 mmol/L);除盐度为32时的Ca2+>K+之外,各盐度条件下虹鳟血清中Na+、K+、Cl-、Ca2+4种离子浓度的高低顺序均为Na+>Cl->K+>Ca2+。本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在高渗环境下,能迅速启动海水中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在皮质醇、T3、T4等几种激素共同作用下增强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淡水中培养的生物膜,去氨氮能力随盐度上升及升盐速率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盐度由0.6升至13.3、23.9和31.3并稳定48 h后,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00%、93.0%和86.9%;当按不同的速度降盐至淡水环境时,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逐步得以恢复,特别是降到淡水时,去氨氮率均达90%以上,基本达到淡水中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经24~36 h的吸附作用,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强于瓷质生化环,生化环48 h去氨氮的能力(95.1%)接近沸石(100%)。以沸石为滤料的滤器去氨氮能力与速率随沸石用量增加而增强。24 h内天然沸石吸附作用去氨氮能力强于生物沸石,生物沸石48 h对氨氮的去除率(99.2%)略超过天然沸石(95.2%)。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循环水鳗鲡养殖过程中调节MBBR生物滤池的工艺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变化情况,进而寻找能否在节能的工艺下,生物滤池中的滤料微生物仍有良好的硝化作用,通过改变生物滤池依次至O2、A/O和O/A工艺,运用Biolog-ECO法分析各工艺稳定条件下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结果显示:AWCD值总体变化趋势上O2工艺二段明显最优,其次是A/O工艺一段,而O/A工艺一段的滤料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相对最差;在对六类碳源的利用情况上,不同工艺对氨基酸类和胺类代谢偏好明显,其中O2工艺二段和A/O工艺一段的滤料微生物对六类碳源利用程度相对较高;O/A工艺一段在多样性指数上处于最高水平,其次是O2工艺二段和O/A工艺二段,O2工艺一段在各多样性指数上均处于较低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工艺不同生物滤池段的滤料微生物代谢基质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32.89%,主成分2为25.91%,主成分1相关系数0.5以上的碳源有16种,主成分2有14种;在滤料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上,利用明显偏好的(4%)有氨基酸类的L-天门冬酰胺和L-精氨酸、碳水化合物中的N-乙酰-D-葡萄糖胺、多聚物中的吐温40和吐温80、酚酸类的4-羟基苯甲酸和胺类的苯乙胺,利用率较低的为羧酸类的γ-羟基丁酸、碳水化合物的D,L-α-磷酸甘油和酚酸类的2-羟基苯甲酸。实验通过调节曝气情况改变生物滤池的工艺,研究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ʶ�������������ϸ��Ⱥ��ṹ������Ե�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施用不同绿肥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从湖南省湘西州烟区采集4块烟田(不施绿肥,单施黑麦草绿肥,豌豆绿肥,油菜绿肥)的土壤样本,提取土壤总DNA,PCR扩增其16S rRNA的V4高变区,阳性样品测序,序列比对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测序数据.结果表明:1)施用绿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具有显著影响.在细菌域有4个主要的细菌种群,占所有有效序列的55.79%~65.39%,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4个细菌种群相对丰度在各组均具有显著差异.2)经绿肥处理后的烟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未施用绿肥的对照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一度指数对照组(6.637,0.833)和油菜组(6.658,0.833)均低于黑麦草组(6.923,0.854)和豌豆组(6.992,0.86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3)施用绿肥尤其是黑麦草绿肥的烟田中,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下降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海水闭合循环系统生物滤器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扫描电镜以察、荧光显微镜计数、氚化胸苷示踪等方法,研究了盐度为35的海水闭合系统生物滤器稳定成熟过程中,生物膜生物相的构建及系统中三态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表明,海水闭合循环系统生物滤器可以建立完整的硝化作用,其稳定成熟过程与淡水及咸淡水生物滤器的情况相同,只是亚硝酸氧化滞后现象比较明显、细菌及其他牛物的变化与水化学指标的变化相吻合。试验系统达成熟状态需75d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以炭纤维为载体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酵母废水,通过逐步提高进料浓度的方式,对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能力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d,进料COD浓度由启动时2 798mg/L分阶段提升至5 596和13 990mg/L的过程中,相应的沼气容积产气率分别为0.06、0.14和0.37L/(L·d),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7%、71%和74%,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64%和65%,反应器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当进料COD浓度继续提高至22 980mg/L,对应COD容积负荷达4.7g/(L·d)时,COD去除率降至49%,但pH能维持在7.7,平均甲烷含量为66%,沼气容积产气率进一步上升到0.58L/(L·d)。可见,过高的进料容积负荷虽然提高了容积产气率,但会造成沼气转化效率的下降。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延长,反应器内微生物菌群逐渐稳定并演化成了以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为古菌代表和以食酸菌属(Acidovorax)、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为细菌代表的优势菌属构成的沼气微生物菌群,优势菌属占总微生物数量的比例为58%。