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藏族林卡是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与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族审美特点。本文对藏族林卡的造园审美观念作了论述,系统阐释了藏族林卡的造园艺术特点,目的在于使我们对藏族林卡有深入的了解,进而完善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日本古典园林是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自然山水园,是在中国古典园林及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造园特点与精神内涵。本文力求从布局方式、构成要素等方面分析日本古典园林的特点,并阐述当代城市景观及园林营造可以借鉴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3.
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北园林造园风格浅析张谷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的造园风格主要分南、北两方。南方园林主...  相似文献   

5.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古朴自然,建筑造型优美,景物珍奇秀丽,不仅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深厚文化底蕴,而且也是我国精湛造园艺术的结晶。各种植物、建筑通过不同的造园手法巧妙地结合,形成富有诗情画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园林景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图与造景手法入手,以江南园林为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和构图特点,探讨了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艺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造园风格质朴自然,整体风格独特,意境深邃,较多地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征。通过对艺圃历史沿革、整体布局、造园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解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及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轠先生在《造园史纲》中指出:“世界造园体统,除西亚外,还有其他两大系统,即欧洲系统和中国系统[1]。”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造园系统时,不难发现,在近代,英国的造园活动成了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使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园林景观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因此,探究英国自然式园林的起因及特点,无论是对了解欧洲园林体系而言还是对整个园林体系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及其特点1.1英国自然式园林的起源英国的自然式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期。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兴起最初是受田园文学启发的。在作品《失乐…  相似文献   

10.
陈宇峰 《绿色科技》2011,(4):113-116
分析了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的上海豫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的建筑风格,探讨了其体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灵活、做工精巧、寓情于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协调的特点,指出了掌握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有助于我国新一代园林设计者在实践中传承古代造园师的精湛技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岭南私家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独特流派,有其显著的风格特点.选取岭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佛山梁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对其造园历史、园主思想、园景特点和造园特色进行梳理探讨,总结精髓,以启发更深研究和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文心画院是顺德顺峰山公园中式园区的一个园中园,借鉴传统造园手法,庭院景观设计体现出岭南风格。文章试对该庭园的空间、功能、节点、建筑等加以分析,以阐述画院规划设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因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人文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近代广东住宅园林独具特色,既继承了传统岭南园林的环境适应性和人文要素,又扬弃融合了西方园林的造园手法。文章着重研究近代广东住宅园林的布局特点,特别是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所形成的布局样式和风格,为现代园林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新江南园林的造园范式,丰富新江南园林造园理论和方法,增强新时期风景园林文化自信,以无锡市尚林苑为例,对其造景艺术特色、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新江南园林造景理念、方法和创新手段,认为无锡尚林苑以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理论为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格局,满足园林新功能,做到了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广东寺观园林艺术特征与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  胡峰 《广东园林》2020,42(1):60-64
广东寺观园林有着灿烂的历史,遵循了中国古典园林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广东寺观园林为研究对象,扎基于史料,通过以史论证、横向对比、平立面几何解构等方法,分析了古代园林"折中""世俗""兼容"的艺术风格和"以小见大"的造园特点,厘清了传统寺观园林的发展脉络及新时代下"三宫两楼"格局的新变化,并结合城市建设方向提出了园林设计的新趋势。研究表明广东寺观园林既保留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又能与时俱进,为适应新环境而不断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16.
朱纯 《广东园林》2020,42(4):76-79
古人崇尚自然山水,从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感悟,发展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山水文化观。《瑶溪二十四景诗》正是受传统山水文化观影响的清代文人刘彤以诗文描述的瑶溪二十四处景色。对景诗的赏析,能感受到瑶溪蕴含的人居环境山水文化,更能为现代“诗文造园”带来启发。现代诗文造园者往往更需要具备学识广博的才能,通晓山水园林文化意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巧用心思,精细设计施工,才能创作出与环境相融,并能引人共鸣的优秀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7.
纵观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园林,建筑都是一项基本的造园要素,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整个园子的重中之重。园林建筑,是人与自然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媒介,为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提供空间,也是人获得自然园居乐趣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源远流长,其艺术魅力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反映了中华民族先进的自然观、审美观和哲学思想。正确了解并恰当欣赏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历史之美、形象之美和意境之美,对于今后的园林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型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微型绿地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形式上都体现许多新的特点,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借鉴盆景手法创作微型绿地就是其中一种新颖的创作微型绿地的方法,它同时结合中国盆景艺术和园林艺术的优势,是对我国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园林造景的创新.介绍了如何借鉴盆景创作的艺术手法,使之更好的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芳香疗法的定义、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芳香疗法具有疗效可靠、安全舒适、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在防病疗疾、优化环境以及精神方面均有独特的功效。提出了“芳香植物专类园”、“夜花园”、“盲人植物园”、“保健绿地”等园林绿地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