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严重,山西、甘肃、山东、河北以及北京等省市先后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在我国玉米产区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该病毒的B株系,主要借蚜虫传播和种子传播;在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中,种植抗病品种,并辅以合理的栽培管理,可有效防止MDMV。本文主要综述玉米矮花叶病病毒的理化特性、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及其传播方式、发病条件、流行与防治、品种(自交系)抗性、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后玉米矮花叶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黄矮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析了冬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预报因子及其对病害发生的显著影响、黄矮病流行趋势预测的研究动态,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冬小麦黄矮病预测模型(Y=-1.0944-0.0322X1 0.2604X2 0.1049X3-0.0062X4 0.0382X5),经回归检验其历史拟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3.
玉米矮花叶病为害我国玉米,严重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粮食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粮食出现问题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20世纪90年代开始,玉米矮花叶病不断扩散,玉米种植区每年病株的数目和范围都在扩大,以至于扩散到全国各个玉米种植地。基于此,对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减轻玉米病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玉米高质量生产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创制矮紧型、抗病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矮桩秘冠新材料,使用浓度为0.2%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不结球白菜矮桩秋冠植株子叶期生长点,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特征和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筛选出同源四倍体植株,并进行农艺性状、营养指标、光合能力和抗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四倍体植株的种子、花器官、荚果表现出巨大化,但整体株型和叶片变小。解剖学鉴定结果发现,四倍体植株气孔变大但单位面积密度减小,花粉粒变大且形状不规则。细胞学鉴定中,二倍体植株细胞染色体数为20条,四倍体为40条,是二倍体的2倍。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表明,二倍体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峰值在50处,四倍体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峰值在100处,与细胞学鉴定结果一致。农艺性状中,四倍体植株的单叶质量、十叶厚有所增加,但叶柄长、株高、叶长等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营养品质中,四倍体可溶性糖、纤维素、叶绿素含量减少,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增加。光合特性分析结果发现,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29.192%、16.071%和14.0947,光饱和点降低,说明四倍体植株比二倍体具有更强的光合效率。抗病测定结果发现,四倍体植株叶片对灰霉病的抗性明显增强。经选育获得了矮紧型、抗病不结球白菜同源四倍体矮桩秋冠新材料,为不结球白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椰子包括高种和矮种两个主要类型,其中矮种外形纤弱,大多自花授粉,果实体积小。近年来,矮种椰子凭结果早、高产、优质等特点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丰厚,在海南省被大面积推广种植。基于此,综合探索矮种椰子种植技术,推动海南省椰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桃树的一种Y字形整形方法,此法可降低树高,作业简便,单位面积疸高度提早成园,有抗御风害,可大规模种植,深受果农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需钾量较多的粮食作物,因此稻田土壤的钾素消耗严重,尤其在供钾潜力不高的江苏省淮北地区的黄泛冲击土壤地区,在高产水稻生产体系下,钾素可能呈现亏缺现象,对创高产非常不利。所以在当前发展高产甚至超高产的水稻生产时,适量、适时补充钾肥非常有必要。而春泉矮壮丰含有离子活性钾,能和抗倒酯结合形成活性功能钾,通过叶面喷施能提高水稻叶面钾的吸收,补充茎秆钾含量,促进茎秆柔韧性,有效防止倒伏,提高产量。基于此,通过生产试验探究水稻田应用矮壮丰后对水稻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对水稻生长有积极影响,能促进水稻高产、抗倒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乔砧密植栽培已无法满足果业规模化发展需求。为了增加苹果产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度成为果业发展的主流。基于此,在全面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几点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弘  梁波 《南方农业》2007,1(1):72-74
对矮生一串红组培生根阶段不同培养基及植物激素的影响,无机基质与有机基质培养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生一串红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4MS NAA0.5;在生根培养中采用珍珠岩与蛭石的比例为1:2的无机基质能有效降低植株褐变程度,促进根系良好发育,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与南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C.maxima Duch)(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和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NILs)分析法,结果表明,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11.
12.
周光户 《南方农业》2009,3(2):34-34
俗话说:“山上有株九里香,山脚九里都闻香,不仅花香传九里,而且气味久久香。”  相似文献   

13.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黄矮病小麦种质为母本、丰产性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鉴定所有F1代及保留组合6个世代的抗病性,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Castle-Wright方法估计抗病种质的最小抗病基因数目。结果表明:抗黄矮病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抗病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表现为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黄矮病抗性遗传力较高,变幅为69.15%~97.75%;抗病种质"02R084"和"02R493"分别含有1对抗病基因,且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基因互作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小麦抗黄矮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矮病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毒病,感染小麦后发展迅猛,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论证了全球小麦抗黄矮病育种的重要性;阐明了目前已将外源抗黄矮病基因导入小麦,逐步培育出一系列抗病种质材料,为抗黄矮病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明确了几个重要的黄矮病抗源以及不同抗性基因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指出抗黄矮病育种的成就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促进了苹果栽培制度的巨大变革,该技术利用矮化砧、短枝型品种及矮化栽培技术,达到了减少投入成本、控制树冠大小、增加苹果产量、实现苹果提早结果、保持园内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目的。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优点使得该技术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苹果栽培技术。基于此,对高原地区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苹果种质资源矮生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定了38个杂交组合的2597个F_1代苹果实生苗新梢伸长区节间皮层或相应部位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统计了3种杂交类型(即普通型品种之间、普通型与矮生型品种之间、矮生型与矮生型品种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9带的比例。研究表明,该比例与杂交后代出现矮生型和普通型实生苗的理论比例相符,表明苹果新梢伸长区节间皮层和相应部位叶片申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9带是矮生型苹果岭标记,而且可能是受两对互补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 2个遗传背景不同组合 5个世代进行GAV株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抗大麦黄矮病毒 (BYDV)遗传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 ,以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 ,遗传决定度为 90 %以上 ,狭义遗传力为 75 %~ 83% ;后代表型变异因亲本的遗传背景不同而异 ,其平均抗性和分离程度与父本抗性值及其变异系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EMS诱变水稻矮生资源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水稻优良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了24份半矮化突变体,其中4份较为特别.与其他半矮化突变体相比,d11和d24的包穗程度较轻,分别为-2.7和-2.6cm,农艺性状变化较小,有效穗与原始材料相比无变化;缙恢10号对GA3敏感,d9和d18对GA3钝感,d9是全节间缩短型突变体,d18则为顶...  相似文献   

19.
高产矮香蕉需肥规律及施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 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 NILs)分析法,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并且本研究进一步将此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