启动初期和稳定期的沼液中古菌、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9.23%、30.77%和66.86%、33.14%;产甲烷类菌株在古菌菌群中的比例从起始阶段的33.11%提升到稳定阶段的76.70%,氢营养型产甲烷菌成为古菌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类群(由起始阶段的24.67%升高到稳定阶段的60.13%)。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运移式简易滤器构制、亲虾池循环水培养生物膜可行性及其硝化性能。实验以常用滤料(沸石+纤维球+生化环=30.9 kg)与塑料桶(70 L)制成两个相同简易生物滤器Ⅰ、Ⅱ,滤器置于手推车可运移于车间各处净化池水。以亲虾越冬池(4 m~3)循环水(0.231、0.138 m~3/h流量)可简便培养滤器生物膜与有效净化虾池水质。结果表明:约经17 d以循环虾池水培养生物膜获成熟,并能有效降低池水TAN、NO_2~--N浓度;实验37 d,两滤器对TA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3%与45.3%,对NO_2~--N为58.4%与65.1%;两滤器TAN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0.138、0.081 mg/(m~2·d),NO_2~--N平均去除速率为0.053、0.035 mg/(m~2·d)。滤器Ⅰ与Ⅱ均具较强处理TAN、NO_2~--N的硝化能力,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WU Xiao-hu XU Jun LIU Yong-zhuo DONG Feng-shou LIU Xin-gang ZHANG Wen-wen ZHENG Yong-quan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15,(1)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three different doses of lfuxapyroxad on microbial activity,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as measured by respiration, microbia...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盐分指标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0月利用经典统计分析、变异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植物样地调查和土壤剖面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属于重盐土类型(含盐量>4.0 g·kg-1)。水平方向沿柽柳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棉花群落演替,土壤盐分含量呈逐渐降低之势。垂直方向上:柽柳群落和碱蓬群落土壤盐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盐分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芦苇群落和棉花群落土壤盐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盐分在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中大多属于中等强度变异性,但是,柽柳群落中的SO 4 2 - 、芦苇群落中的Mg2+和Cl-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强烈的变异性,碱蓬群落中的CO 3 2 -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表现出强烈的变异性,棉花群落中的CO 3 2 - 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强烈的变异性。在0~80 cm的土壤剖面土体中,K+、Na+、Ca2+、Cl-和HCO 3 - 在前述4种植物群落中差异显著(P<0.05),而Mg2+、SO 4 2 - 、CO 3 2 - 则无明显差异。土壤中Cl-含量与土壤全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控制或减少Cl-投入可能是一条减轻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合适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360 d室内恒温(30℃)培养,研究淹水和好气条件下土壤碳的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土壤TOC(总有机碳)降幅(8.68%)略高于其在好气条件下的降幅(6.23%),但差异不显著(P0.05),DOC(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在好气条件下的含量(P0.05)。土壤有机碳在淹水条件下的矿化速率常数(0.009 5)显著高于其在好气条件下的矿化速率常数(0.007 5)。土壤淹水条件下的AWCD_(96h)(96 h平均光密度)呈现0~15 d显著低于好气条件、30~60 d差异不显著、60~360 d显著高于好气条件的规律(P0.05)。淹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由以利用氨基酸类碳源为主,演变为以利用酚酸类(30~60 d)和氨基酸类碳源(180~360 d)为主;而在好气条件下则演变为以利用多聚物类碳源(60~360 d)为主。淹水提高了土壤DOC含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可利用底物和微生物活性,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加快了土壤有机碳矿化。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应用于乳制品中微生物群落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热变性梯度凝胶电泳(Thermal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 and DGGE),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SSCP),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和末端限制性片段分析(TerminalRestriction Fragment,TRF也称T-RFLP)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阐明其在乳制品微生物研究中的优势和缺陷,并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乳制品微生物群落研究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防治烟草青枯病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抗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田试验的4个处理中,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3和处理4对青枯病发病率降低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1.9%和25.0%,烟叶产量提高5.7%和5.3%,上中等烟比例提高2.3%和2.6%.施用生物有机肥后,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218.5%,种类比较单一.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烟田土壤的生态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提高烤烟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